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创新型药企快速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成长阶段,国际化之路遭遇各种坎坷。国内创新呈现出快速跟进特点,研发热点过于集中,存在高水平重复现象,加之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采用低定价策略,可能使创新型药企难以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收回研发投入,后续研发难以为继。未来,应当差异化地鼓励原始创新和一般创新,建议改进国家基本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机制,减免税收、申请费等以降低研发成本,在实施数据保护和市场独占制度提高获利预期方面形成政策协同,助推中国企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全科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良好发展的关键。从政策演变来看,全科医学教育先后经历萌芽起步、探索发展和改革完善3个发展阶段。从实践来看,全科医学教育主要面临人才培养数量不足、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学基层就业倾向不高、“校院区”衔接不畅等现实问题。建议进一步认识全科医学教育,加大培养力度;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赋能可持续发展;深化医教协同,增强合作效能,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牵引和指导作用,不断推动全科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1)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安妮·施奈特和海伦·英格拉姆提出,她们从1993年开始试图发展的一个从社会建构视角理解政策过程的新理论,通常也被称之为社会建构框架。社会建构框架并非全新的理论,它是在借鉴多元主义理论、政策科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后现代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是对这些理论的完善和超越。社会建构框架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三个,即政策设计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政治理论。民主的政策设计是该框架强调的内容,而其理论特色是对政策过程中社会建构效应的关注,并思考社会建构对于政策过程的影响途径和机制。以目标群体的权力和社会建构两个维度为基础,将目标群体划分为四类:优势者、竞争者、越轨者和依赖者,并详细讨论了目标群体社会建构的政策意蕴和政治后果。在此基础之上,该框架形成了有关政策过程的五个基本命题,即配置命题、反馈命题、起源命题、社会建构变迁命题和政策变迁命题。社会建构框架对于中国的政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娉 《学海》2023,(5):13-24
政策试点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历程的关键线索。已有文献较少对中国政策试点的整体逻辑进行提炼。本文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解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政策试点的历史脉络,区分政策试点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探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理论谱系;提炼“权威引领的政策试点”“府际互动的学习网络”“多样化的试点模式”“适应性的政策制定”的实践逻辑。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揭示了中国政策试点的独特机制:议题驱动的强化学习、高位驱动的专项授权、评价驱动的经验吸纳、注意力驱动的创新迭代。推动政策试点的持续发展,既要总结历史规律,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试点理论,也要从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汲取新知识,回应时代性的重大改革议题,更有效地发挥政策试点在全局性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健  林树 《学海》2023,(2):132-140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在实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重塑国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不想转”等难题,本研究探索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基于2008—2020年长三角地区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的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则越有助增强该区域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和模仿效应;区域内数字化发展中呈现的俱乐部趋同效应和竞争学习有助推动企业数字化。此外,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对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促进程度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9,(3):27-33
政策扩散与政策创新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焦点,但是学术界对二者间的关系缺乏系统阐释。事实上,由政策扩散诱发的政策创新合法性传导过程构成了政策创新持续性的微观调节机制,后者在客观上成为政策扩散效果的外在表现形式。依据政策扩散路径的府际运行向度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可将中国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扩散路径划分为象征采纳、理性学习、上层吸纳和压力辐射四种路径。不同政策扩散路径深刻影响政策创新的再生产过程,在时间持续性和空间扩散性两个维度呈现显著差异。在象征采纳路径中,政策创新通常仅在短时间内具有微弱的空间扩散性;在理性学习路径中,政策创新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持续性;在上层吸纳路径和压力辐射路径合力形成的"吸纳—辐射"模式中,政策创新的时间持续性和空间扩散性相互催化、螺旋增进,整体上呈现出强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孙江明 《学海》2004,(2):132-137
本文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度 ,阐述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对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并从苏北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园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园区建设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美学界出现了更新研究范式的热潮。当代生命美学就是这场实验的参与者。它推出生命、感性、自由、审美超越等关键词,阐释了自己的基本主张。而随着身体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生命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关系也必然会被予以重新哲思。总的来说,生命美学总是涵括了身体美学,身体也总是牵连出生命美学。由于身体的生物性和在世性,一个更完整的美学之环诞生了。当生命美学经历了"身体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超越美学—身体美学"所形成的话语环,它已经将后者的脉络涵括于其中。通过重构这个话语环的内在关联,从身体出发的生命美学显现了其原初形貌,证明了其涵括已有理论建构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3):12-18
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从国际视角与本土视角相结合、学术视角与实践视角相结合的角度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没有明确的社会政策到形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社会性逐渐增强,现已具有中等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和社会政策研究,建立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1.
王海洋 《学海》2023,(5):146-155
工具理性的知识移植与抽离的知识实践窄化了社会工作实践者的行动空间,使得身处复杂社会现场的实践者难以“自觉觉他”,陷入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困境。社会工作的实践自觉成为摆脱知识困境的有效处方。社会工作实践自觉是社会工作实践者与研究者在社会工作实践(行动研究)过程中对服务人群生命细致变化的辨识能力,以及对实践场景探究的自觉性,同时也是社会工作实践者与研究者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社会探索过程,以及对实践的经验审视与实践知识生产的历程。社会工作实践自觉承载了理论与实践之间来回修正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循环往复、求真求实的辩证过程。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自觉应以西方经验为他山之石,以中国本土经验为土壤,立足本土社会历史情境及实践者的主体性,遵循实践取向的知识发展路径,迈向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知识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楚晓红 《美与时代》2023,(12):71-73
场景理论从多个维度对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量化叙述,强调文化和美学的融入,进行场景化的表达和运营。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情感载体,依据高职院校的技术性教育定位,基于场景理论范式将绿化与园艺、水体与塑石、雕塑与壁画、长廊与凉亭等类型的景观空间打造成为具有文化感染力和审美冲击力的视觉形态,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精神家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共享理论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适合现时代需要的共享理论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坚持全面性与重点论相结合,历史、现实、未来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践促进相结合的原则,在价值观、制度安排、政策体系等层面全面构建共享理论体系,厘清共享的边界,并在推进共享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共享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泛长三角的大空间格局下,建立南京、合肥、南昌为支点的"新三角"经济区,可以使南京都市圈、安徽江淮城市群以及昌九城市走廊,形成拥抱长江的新型经济协作区,成为依托东部、连接中部的关键功能区域和新的核心增长带,充分发挥其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枢纽作用,使长三角核心区和泛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促进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宁合昌"新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三市和所在的省份应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产业对接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区域与区域文化性格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因而文化区域的划分亦应是具象因素和非具象因素的统一;文化区域的边界有软硬之分,而区域文化性格却没有边界;文化区域是历史形成的,但在历史演进中往往被行政区划分割,而分割后的行政区随着历史积淀往往又形成新的文化区域;区域文化性格在文化区域中形成,但它与以地域为载体并具有外部特征的区域文化不同,它作为内化于心的文化要素,以人为载体可向其他文化区域四处流动。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开放,就出现了一个在层层嵌套、复合交叉、互渗融会、动态演变的文化区域系统中对不同的区域文化性格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法理学、政治学、行政学意义上讲,建立一体化医疗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体化医疗保障应突破医疗保障一体化的思维限制,从医疗保障体系内部及外部思考其内涵与外延。现实中,我国一体化医疗保障主要是从医疗保障体系的扩容及保疗保障内部的一体化进行探索,医疗保障呈现碎片化和模糊化的状态,离一体化医疗保障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一体化医疗保障的推进,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整合并细化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从管理体系上形成整体性治理,推进贫困群体的识别机制与信息管理、保障基金预算与支出管理、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对《易》进行了心性论的创造性解读,将它由“《五经》之源”进一步实质性定位为“性命之源”,实现了易学天人之学的心性论转向.借实现了此一转向的易学之视域,他成功进行了其理学体系的建构,有力引领、促成了儒学的整体心性论转向,正式拉开了理学思潮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启动-匹配范式,以包含时空因素或空间因素的表征图形为自变量,探索动态离散刺激的知觉组织中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1)动态离散刺激的一般编码特征为时空协同编码,即时间和空间因素二者协同编码,而非独立编码;(2)刺激间形成的主观轮廓会导致时空编码的协同作用解离,突出空间编码而削弱时间编码。结论:动态离散刺激的一般编码特征为时空协同编码,这一特征会因刺激间主观轮廓的存在而发生解离。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于1997年提出经过20余年的沉浮,在世纪转换中日臻完善.尝试以政策网络的分析途径,探究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并分析政策过程中各参与行动者的互动网络关系.据此找出政策发展的线索和剖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以及公共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参考,为将来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悦 《美与时代》2014,(11):48-4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家具市场的需求变化多样,这就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及创造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时代需要学生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家具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