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态度元认知指个体对所持态度的主观判断(如态度是否正确、重要与否等),是态度强度的重要维度,并能在态度说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介绍态度元认知的主要成分(态度确定性、重要性及矛盾性),然后重点阐述新近对态度说服元认知过程的解释模型:认知加工精细程度模型(ELM),内隐-外显双过程模型(APE)和元认知模型(MCM),并从来源属性(来源可信度)、受众属性(情绪及身体动作)、信息属性(信息与受众的匹配程度)和情景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因素。未来可以在态度元认知成分及其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态度元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态度及其与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态度对于预测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态度的界定、态度的结构模型及态度预测行为模型的各种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态度预测行为的另一模型。  相似文献   

3.
陈启山  年承涛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05,28(3):634-635,642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不同印象整饰水平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的,高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存在分离。研究对“印象整饰对强迫服从后态度改变的影响”的结果做出解释:自我监控者强迫服从后的态度中庸是其关注自身的公众形象而有意压抑和控制其内隐性的评价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矛盾态度是个体对同一客体同时存在的积极和消极评价与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矛盾态度的概念界定与测量方法,矛盾态度的相关因素与基本特性,以及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行为意图和实际行为的影响。最后,文章指出矛盾态度的界定与测量还需扩展,对引发矛盾的客体、矛盾态度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态度研究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毅平 《心理科学》1999,22(1):50-53
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态度的科学”,到目前为止,态度仍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据统计,近几年关于态度的研究论文每年均超过1000篇。这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态度为例,浅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它的影响。1态度的认知编码认知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认知编码类型,如命题单元(pr000sitionalunits){类似物表征(analogrenresentatlons)、情节和语义表征(enlsodlcandsemanticrenresentatlons)及产生式系…  相似文献   

6.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意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青松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11,34(5):1157-1162
矛盾态度已发展为态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的探究还处于滞后的态势。本研究试图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研究做一个较系统的梳理,引入对象与评价的联结模型、态度元认知模型、重复加工模型和表征分布式联结主义模型等四种态度理论模型有关解析,并结合相关实证研究予以阐述和评价。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矛盾态度研究的元分析、各研究之间的沟通和整合、实证研究范畴的拓展、新技术的引入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态度的内隐机制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霞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分析态度与意识关系的几个层面的基础上,概述了态度形成内隐机制的研究,着重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以及评价性条件反射和潜在协变关系探测这两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张乐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5):1139-1142,1154
无关声音效应是在对注意与记忆进行研究时所发现的一个现象,有益于探讨噪音等无关声音刺激对个体认知过程、工作绩效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在简要回顾ISE现象的界定与理论解释争论的基础上,重点从对刺激强度不同的ISE现象之理论分析、应用价值及一些相关的近期研究方面作了介绍,从对ISE现象的理论解释、无关声音刺激的选取、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ISE现象中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成瘾者内隐网络态度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内隐互联网态度是个体对网络内隐的、自动化的心理倾向。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持有对互联网积极评价的内隐态度.这种评价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有效改变.通过对IAT、效应的考察表明,网络成瘾者内隐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特点,内隐矛盾态度(AIA)可能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整合性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任娜  佐斌  侯飞翔  汪国驹 《心理学报》2012,44(6):777-788
使用词汇判断任务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研究范式, 探讨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是否具有情境效应。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大学生被试并不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实验二和实验三采用被试间设计, 在典型的AMP中分别添加了情境因素, 结果都表明被试在职业、家庭、美德等情境中对老年人没有给出更积极的内隐评价; 被试对中性数字启动的做出的内隐评价比对老年人启动的内隐评价的更积极。  相似文献   

12.
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存在以下几种模式:态度和行为直接相关;态度和行为通过其他的中介,调节变量共同作用于行为;态度的不同构成对行为起不同的作用。该文结合以上的研究框架介绍了近些年来有影响力的模型如计划行为理论、态度强度模型等,并提出未来的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应该充分考虑内隐态度测量以及采用时间序列追踪研究的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郝宇彪 《学海》2014,(2):139-146
公共债务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区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美国面临财政悬崖,日本以及英国等发达经济体也相继暴露出公共债务风险,这一系列的重要现实问题将促使学术界对公共债务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当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概念混淆进行了辨析,然后从公共债务扩张的机理、产生的宏观效应等角度对关于公共债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本文最后指出,关于公共债务扩张的机理分析还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从新自由主义的角度进行考察。而对于如何约束公共债务,则需要反思政府财政职能以及如何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财政赤字观。  相似文献   

14.
磐石 《天风》2017,(2):30-31
近年来,每至圣诞,总能听闻“抵制”的消息,最先始于2006年,来自武大、北大、清华等的十位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号召大家“慎对”圣诞节。近十年来,“抵制”事件持续发酵,仿佛上了一个定时闹钟,每年12月就要上场巡演。微信上不断看到有人转发“抵制圣诞”的段子,  相似文献   

15.
汪海玲  傅世敏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88-1594
面孔倒置效应是指, 个体对倒置面孔的再认成绩显著低于对正立面孔的再认成绩, 而且, 与普通物体的倒置效应相比, 面孔的倒置效应更大。研究者们针对面孔倒置效应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 两种主要的理论解释是:第一, 倒置面孔破坏了面孔的结构特征, 影响了面孔的整体加工, 所以, 个体对倒置面孔的再认成绩较差; 第二, 眼睛在面孔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在倒置面孔中的作用更明显, 使得倒置面孔N170波幅较高。ERP和fMRI研究提示,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眼睛、注意等在面孔倒置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樊春雷  张爱玲 《心理学报》2007,39(2):355-361
运用态度量表和反应时实验比较了品牌态度强度与品牌态度可达性的关系性质。研究发现,女性被试对保健品品牌要素的态度评价越肯定,态度通达和提取的时间就越快,两者之间形成有规律的函数关系;但在否定性态度条件下,没有出现类似的规律性;当要求被试把模糊性态度明确为肯定或否定态度时,67%的被试明确为否定态度,但所用时间显著慢于明确为肯定态度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英国为培养为侵略中国西藏服务的人才,在西藏亚东、江孜等地开办英语学校,推行西化教育。此举遭到了西藏藏传佛教界以热振五世、三大寺僧侣为代表的爱国人士的坚决抵制,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关闭英语学校。西藏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对西藏西化教育的抵制遏制了英国的文化侵略,促进了西藏地方的文化觉醒、遏制了西藏民族分裂活动,增进了西藏佛教界爱国力量的团结、改变了西藏民族振兴思路,促进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态度的自动激活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探讨了态度的自动激活效应,通过考察先期呈现的图片对后续词汇分类判断的影响,以判断阈下呈现图片是否自动激活其在记忆中储存的评价,结果发现积极图片促进了个体对后续积极词汇的反应.消极图片促进了对后续消极词汇的反应,对象一评价联结强度不是影响态度自动激活效应的因素之一。从而支持Bargh提出的态度自动激活效应是自动化和无条件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IAT效应的心理机制的主要理论,包括概念联结提取模型、刺激-反应匹配理论、随机游动模型、任务集切换代价理论和图形-背景不对称性理论,并提出除概念联结提取模型外,其他理论关注另外可能的因素对IAT效应的作用,从而间接否定IAT效应和概念联结的对应联系,消解了IAT作为内隐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这些理论的不足,认为IAT研究需要深入探讨个体在IAT反应中的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说服效应是指面临说服性信息时, 个体态度发生转变并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一种现象, 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选举、生活消费及商业广告等领域,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说服效应的两个主要理论模型包括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信息源的可信度、情绪、信息框架、社会网络、事件卷入度等是影响说服效应的主要因素。说服效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公开承诺和自我控制。未来的研究应该从说服效应的产生根源、特征成分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