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祖言语     
《法音》2006,(3):1-1
善男子!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我若欲见□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0,(2)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以诸最胜妙华燮,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语     
唐&#;般若 《法音》2004,(11):1-1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瞋痴?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流水,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1988,(10)
善男子!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然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发起光明,普照一切。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众生心无明暗室,能灭无量百千万亿不可说劫积聚一切诸业烦恼,种种障碍,发生一切大智光明。  相似文献   

5.
《法华经》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因缘者,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也。佛之知见,即一切智智,梵言萨婆若,一译萨芸若,于因位名般若,于缠位名如来藏,于凡位名佛性。《华严经》言:“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有情,皆可成佛;生死、涅槃,无少分别;尘  相似文献   

6.
佛言祖语     
《法音》1992,(7)
……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否?”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微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2009,(4):6-8
云居山戒期上堂 1997年,应香港宝莲禅寺请。 今日良辰海会云集。今有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上座圣一法师共法苑清凉,两序大众设上堂斋供,请山僧说法,普结良缘。咄,善男子,佛法高深不易明了,若不直下承担,只可因名会义。大凡佛说、祖说、僧说,无非权巧方便,故应如是知。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证如是,此无上道。善男子,如华严之善财童子入得否?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语     
告舍利弗: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着世乐,无有意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着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问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法音》1998,(6)
佛言祖语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首),观察善财,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释<楞伽经>中所说如来藏之"无我"义.分析如来藏与外道"我"见的根本区别及具体的理论体现,说明如来藏之"无我"须从诸法唯心所现这一角度来理解.如来藏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而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亦皆是心中之相,本自无我,众生有无明故于此心种种相执为实有,若无无明则知诸法唯心,体性如幻.此如幻之心相亦是诸法本真之相,属如来藏之有相的一面--此义在中国佛教中则被表述为"自心本自具足"、"一念三千"等.最后辨析如来藏"无我"义与"空无"的区别,说明如来藏之"无我"并非拨无本心,亦非断灭一切相,与"空无"之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七宝庄严,唇一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  相似文献   

12.
陈星桥 《法音》2008,(1):42-56
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曰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长阿含经》卷第四  相似文献   

13.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此下抉择人无我。此一颂显何故破我。萨迦耶见,如初地中释,即是我见。六地菩萨有智慧者,见贪嗔痴慢等烦恼,及其引生生死中三苦八苦无量诸苫之过患,皆由我见而起。由有我故,自他分别,趋乐避苦,利己损人。若无我执,则举世皆成大阿罗汉矣。既知我执为系缚之因,即知欲求解脱,应以此为下手处所,对治目标。然此我执,既非色法,不可椎之令破,如碎瓶瓮,亦不可拔之令出,如剜针刺。我执唯是自心,自心云何可以去除耶?以是之故,必须观察我执如何生起,然后能知对治之法。如知人必饮食,始能长养,断其饮食,彼自然不能生存。长养我执者,即其所缘之我,“我”为彼我执所缘之境,是彼所依。若能破我,坏其所依,我执即灭。故修行人,第一先破我。然佛亦不说毕竟无我,唯说非实有我。我若实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法音》2008,(6):1-1
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仇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  相似文献   

15.
六、佛化两大弟子舍利弗及目犍连 1.尊者阿娑耆首说甘露法 尔时婆罗门大臣及余人民,王奉施如来僧伽蓝,皆悉踊跃,生随喜心。 尔时频昆娑罗王施僧伽蓝已,心大欢喜,以额头碰触佛的脚面,退还所住阎浮提中。诸王见佛,频昆娑罗王,最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0)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  相似文献   

17.
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无有馀乘若二若三。三世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虽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过去诸佛皆以小乘引诱,然后令入究竟一乘。故往波罗奈国,转四谛法轮,度侨阮如等五人,渐渐诸处,乃至千万。亦为求缘觉者说十二因缘,亦为求大乘者说六波罗蜜。中间又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淘汰如上声闻,进趣诸小菩萨。渐渐见其根熟,遂于灵鹫山开示如来知  相似文献   

18.
佛言祖语     
《法音》2000,(4)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请佛…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音》1990,(5)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6)
开光亦名开眼。是佛像落成后择吉日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四众弟子一般都要置办香花灯明等以申供养,以礼拜唱赞来表达虔敬和庆贺之意。《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有“如是供养仪则已周备,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僧众们在开光法会中唱的偈颂颇富哲理,如赞释迦佛“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如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