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唯物史观提出的新课题张维久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课题,特别是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课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唯物史观提出了多方面问题,主要有:(一)关于市场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其中包括: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不可超越性;市场经济对推动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与意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等等。(二)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关系问题。其中包括: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它如何与社会主义国有制实现内在结合;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矛盾带来那些新变化;根本变革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问题;等等。(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问题。其中包括: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的主体性;市场经济对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意义以及对人的主体性的要求;如何实现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人翁地位;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伦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与社会公正理念的发展,可感受中国关于公平效率问题的变化脉络,也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核心之一,即要让中国人民更多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正作为表达社会发展标准和价值取向的范畴,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不同思想家不同理论派别的公正标准也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公正观不一样,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正理念也大相径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伦理学关于"好社会"的追问,与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心",其目标宗旨是一致的。我们应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广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于1994年7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不言而喻,要成就这样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要遵循十四大提出的指导原则,即“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这些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践,自然也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怎样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市场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现实条件下的改革实践具有何种意义,怎样结合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怎样科学地认识和处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出现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领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等等。而这些重大的现实课题的解决,也需要把哲学研究、特别是哲学历史观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同时,改革的深化,也为这种新的突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以往探讨过、争论过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关系,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的关系,历史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主体性的关系,社会生活的自发因素和自觉因素的关系,历史观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尺度等问题,由于对市场经济的强调和重视,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实在内容。有志于为改革实践排忧解难的理论工作者,会把亿万群众开创新生活的实践活动视为理论创新的大好课堂,使自己真正从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中解放出来,并以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真正这样做了,“哲学无用论”还会有多大的市场吗?  相似文献   

5.
致读者     
致读者本刊编辑部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到中国共产党第14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国人民又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就象又一次打开了闭门一样,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席卷中国大地,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实践再一次证明了一个伟大的哲理:正确的思想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当前,我国哲学界正与全国人民一道,努力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刊将突出报道和反映这方面的哲学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14大政治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了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那么,怎样从哲学角度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践运行模式有何不同?国家、企业、个人的主体地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评价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否将有所改变?哲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方式会不会发生变动和产生新的契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为了更好地解决国际国内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我’l’1.4须深入研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四大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地位、作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如何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与方式?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与有效运行的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呼唤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之相适应。随着我国现实实践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突出地摆到人们的面前,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建立并...  相似文献   

8.
杭晓平 《学海》2002,2(6):18-2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共产主义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道理 ,总结了社会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 ,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出发点、价值目标和判断标准。一、人民的利益是邓小平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认识和再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正在进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哲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扎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市场经济,认真考察、研究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尽早把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市场经济哲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哲学、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党校系统召开哲学研讨会黎佳四川省党校系统哲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会议首先学习和讨论了十四大报告精神,认为:(一)十四大报告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从认识论上讲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社会历史观讲,最根本的就是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上是一个飞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会议还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与会者论及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服务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它固有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功能,即社会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特别是要为加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所谓认识功能,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本刊去年第7期开设“关于价值问题的探讨”这一专栏以来,得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从讨论的情况看,价值理论研究与科学历史观的关系,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包括若干层次的子问题,诸如:怎样理解价值与社会历史规律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客体及其矛盾运动与人们的价值选择的关系;如何认识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价值标准与真理标准的关系;在价值问题上,怎样在克服相对主义的同时,又避免陷入绝对主义的窠臼;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和“交往的普遍化”过程中,如何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人们的价值追求的关系,从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活动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首创精神;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深入、全面地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尺度的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并有效地处理效率与公正、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方面的关系问题具有怎样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如此等等。如所周知,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个历史观的问题。价值理论与科学历史观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当前价值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固然说明问题本身有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恐怕与我们长期以来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的某些欠缺不无关系。可以预料。只要我们全面、细致、深刻地把握科学历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纠缠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深入地探索,揭示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地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一定会有较大的进展。这,也是在当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3.
简讯     
简讯A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管理哲学研究所和北京朝阳区委党校、鞍山矿渣开发公司、苏州企业管理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市场经济与管理哲学”研讨会,于1993年11月在京召开。40多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最佳结合度的问题;建立市场经济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防止和克服社会消极现象的滋生和漫延和漫延关系问题;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加强法制建设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积极引进西方现代管理与发扬中国管理的优良传统、建立中国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管理理论的研究应该重视社会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当前要着重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管理者的观念问题。(杨鹤鸣)简讯@杨鹤鸣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活跃理论研究。”我的理解是,繁荣理论研究,标志之一是要有理论的创新。最近读到的《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景天魁著)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有真正理论创新的著作。 这本书是景天魁所研究的社会认识方法的导论(下面简称为“导论”)。“导论”之新,不在于个别论点有新意,而在于一系列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大胆地向新的真理迈进。而迈进的方向和道路又始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正在深入陈荷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代哲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自1991年我国几个单位有组织的研讨以来,每年均有所深入。从近年发表的一些论文来看,提出的问题较多,有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扩展社会发展研究的宏观背景景天魁我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推动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推动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置于对世界总格局研究的框架内,建立和扩展社会发展研究的宏观背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要注重研究现实、注重研究历史,这当然...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建筑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主题为“都市马克思主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光明日报》理论部等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都市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线索、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市社会理论的现状”“城市、空间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市社会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经济生活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这场变动,近年来也发生了一场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道德关系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正确地认识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对于建立和建全我国的市场经济,形成健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将是十分有益的。这场讨论中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最初有人提出“代价论”,即市场经济,或泛义地说,经济发展的善总需以社会伦理道德的沦落的恶为代价。这个论点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的确,假如市场经济根本不促进…  相似文献   

19.
第七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侧记曾盛林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等24个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暨第七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9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长沙召开。会议右150余人出席,收到学术论文9叨余篇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与会学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阐述。1.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它包括以实事求是为特征的思想认识路线.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和以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唯物史观等。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2.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前者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基础。它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某些参照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既不能将二者割裂或对立起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党中央还制定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可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上述方针贯彻得总是不尽人意,原因何在?抛开人们在种种正式场合的表态和声明,思想深处认识上的种种问题仍然是这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就道德建设而言,道德建设在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究竟应该怎样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究竟应该怎样估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