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在我国的试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522名大、中学生进行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该测验是一种跨文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还对内田—克雷凤林心理的测验的特点做了剖析,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第一个作为测量人的智力工具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问世起,各种心理测验应运而生,在社会各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心理测验作为测量人的心理的工具至今并不是没有争议的。此外,正确地、慎重地使用测验也是一个应予以重视的问题。故此,本文拟对心理测量的几个问题作一粗略的介绍,试图为正确地理解心理测验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性及其与智力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心理旋转作为人类空间认知的一种基本操作、空间能力的一个基本方面 ,与其它基本空间能力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 ,对个体的某些方面的成长及未来成就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国外学者对此已作过许多研究 ,但就国内而言 ,此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试图对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性及其与智力的相关作一初步研究。2 研究方法2 1 工具( 1 )心理旋转能力测验 (MentalRotationTest) :该测验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S .G .Vandenberg教授于1 971年编制 ,怀俄明大学H .Grawford于 1 979年修订。( 2 )瑞文标…  相似文献   

4.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心理学界出现了一派兴旺气象,其中一个分支——心理测验的发展更是形势喜人。它从几十年来久被置诸禁地、湮没无闻的境地一变而为公开兴起,得到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组织人事部门、司法部门等许多方面的广泛重视,并且正在被积极地应用起来。同时,相继地还成立了一些专门机构,开展对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以及有关人才的培训工作。本文拟就我国近几年来心理测验的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概述,以利这方面工作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一、前言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社会学研究以及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卫生状况调查、人格评估、人才选拔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工具,其中问卷式测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相似文献   

6.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心理测验在鉴别智力、因材施教、人才选择、就业指导、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作为咨询鉴定和预测工具的效能。凡在诊断、鉴定、咨询及人员选择等工作中使用心理测验的人员,必须具备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所认定的咨格。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心理测验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回顾近年来情景判断测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情景判断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增量效度和情景判断测验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情景判断测验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工具;情景判断测验是一种测量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指定的结构;情景判断测验对认知能力、人格、工作知识等变量具有增量效度;试题特性、测验开发模式、研究设计、评分方式等会影响情景判断测验的效度.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书育人和心理卫生工作中,青年学生在考试问题上存在着行为困扰与心理障碍的事实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关于编制“考试行为困扰与障碍心理测验”的初步研究,包括对测验因素及题目的筛选,对测验信度与效度证据的搜集,以及对测验样本的数据分析等。研究者认为,尽管该测验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但测验的设计是沿着科学与可行的思路进行的,其信度与效度也是基本可接受的,故该测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关丹丹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4,27(2):445-448
本文首先对信度概念进行了明确,指出信度是评价测验结果可靠与否的一个指标,而不是测验工具的不变属性。针对测验结果的信度估计的可变性,介绍了上世纪末Vacha-Haase提出的信度概括化研究方法.即一种用来探索得分信度估计的可变性、并对引起变异的预测源进行探讨的一种元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对信度概括化研究手段的分析,指出信度概念的再认识与信度概括化研究将会给心理测验工作者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我校过去的心理学考试,一般采用笔试,着重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考试改革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心理考试在测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测验中,存在一些来自受测者的误差因素,反应定势(resPonse set)是其中之一。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少人在编制问卷、施测以及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却忽略了这一问题,这势必影响心理测验和研究的科学性。下面试对心理测验中反应定势的类型和控制作一初步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
考试,既是知识能力的测验,又是心理素质的考验。考生考试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因素。许多平时成绩好的考生因考试的心理障碍而大失水准,多年的“寒窗”功亏一篑,实在令人惋息。因此,加强考生心理调节,消除考试心理障碍,就显得尤为迫切。考试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因人而异、因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下面仅就一些带共性的心理障碍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一、自我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出现偏差,缺乏必要的控制。表现为: 1.自我评价能力差。考生对  相似文献   

13.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的心理测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殷雷 《心理科学》2003,26(5):938-940
1 前言  无论在西方国家 ,还是在我国 ,关于心理测验的争议一直存在 ,有时甚至很激烈。但是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仍然不失为科学地、客观地评价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心理测验在学校职业指导中的运用 ,大大地推动了学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在历史上 ,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虽然很早就应用心理测验了 ,但始终得不到重视。这可能与时代的背景和人们的观念有关。本文结合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应用心理测验的历史和现状 ,介绍了心理测验在学校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旨在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2 心理…  相似文献   

15.
<正>2015.0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促进中国心理测验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心理测验的规范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第2条心理测验是指测量和评估心理特征(特质)及其发展水平,用于研究、教育、培训、咨询、诊断、矫治、干预、选拔、安置、任免、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测量工具。第3条凡从事心理测验的研制、修订、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当前心理测验的应用问题与伦理规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乐国安  王恩界 《心理科学》2005,28(6):1294-1297
心理测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本文从经典测验理论出发回顾了影响心理测验应用价值的一些因素,并对心理测验的使用者做了重点分析,指出只有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者才能管理心理测验,而且施测者应该从自身与被测者之间的关系出发,严格地遵循心理测验的伦理价值,并在法律的规范下使用心理测验,才能充分地体现心理测验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方诚信度测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度测验是指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用于评价应聘者的诚实、诚信、可依靠性,从而预测他们的偷盗、违反纪律、反工作行为以及今后工作业绩的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测验工具。文章对西方诚信度测验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做出了综述,指出诚信度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大五人格模型中的责任感、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是诚信度测验潜在的测量内容,但诚信度测验与大五人格模型以外的其它人格维度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诚信度测验对反工作行为和整体工作绩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文章在总结诚信度测验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它在中国企业员工招聘和选拔中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是由日本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于1920年提出,在日本教育界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心理测验。本文从测验构成、测验方法、测验结果的判定标准、测验结果的呈现、测验的优点五个方面对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