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亿祥 《天风》2004,(5):10-11
经文:结36:24-26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新巴比伦帝国处于极盛时期,主前593—571年,先知被掳至巴比伦。在以西结之前的时代,希伯来人的宗教,与以色列国的生存和应许之地密切相关,当时他们建立信心的这两个根基——生存和应许之地,都在眼前完全破碎,他们在强敌手中,远离神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生存出现危机,他们盼望能早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梅瑟与出谷事件本章可同样定名为:出谷事件的梅瑟或梅瑟在出谷事件中,因为在重大的历史时刻,人和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分离。不提及出谷事件就无法谈论梅瑟;不涉及梅瑟就不能对出谷事件进行讨论。梅瑟是天人之间的一个典型的中保人,在人面前他代表天主讲话...  相似文献   

3.
一、应许之地观 犹太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被占领土的归属问题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上。犹太人一直深信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不仅是让其后裔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给予他们迦南的土地 (后被称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故土)“作为一份犹太民族永久居住和拥有的土地”。《创世记》记载,当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顺从上帝雅赫威的旨意,率本族人从乌尔城迁往迦南时,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将迦南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上帝允诺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  相似文献   

4.
葛美华 《天风》2006,(2):42-43
今就“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为题分四个方面与兄弟姊妹共勉。一、站稳根基 1、以色列人的软弱以色列人靠着上帝的能力(上帝藉着摩西降十灾出埃及),带着上帝的应许(上帝应许以色列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离开为奴之地埃及。当以色列人满怀喜乐,靠着上帝的带领向迦南美地行进中,上帝却任凭法老的心刚硬,目的是上帝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让埃及人知道上帝的能力。以色列人行至红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到以色列百姓,以色列众人面对的是前  相似文献   

5.
上主向梅瑟显现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欺压。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出离埃及?"(出3:9—11)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做为我派你的凭据。"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出,梅瑟再三推辞不肯去,因为他知道存在三方面的困难。第一,他看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他在咏90:10说":我们的寿  相似文献   

6.
白鹭、鹈鹕     
白鹭,是梅瑟法律归类为不洁之物的鸟(肋11:14)。关于鸟的洁与不洁问题,除了宗教因素之外,许多稀有鸟类是不可被人为的破坏而灭绝的,这是梅瑟时代早就考虑过的问题,因此,禁食的原因之一就是与生态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7.
犹民逾越节后五十天,庆祝“收获节”:每户人家的新麦做成两个面饼奉献于主,感谢主赐予丰收。这天又纪念梅瑟颁布十诫。梅瑟带领犹民出埃及,过红海,约五十天,在西奈山上,得到主赐刻在石板上的十诫。这天,犹民称为“五旬节”,每年热烈庆祝,到圣神降临那天,已不止1500多次了。  相似文献   

8.
新年新步伐     
吴恩平 《天风》2017,(2):6-8
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经文:申8:6-10,11:11-12古时耶和华上帝应许他的百姓以色列民进入迦南美好宽阔之地,也即流奶与蜜之地。那地何等美好丰富,富饶繁茂,从岁首到年终都蒙耶和华上帝所看顾。以色列民进入迦南美地就是预表我们今天要进入耶稣基督丰富的属灵境界,  相似文献   

9.
潘智力 《天风》2006,(4):17
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民顺利地进入应许之地,这是神要兑现与他们的宗祖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并不是说他们从此以后就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他们还要对迦南地进行征服。然而,以色列民没有完全遵行神的旨意,圣经说:及至以色列强盛了, 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士1: 28)。这为后来以色列民离弃耶和华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9,(12):F0003-F0003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圣经中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在今年中国传统的重阳敬老节期间,很多教会举行了敬老感恩崇拜,以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对老人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自牧(七)     
汪维藩 《天风》2009,(1):46-47
旧约十条诫的前四条是对耶和华上帝的敬畏、敬拜和崇敬,后六条则是对人的敬爱、敬重和尊敬。对人敬爱之首要乃为“孝敬父母”(参出20:1-17),并应许:“你的日子得以长久。”(出20:12)故保罗称之为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参弗6:2—3)。  相似文献   

12.
新疆行散记     
文永生 《天风》1995,(7):36-38
“新疆,新疆,一块美丽的园地。有无数花木待栽,有无数园野待辟;主有应许,凡你脚踏之地,都为产业赐你……”这是新疆教会的创办人李开焕牧师所写一首圣诗的一部分。有多少忠心爱主的仆人离开家乡,来到了这片土地。主为他们成就了应许,他们像新疆无数勤劳的垦民一样,把一片片荒漠地变成了绿州,基督的福音在此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相似文献   

13.
道教素有洞天福地之论。洞天为上天遣群仙统治之地,福地乃上天命真人治理之所。洞天福地是仙真们统理及修真得道的地方。全国道教名山胜景被编排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其中以洞著名者,大概只有庐山的仙人洞了。庐山仙人洞居三十六小洞天之八,谓曰洞灵真天。庐山仙人洞,亦称佛手岩,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于庐山赋诗记赞山景云色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自兹以后,“仙人洞”乃与庐山齐名而传天下。“仙人洞”传为吕洞宾修炼得道之所,其临锦绣谷、距牯岭西南五华里,自然形成,高阔…  相似文献   

14.
刘国强 《中国道教》2003,(4):59-60,62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常常见到洞天、福地之名,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早期道经《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十大洞天”、“福地志”。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具体名目则首先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编《天地宫府图》,以及后来…  相似文献   

15.
正并非耽延"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不虚谎。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哈2:3)好像是主耶稣的应许在耽延,好像他全然忘记了。我的生命中有过七个365日的等待,等待一个重大的神迹到来,等待主耶稣亲自兑现在那个晨祷中给我的抚慰和应许。因为,魔咒毒死了我园中的灵花,唯有耶稣能够破除魔法。他答应了。那个晨祷长久定格在我的眼瞳,那个应许深深镌刻在我的心扉。它就是我每天的呼吸,  相似文献   

16.
不孕女性是《希伯来圣经》中的重要母题,撒拉的不孕故事在亚伯拉罕故事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在前祭司本中的撒拉故事,文本围绕着她的不孕、对应许的质疑和生育,塑造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撒拉形象。通过对先知书和族长故事的分析,并且结合考古学研究成果,本文指出撒拉不孕故事是在以色列巴比伦流放期间,由留居犹大地的土地贵族阶层所编纂的。通过书写先祖的神圣出生叙事,这一群体试图激励处于危难中的留居之民,塑造自身的政治话语,确立以色列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土地边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教》2018,(5):1-1
时维 戊戌年九月初一日适逢 九皇盛会之佳期中国道教协会于四川青城山福地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7)
正安全感,即安全无虞的感觉,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的需求。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任何人都需要有安全感。基督徒的安全感,当然来自于神,因为他给我们赐下了许多的应许,遍布今生和来世。但在应许的同时,他也向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当我们满足这些要求时,他的应许就  相似文献   

19.
苦尽甜来     
逾越奥迹也称巴斯卦奥迹。是梵二会议和近代神学家屡次使用的术语,用以表示基督救赎的奥迹,特别指他的苦难、圣死与复活、升天的奥迹。逾越节的意义逾越节一词,希腊文Pascha,来自希伯来文Pesach,有越过的意思。犹太人每年举行逾越节(Ex5:1;12:1—13:16;Lev23:5~6;Nun9:1~14;Dtl6:1~8;Su5:10~12……)。纪念出谷的事迹,那事迹是犹太人的宗教和民族的基础,逾越节纪念犹太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获得胜利与解放;纪念天使在打击埃及人的长子时,越过了涂有羔羊血的犹太人的门而不入;纪念天主藉着梅瑟以各种神迹领以民渡过红海,经过旷野,跨过约旦河安全进入预许的福地。  相似文献   

20.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