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不同情绪效价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运用眼动仪器记录被试进行条件推理的过程和结果,探讨了材料情绪性对条件推理的影响状况.实验采用3(材料情绪性: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中性情绪)×4(推理形式:MP、DA、AC、MT)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正性和负性情绪材料的条件推理成绩显著地低于中性情绪材料,结果支持抑制假说.  相似文献   

2.
小学儿童不同情绪状态对记忆情绪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小学儿童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记忆不同类型情绪词的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在愉快情绪状态下,容易记住令人愉快的情绪词;在不愉快情绪状态下,容易记住使人悲伤的情绪词.(2)情绪状态和情绪词对记忆过程都会产生不同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则随着情绪状态的强弱、情绪词所含情绪色彩的丰富程度,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对强度而转移.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情绪性Stroop范式考察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对积极情绪刺激的关注倾向。采用中文情绪词作为刺激材料,27名积极情绪特质的女性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绪Stroop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积极情绪特质的被试对正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和负性词,对负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说明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存在正性关注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考察自传体记忆本身的情绪是否影响该记忆相关信息的内隐提取过程。取大学生15人完成实验, 实验分为两部分:记忆提取和词汇判断。首先在记忆提取阶段, 要求被试根据词对(形容词-中性名词)提取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色彩的自传体记忆事件。接着在词汇判断任务中, 要求被试对包含提取过记忆的中性名词的词语进行词和非词的判断, 并且记录相应的脑电波。结果发现:(1)被试按要求成功提取了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自传体记忆事件。词汇判断任务中, 内隐提取三类自传体记忆信息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2)相比于积极、中性自传体记忆信息, 消极自传体记忆信息提取的过程中的ERP波幅更大, 更偏向于正向。这表明自传体记忆信息的内隐提取受到记忆本身情绪的影响, 消极自传体记忆信息提取需要付出更多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采用文字和图片材料考察了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效果及其心理机制。实验中采用了中性和负性两种实验材料,设置了两种记忆指令出现时间(2秒后提示和5秒后提示),相对于中性材料,被试更不容易忘记负性材料。记忆指令出现的时间只影响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干扰定向遗忘,选择性编码理论可以解释情绪性文字材料的定向遗忘,而抑制理论更能解释情绪性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月婷  李琦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0,42(7):735-742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采用学习-再认范式, 探讨情绪词(积极词和消极词)在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测验中, 消极词的ERP波形比积极词更正; 在450~900 ms时程上存在提取方式的ERP分离, 即在内隐提取过程中, 消极词比积极词的ERP波形更正, 而在外显提取过程中, 二者ERP之间不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 在相同编码影响下, 内隐提取对情绪性材料敏感, 而外显提取对情绪性材料不敏感。本实验结果说明刺激的情绪信息影响提取过程, 消极词语义较强的注意攫取能力主要体现在内隐提取阶段。  相似文献   

7.
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高、低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模式。实验一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让被试命名不同效价(积极、消极)的颜色词;实验二命被试回忆实验一情绪Stroop任务中出现过的词汇。结果表明,与低特质焦虑高中生相比,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受词汇意义的干扰,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颜色词命名速度减缓;在情绪Stroop任务后对消极词的回忆量显著多于对积极词的回忆量。研究推论,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环境中的消极信息存在记忆偏向,对环境中的任何情绪信息(积极或消极)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8.
有意遗忘是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对负性情绪的有意遗忘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单字范式,实验一以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词为材料,探讨了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类词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意遗忘效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情绪状态,探讨了情绪状态和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负性情绪词;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中性词。表明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有意遗忘既受信息的情绪性影响,又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睿  杨景  何顺超  李鹏 《心理科学》2018,(2):318-323
刺激的情绪性具有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带有情绪信息的刺激对遗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有研究从行为及认知神经机制层面探讨了情绪性刺激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总结已有文献发现,以情绪性刺激的材料类型、情绪效价、唤醒度和熟悉度为主的客观因素和以被试的情绪状态为主的主观因素均为影响定向遗忘效应产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原因。这类研究是对有意遗忘研究领域的重要补充,也加深了人们对有意遗忘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典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理论模型。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观察被试在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状态下的前瞻记忆任务和当前任务的成绩。结果发现,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出现反转效应,即在高兴背景下前瞻记忆负性词比正性词成绩好,在悲伤背景下前瞻记忆正性词比负性词成绩好。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的注意—搜索模型,不支持自动激活模型。  相似文献   

11.
外显与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Yonelinas等双加工信号检测模型对再认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分离的方法,以9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诱发抑郁与非临床抑郁状态下外显和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结果表明诱发抑郁组和非临床抑郁组对抑郁词的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对中性词和愉快词;对抑郁词的内隐记忆成绩亦显著高于对中性词和愉快词,且显著高于控制组对抑郁词的内隐记忆成绩。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在非临床抑郁个体和诱发抑郁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ECM实验范式,操纵被试编码阶段加工方式,分析被试情绪状态与记忆成绩之间关系。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要求被试在学习情绪词时进行有意记忆或熟悉判断或结构判断,完成分心任务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高兴组和悲伤组采用三种加工方式学习情绪词时均出现ECM;在高兴或悲伤状态下,被试进行结构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大,进行有意记忆和熟悉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小。  相似文献   

13.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5,28(2):351-355
通过2个实验,研究了焦虑情绪和暂时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的记忆信息的处理。实验一,选取100名大学生,研究高焦虑、中焦虑和低焦虑状态下的记忆操作,结果发现,焦虑情绪的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呈负相关,与消极和中性词语的相关不显著。实验二,选取86名大学生,随机将他们分成愉快启动组、悲伤启动组和对照组,研究启动情绪状态的记忆操作,结果表明,在启动的愉快和悲伤情绪状态,被试对不同类型的词语的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2个实验都表明,人们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对消极词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情绪面孔系统和现代汉语情感词系统中分别选取两种情绪效价的表情面孔(愉快、悲伤)和情绪词(积极、消极),运用词—面孔范式,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情绪效价冲突效应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面孔的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悲伤面孔反应时长于愉快面孔;(2)词和面孔的情绪效价冲突性主效应显著,情绪效价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情绪效价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3)表情面孔的情绪类型、词和面孔情绪效价的冲突性、被试性别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在词和面孔情绪效价不一致条件下对悲伤表情的判别反应时短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焦点,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复合情绪图片,通过2个实验,分别从项目、背景的情绪性及背景呈现方式两个角度对复合情绪图片的项目-背景联结记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项目和背景的情绪性会对项目记忆产生不同影响,但两者都会抑制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2)背景的重复呈现与预先呈现都能促进复合图片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但无法消除情绪对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注意窄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该实验使用Think/No-think(T/NT)任务,从外显和内隐记忆两个方面探讨负性情绪、测试时间对压抑遗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成绩中情绪与T/NT任务的交互作用显著,在NT条件下中性词回忆的成绩优于负性词,同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被试对中性词的记忆显著高于负性词。但是T/NT任务的主效应不显著,情绪×T/NT任务×测试时间的交互不显著。在内隐记忆成绩中,在所有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认知负荷为调节,探讨了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情况。采用2(认知负荷:低负荷;高负荷)×3(情绪刺激图片:愉快、厌恶、中性)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57名被试进行了单独实验。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上,被试在不同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在高认知负荷任务上,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被试在愉快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显著增长,而在厌恶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显著变短;(2)在低认知负荷上,被试在不同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但在高认知负荷任务上,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被试在愉快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显著提高,而在厌恶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在低认知负荷上,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不产生影响;在高认知负荷上,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影响显著,其中愉快体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捷  李昊  吴艳红 《心理科学》2007,30(6):1372-1378,1371
该实验考察了压抑应对方式,高焦虑和低焦虑三组被试对不同情绪性自传体记忆的提取诱发遗忘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情绪性自传体记忆比较,被试能回忆出更多非情绪性自传体记忆;正性,负性和非情绪性自传体记忆均能得到显著的提取诱发遗忘,但是提取练习对正性和非情绪性事件的回忆率的促进弱于负性事件。压抑者的提取诱发遗忘效应要小于另外两组,且对于负性自传体记忆,压抑者没有产生提取诱发遗忘。  相似文献   

20.
刘希平  张佳佳 《心理科学》2012,35(6):1315-1322
从学习材料的情绪性和提取过程的情绪状态两方面考察了情绪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取练习对情绪性与非情绪性材料引发了同等程度的遗忘;提取练习阶段,当被试处于正性或中性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明显的提取诱发遗忘现象,而当被试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提取练习不会导致对未提取项目的遗忘。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材料的情绪性不影响提取诱发遗忘,而提取过程的情绪状态会对提取诱发遗忘产生影响,负性情绪状态可以消除提取诱发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