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目标、利益相关者、控制权及外部治理等相关制度安排及其存在的问题,运用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卫生服务公平理论等,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实际,提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理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管兵 《学海》2022,(5):64-71
近期学界对于控制权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科层制内部上下级政府关系进行讨论。当政策和治理从科层制内部延伸到市场和社会领域,政策过程背后的控制权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比科层制内部上下级政府关系中的控制权结构和政社关系中的控制权结构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治理逻辑、多元政策过程模式做出深入理解。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的城市化政策变迁和实践为例,细化分析城市化政策的不同维度,讨论在科层制内部进行区划调整的体制改革的控制权逻辑,以及在政社关系领域进行民生福利改革和基层治理改革的控制权逻辑,由此提供一个对长时段政策变迁与实践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3.
王铮 《学海》2004,(4):132-135
企业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中是无需讨论的“金科玉律”。但随着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 ,以及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程度的提高 ,人们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概念和政策主张。通过对经理激励和控制权分享的研究表明 ,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我们在承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 ,认为企业的控制权应该集中于单一团体 ,对利益相关考可以通过合约和法律等途径加以保护 ,以实现一种次优结果  相似文献   

4.
越轨创新行为是破除创新瓶颈, 摆脱“创新者的窘境”的有效手段, 是新时代创新的重要途径。目的的合理性和行为的偏离性, 使越轨创新行为同时具有了“忠诚”和“叛逆”的色彩。以越轨创新究竟是“忠诚”还是“叛逆”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 分别从越轨创新行为的测量、形成机制和影响效能角度构建了一个围绕越轨创新行为的系统性研究。子研究1:基于创新过程视角, 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越轨创新行为的结构维度, 开发本土化量表。子研究2:分别从个体、领导和组织三个层次、动态探讨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子研究3:基于事件系统理论, 从越轨创新成功/失败两方面, 构建和验证越轨创新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机制。三个子研究相互联系并逐步递进。理论贡献在于深化学术界对越轨创新行为的理解, 推动越轨创新理论的构建, 并且拓展越轨理论、创新理论、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及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从人民主权理论、公民知情权与参与权理论、治理理论和民主财政理论四个方面剖析了预算透明的理论依据.基于英美等国预算透明演变、公共预算形成的历程,提出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并结合中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现状,从法律法规建设、预算信息披露、政府会计改革、财政信息质量四个层次提出提升中国财政预算透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雷岁江  孙荣 《学海》2011,(6):119-123
本文从法律规范、政府行政和小区自主治理三个层面介绍了美国共同利益住宅小区共享资源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划分界定CPR边界,严格登记备案;加强规制,规范住宅小区控制权移交;明确业主大会法律地位和民事主体身份;简化业主大会功能,明确目标;加强业主大会内部管理,优化运行机制。最终形成住宅小区共享资源"治理早期政府部门早介入,移交过程深度介入,中后期运行放开"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宗教治理是我国互联网空间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数字文明建设进程中,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强互联网宗教治理,化解或降低互联网宗教风险,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这是时代之问,对之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笔者拟围绕着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茧房”风险与互联网宗教治理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空间治理理论,从国家治理逻辑、依法治理逻辑、综合治理逻辑、技术治理逻辑和网络空间行为主体治理逻辑五个维度,提出建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治理的实践体系,高效精准治理互联网宗教,可以有效将“数字风险”转化“数字机遇”,防范化解互联网宗教领域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清晰界定行政伦理制度化的边界,是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认为,在属性定位上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制度化是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并提出了三个学理界限和五个实践界限,力图梳理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界限界定体系,以期为构建当代中国政府伦理责任体系、实现伦理责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一种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成分心理系统:诠释传递性推理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right在传递性推理的研究中提出三成分心理系统模型以来,该模型理论成为了传递性推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三成分心理模型是在经典皮亚杰理论和传统信息加工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代表了人们进行传递性推理时所进行的传递性转换、顺序抽取和协调反应等三个主要的加工机制,在不同的加工机制中运用了不同的加工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三成分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由浙江大学哲学系等7个单位发起的“自组织理论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于1987年8月9日至13日在普陀山举行。会议就如何把自组织理论的哲学问题研究引向深入和如何把自组织理论更加准确有效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的问题开展了讨论。一、如何把自组织理论的哲学问题引向深入?自组织理论是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自普利高津的耗散  相似文献   

11.
《天风》1994,(8):25-28
“治好教会大家谈”迄今已连续发表4期,即将告一段落,由于篇幅关系,本期我们再从来稿中摘登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与大家见面,供参考。 这几期所发表的文章,围绕“民主办教”,就今天教会治理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看,似可在下列问题上形成共识: 一、民主办教是今天教会治理之路,表现在充分组织信徒参与并监督教会圣工,反对在教会中搞“一雷堂”、“家长制”的做法。 二、发挥地方自治的教会治理方式,包括完善地方教会规章、组织、人事,同时有效地发挥各级两会的监督、指导、服务功能(两会不是教会的太上组织),使教会治理形成两会——教会——信徒群众三者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三、民主治教,但必须彰显神主,即各方面都追求“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谦卑寻求圣灵的引领,而不以人意取代神旨。这就要求教会的治理要从灵性上根本解决问题,把治好教会建立于个人与团体灵性素质的提高之上,使教会的治理能始终保持教会特征,杜绝种种为信徒所反对、为教会性质所不容的做法。 四、治理教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使教会的各项事工有明确的分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合作,分层负责,消除“挂职的多,尽职的少”的现象,使教会各方面事工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天风》今年开展的治好教会的讨论受到读者广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材整体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家楣 《心理学报》1992,25(3):106-113
本文在作者实践基础上,从建设新时期具有我国特色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的高度,提出四点改革构想:1.在教材体系上,围绕师范生今后“教书”和“育人”工作组织心理学基本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双主线’结构;2.在教材内容上,突出“三个性”——以强调心理学内容对中学教育实践指导意义的实用性,带动理论阐述上的针对性和实践运用上的可操作性;3.在教材论述上,兼顾师范生的认识规律,采用现象—规律—运用的“三段法”程式;4.在教材编写上,提倡专家、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师和中学优秀教师“三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宁夏吴忠市在民族宗教工作中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新实践,既是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一种治国理政的工作经验,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地方性知识.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它应当是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吴忠新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管理是吴忠新实践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宗教组织在新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是吴忠新实践的重要环节;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新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是吴忠新实践的社会主体和群众基础.吴忠经验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由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区域的地方性存在很大差异,国家治理必须与地方性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实际出发,汲取地方性知识的营养,使之成为国家治理经验的有效部分.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阈,以问题为导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对吴忠市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新实践既做“是什么”的田野工作,又做“为什么”的价值分析,从而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应当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的硕士生导师给我推荐了很多本有关乡村治理研究的好书,张乐天的《告别理想一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就是其中一本。本文主要从“外部冲击——村落传统的互动模式”、对历史人类学的认识及对作者研究细节的若干启示三个方面浅谈自己读完此书后的感受。我想这本书中所呈现的人民公社制度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但书中所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作为一名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生,更应该注意这些理论方法的总结,并思考怎样把这些理论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研究中。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视野的狭窄,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谊多读类似的好书,多多思考问题,多练笔,勤写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15.
马丁·路德继承了奥古斯丁的“两座城”理论,发展出“两个王国”理论,初期认为两个对立王国基础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治理,后来转变为超越了二元对立、转而进行合作创世的两种治理思想,天职的作用从与魔鬼斗争到末世转变为与上帝合作创世,因此,路德神学的重点从末世论转变为创世论,反映了路德从出世到入世越来越积极的尘世伦理.以“两个王国”理论为基础,路德促进了近代国家的世俗化进程,对宗教改革以来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组织公民行为的界定基础、产生背景和行为动机三个方面剖析了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联系,从逻辑上支持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分直接、间接影响两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并从总体研究状况、理论视角、实证方法三个方面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离职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离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离职内容理论,主要讨论影响离职的诸因素。第二部分介绍离职过程理论,侧重点在于探讨上述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第三部分介绍组织意义的离职理论,即从组织与市场层面剖析离职。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试图概括三部分离职理论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路径·功能·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路径开新: 统治、治理、善治将“统治、治理、善治”的治理演进形态作为现代德治的开新路径,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基本价值判断: 一是中国社会治理发展对于德治的需要程度; 二是人们对于德治价值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三是德治本身以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成果之于中国治理的满足程度。选择治理理论解读“以德治国”, 旨在强调德治并非与法治分庭抗礼, 更不存在任何弱化法治权威的意味, 而只不过是要表明或更好地表明现代治理的多元事实或者说社会控制的多元格局。政治国家、民族地域作为一个实体, 其强大与否, 并不仅仅得益于某种单轨的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19.
言、象、意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象、竟是中国哲学史上三个重要范畴,先秦诸子已对“言”、“意”这两个范畴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周易》中又引入了“象”这个范畴,并讨论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易学发展史上,历代都有思想家论述这三个范畴。本文试图对先哲们的论述加以梳理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三个范畴加以讨论。一、先秦诸子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以及对“言”、“意”相离的批判在先秦诸子那里,“言”是指语词或语句,他们有时又称为辞或语;“意”是指概念或命题,他们有时又称为“志”。“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表达与被表达的…  相似文献   

20.
组织中的社会交换:由直接到间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明建  宝贡敏 《心理学报》2005,37(4):535-541
社会交换理论被引用来研究组织中的两种交换:员工与所在组织之间的交换——“感受组织支持”(POS)和员工与直接上司之间的交换——“领导—成员交换”(LMX)。以往的研究侧重于“直接交换”,即:从POS和LMX到员工工作产出的直接回归。该文以员工的组织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感为中介变量,考察POS和LMX对员工工作产出的间接影响。在919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结果发现:组织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感的确可以在POS和LMX与员工工作产出之间承担全部或部分中介的角色。这说明,员工与组织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交换只有小部分是“直接交换”,大部分则属于“间接交换”。最后,作者讨论了这些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