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爱芬  付姝菊 《学海》2022,(5):107-116
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集技术、法律、金融等于一体的复合产物,至少包含货币本身、合同或交易、个人信息等内涵,蕴含的法益更加丰富。数字人民币型犯罪侵害的法益众多,涉及多种犯罪:货币类犯罪、财产类犯罪、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类犯罪及其他犯罪,归罪难度提高。这给我国刑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刑法应在货币定义上做出调整,将数字人民币囊括在内,并严格区分其内涵与外延;另外,应单独设立“侵犯数字人民币罪”,以实现对新生事物的回应,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管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著作,在经济、政治、法律、民生等领域都做了探讨。尤其是在货币发展的经济领域,该书深刻分析经济发展的背景,在认识货币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设了以国家调度为中心的货币制度。其区别货币种类,制定货币管理政策,推动国家财政建设,对后世的货币体系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深思学习。  相似文献   

3.
尽管已有研究发现数字以空间方式表征在人类记忆系统, 但是人脑如何完成数字的空间表征尚存争议。本研究两个实验在不同比例的数字字母(实验1)和不同比例的数字汉字(实验2)混合情境中考察了数字空间表征特点及其机制, 对上述争议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1)当数字字母比例为“1 : 1”时, 数字加工中不出现SNARC效应。当数字字母比例为“1 : 6”和“6 : 1”时, 数字加工中均出现SNARC效应。即数字字母比例与数字SNARC效应之间呈倒“U”型关系。(2)数字汉字混合情境中数字汉字比例与数字SNARC效应之间同样呈倒“U”型关系。结果说明:(1)干扰刺激与数字混合呈现会影响数字SNARC效应。(2)干扰刺激加工对数字SNARC效应的影响受到数字与干扰刺激比例的调节, 且具有跨干扰材料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意味着数字的空间表征是人类通过统计学习在线建构的, 支持了工作记忆理论。  相似文献   

4.
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幻觉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大量研究表明,货币幻觉普遍存在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组织管理以及捐赠等领域中。目前,研究者主要从决策框架、锚定与调整启发式、数目启发式以及神经心理机制这四个方面解释货币幻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货币幻觉的影响因素有心境、货币兑换率、通货膨胀率、情感依恋和先前经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深入探讨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探索货币幻觉的应对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采用刺激分类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刺激的性质(实验一和实验三)或颜色(实验二),旨在考察随机呈现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对数字和字母SNARC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加工中是否存在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均未出现数字SNARC效应和字母SNARC效应。(2)数字和字母的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左手对字母的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的反应更快。数字和汉字性质分类时,左手对汉字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不同类型刺激分类时出现刺激—反应相客性效应。(3)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刺激分类加工中存在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自动激活,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类型刺激分类中的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127名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复杂情境中对熟悉数字的估计策略。两个实验分别要求儿童对10cm长度下的不同范围(0~50和0~100),以及不同长度(10cm和18cm)对0~100范围的数字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儿童对0~50估计时绝对误差百分比曲线呈直线上升型,而对0~100范围的数字估计呈“M”型。针对范围和长度的变化,儿童分别采取心理长度和比例判断等估计策略,但受不同范围的影响更大。这表明儿童会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不同的估计策略,为重叠波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瓦尔拉斯-希克斯-帕廷金传统的沿革未能跨越货币与一般均衡的兼容障碍,货币一般均衡理论仍面临着货币与价值理论两分的困境.以货币一般均衡理论为参照系,解析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新货币经济学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逻辑渊源,则各宏观经济学流派或公开或隐含地在"货币"与"一般均衡"之间的取舍权衡,为解读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格局提供了一个理论基准.  相似文献   

8.
虚拟货币是指不与贵金属储备挂钩的纯粹价值符号,如以获取价值为目的进行投资或投机,虚拟货币就转变为远离实体价值的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在自然历史进程中进行类别化的演变,内含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虚拟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统一,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虚拟资本脱离物质生产的直接制约就形成了虚拟经济,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两者构成一种互应关系。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从一个侧面确证和充实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在一个金融化的世界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复制时距和数字加工双任务,探讨数字大小影响时距知觉的机制。实验首先呈现不同时距的圆点,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圆点呈现的时距,与此同时,对屏幕上出现的数字进行命名(实验1)、奇偶数判断(实验2)、大小判断(实验3)。实验结果发现对数字进行奇偶数判断时,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没有影响;进行数字命名和大小判断任务时,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都产生了影响,并且时距不同,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也不同。该结果表明时距知觉的数字效应与数字加工任务和时距长短有关,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人类一般劳动时间的外化、对象化和物化,是以物的形式表现的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货币理念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货币的伦理意蕴体现在货币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一是彰显货币经济的伦理本性,蕴含人格独立和人际平等精神;二是消解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新的契约关系;三是祛除价值之上的迷魅面纱,创立理性基础上的新伦理;四是促成价值世界的转化,冲击传统伦理观念;五是产生伦理文化效应,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8,(4)
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本文基于DIKW模型为理解数字政府提供一个概念结构。对数据、信息、知识等基础概念及其关系的定义和界定构成了数字政府的理论建构与政策发展的基石。在对既有DIKW模型展开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IDK三原则",围绕来源性、结构性、功能性三大问题试图解决传统DIKW模型及相关定义的内在逻辑缺陷,并由此将数字政府的概念结构划分为基于信息能力的目标系统、基于数据流动的资源系统和基于知识应用的动力系统三个部分。其政策含义在于,先进的技术不代表可用的数据资源,庞大的数据资源不代表强大的信息能力,充分的信息渠道不代表取得良善的决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石 《学海》2023,(3):168-175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五项政治价值,也是规范现代国家政治秩序的共同价值。在数字时代,这五项政治价值的内涵及制度形式被进一步拓展:第一,传统的积极自由理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有导向数字独裁的危险,而消极自由理论在数字时代意味着网络言论自由、网络结社自由、数字所有权、数字遗产、断网权等新形式的数字权利。第二,数字时代有着诸多加剧不平等的因素,例如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导致的失业大潮,数字资本对数字劳动的剥削,零工从业者缺乏劳动保障,以及数字经济中可能存在的花钱买流量、低价竞争、竞价排名等不正当竞争形式。对于数字时代的不平等问题,应通过社会分配制度的调整予以解决。第三,电子选举、网络协商民主以及舆情民主是数字民主的三种主要形式,电子选举使投票程序更为快捷,网络协商民主拓展了公共商谈的广度和深度,舆情民主则有可能扭曲民意、颠覆代议制民主。第四,数字时代的法治在立法和执法两方面都有实质性的演进,人工智能开始介入立法和执法,而大数据应用则催生了“预测警务”。第五,数字时代的程序正义集中体现为算法正义,平等、公开、准确、尊重和可问责是判断算法是否正义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汉语数字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采用二分试验程序,以400ms和1200ms作为标准短时间和标准长时间,三个实验中屏幕分别呈现阿拉伯数字(1、5和9),汉语小写数字(一五和九),汉语大写数字(壹伍和玖),让被试估计数字的呈现时间更接近于标准长时间还是标准短时间。结果显示三种实验条件下被试均具有低估小数字的呈现时间和高估大数字呈现时间的倾向。这个结果表明汉语数字也会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汉字形式的数字可以纳入到综合的数量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周洁 《美与时代》2014,(1):37-37
新媒体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代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其数字化、虚拟化、即时性的特征为创意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展示了充分的互动性、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多学科的融合、文化诉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 ,论述了货币的双重社会作用、对不同时期货币的不同社会批判和伦理反思 ,并论及了货币和社会互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国儿童数字估计的表征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以92名幼儿园、一年级及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在0~100范围的数字估计,结果显示,幼儿园儿童在数字估计更多地采用对数表征,而一二年级的儿童在数字估计中更多地采用线性表征;实验二以86名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在0~1000范围的数字估计,结果显示,一年级儿童有一半采用对数表征,另一半采用线性表征,而三五年级儿童大多采用线性表征。中国儿童的数字估计表现出与美国儿童相同的发展模式,都是由不精确的对数表征逐步向精确的线性表征发展;人的数表征有多种形式,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也会因任务难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表征模式。中国儿童精确数字估计能力的出现要早于美国儿童。  相似文献   

17.
沈模卫  田瑛  丁海杰 《心理科学》2006,29(2):258-262
数字数量的空间表征问题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采用Fischer等人的实验范式,探讨了较浅程度加工时一位阿拉伯数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表征,结果发现:(1)对数字进行较浅程度的加工(仅仅注视数字)时,在水平方向上出现了SNARC效应,即激活了数字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表征,数字数量按照小、中、大的顺序自左而右地映射到心理数字线上;(2)对数字进行较浅程度加工时,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出现SNARC效应,即未激活数字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表征。  相似文献   

18.
数字的呈现有时悲有时欢,而在创意设计的数字里,却更缤纷万象,甚至隐藏商机,那就看你如何对待了。$1,840,000由美国LindenLab公司研发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目前大受欢迎的网络角色扮演游戏。2003年,一名居住在德国,网名为钟安社(译音Anshe Chung)的女华侨以9.95美元在第二人生中开设了一个游戏账户。后来她在游戏中大量购买土地并进行开发建设,并给自己的王国取名为梦幻岛,如今公司拥有的虚拟土地价值加上资金更达25万美元之多(约$1,840,000),她的成功故事更令她登上《财富》杂志和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19.
莫雷  周广东  温红博 《心理学报》2010,42(5):569-580
从儿童对数字属性的认识角度探讨一年级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中采用不同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测量一年级儿童在15cm数字线长度下0~100与0~1000两种范围上的数字估计;实验二测量一年级儿童对0~1000范围10cm和20cm数字线长度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不同的数字范围还是在不同的数字线长度下,儿童对低端数字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即儿童倾向于将低端数字与固定的线段长度对应起来,且这种对应关系不随数字范围与数字线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长度的存在是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和不同数字线长度中采用不同数字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发展到等距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雍江  林泳海 《心理科学》2013,36(4):832-836
本研究以壮族大学生为被试,要求他们对壮语、汉语听觉数字词(实验一)或汉语、英语视觉数字词(实验二)进行奇偶判断。结果发现:(1)壮族大学生对汉语、壮语听觉数字词以及汉语、英语视觉数字词都表现出了SNARC效应。(2)数字词在听觉条件下和视觉条件下产生的SNARC效应的强度相当。(3)书写习惯也影响到壮语听觉数字的SNARC效应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