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二人,友谊深厚,互相了解。鲍叔牙曾在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听了,果然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后人称相知很深的朋友为“管鲍之交”。 二、车笠交  相似文献   

2.
《管子》学说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的,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的学者的著作的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的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的总汇。事实  相似文献   

3.
郭丽 《管子学刊》2008,(4):50-53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伸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仲一起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时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中,鲍叔牙谏议桓公远离佞臣,在政治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政治效果。但最终因为嫉恶如仇,政治上缺乏灵活性而没有位极人臣。  相似文献   

4.
一管仲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他相齐桓公,改革内政,称霸诸侯,对齐国的富强,对维护华夏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肯定、赞颂管仲的,并吸取了他的某些思想观点。《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主要有三条,两条赞颂,一条批评: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相似文献   

5.
《管子》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仲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学家。《管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择要观之,《管子》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包括以农为本、农官管理、农地管理、农时管理、农税管理、农粮管理、农民管理、重农抑商等许多方面。管仲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对齐国农业的发展和齐国霸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成书和编订,历代多有争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土的简帛文献,许多与《管子》相关。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与《管子·大匡》相关的两章,当是齐国太史记载的早期档案文献。根据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可知齐国文献战国时已流传到楚国。齐国文献流传中只有少数在其他地域保存,齐国的原始文献则已遭到毁弃。银雀山汉简《王兵》证明《管子》资料的真实全面。《管子》最早成书应该是在管仲为相时期,齐国史官与管仲家的史官记录了管仲的政策和言论。之后,追随与信奉管仲学说的学者,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书。《管子》保存了一部分齐国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7.
论管仲的经济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仲是我国春秋前期一位治国成就很大的政治家,也是先秦改革家的先驱。他不仅在当时以治齐有方而闻名于天下,而且其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管仲的成功主要在于他能够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比较恰当地进行卓有成效地改革,使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管晏列传》),成为春秋时代最早称霸中原的国  相似文献   

8.
正韩非子在《外储说》中讲了一个故事:管仲被鲁国人俘虏后,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决定迎管仲回国。名义上是向鲁君索求管仲回国受罚,实则是要任管仲为齐相。为了掩人耳目,管仲双手被绑缚着,从鲁国被押回齐国。管仲在路上又饥又渴,恰好在绮乌这个地方遇到一个边防官,于是管仲向他乞食。边防官跪着给管仲东西吃,并给他水  相似文献   

9.
《管子》经济思想探析李英华管仲是我国古代春秋前期一位治国能手,杰出的经济人才,还是一个大胆而又勇于创新的改革家。由于长期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商经验,因而在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时,使他的才干和经验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他的思想在治理管...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不同于其他子书,它是管仲治国实践的经验总结。管仲在富国强兵的治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在《管子》中体现出一系列的人才战略思想。这些人才战略思想不仅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仲与梭伦分别是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先秦齐国和古希腊雅典城邦影响最大的政治家,也是中西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行政实践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以法治国的内容。康有为的门生麦孟华曾指出:“中国数千年未闻有立法之事,惟求于两千年上,其有足与来库古、梭伦相仿佛者,于齐则得一管子,于秦则得一商君。”(麦孟华:《商君评传》,转引自《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这话是颇为中肯的有识之见;以管仲与梭伦相比拟,亦可谓慧眼独具。对他们的法治观进行比较,将有助于探讨中西文化的异同。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管仲与梭伦法治观的巨大差异作一简论,请识者指教。  相似文献   

12.
管仲是我国历史上齐国的名相,他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管仲的制治到以法治国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后来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以得众权以应时刘斌管仲佐桓公治齐国,功冠诸侯,名高天下。其致盛之道固然非止一端,但诚信以结人,权衡以处事,不能不说是他的独智之虑。太史公称道管仲"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应主要赖于他善以忠信结于内外及其"贵轻重、慎权衡"(《史记·管晏列传》)的...  相似文献   

14.
管仲与《管子》农商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变法,采取农、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管子》一书虽然假托管仲之作,但却与管仲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管子》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其中的《国蓄》、《海王》、《揆度》、《地数》、《国准》、《轻重》诸篇等皆表现出强烈的重视农业、抑制私商、国家专卖思想,这种思想被战国、秦汉以后的统治者所利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齐国的农学家们正是在研究“草木之道”的大自然中,发现了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基于治水改土种植的大量实践活动,形成了齐人“水者,地之血气”的精辟见解。《管子》一书中《度地》、《乘马》、《水地》等篇章,不仅记载了管仲治水的思想,也真实地反映了古代齐国劳动人民治水的史实。  相似文献   

16.
继《管子译注》与《管子通解》之后,赵守正教授又译述了《白话管子》一书,在岳麓书社出版,列为该社《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之一。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思想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孔子在《论语》中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后人追述管仲的言行、学说,辑成《管子》,乃是传述、研究管子的重  相似文献   

17.
论管仲的社会改革思想林永光在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五位霸主中,第一个称霸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便是齐桓公小白。他之所以能够开创出如此宏壮的历史场面,主要应归功于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没有管仲对齐国国政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齐国的强盛与霸业是无法实现的。本文...  相似文献   

18.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改革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在农村管理方面有自己的有效策略,是其政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在《管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天深入探讨之,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涵及治农、治政、治军、治贪、治商工等方面,使齐国由弱变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管仲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这里的“旧法”,指旧礼法制度,既包括礼,也包括法。“业”,即改造创新的意思。这是管仲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西周时期,经过周公制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