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需要建立一种包括资本主义竞争、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特定组织维度的,更加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仅对于深入理解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且有助于增进对工人阶级并非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现在还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一问题的认识。文章进而得出结论:尽管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不能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提出明确的发展路线,但却可以为社会主义战略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方针,其中包括建立能够广泛确定、调动和代表工人阶级的组织,以及承认有可能将工人阶级转化为社会变革领导力量的各种党派。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战略的重点必须从重新创造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开始,通过这些组织不仅可以重新点燃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希望,使社会主义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将充分发掘社会主义潜能并最终实现我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新样态。这一样态在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剧烈变革的同时,也使许多新自由主义者萌生数字资本主义将助推资本主义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规范性理想的正义幻象。作为批判数字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潮,数字社会主义从“数字主义”“社会主义”“折中主义”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置辩,但由于未能脱离资本主义制度形态的窠臼,最终导向失败。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没有“群众的世俗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资本主义非正义问题就不可能消解。所以以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为基础,中国在数字时代提出了“数字中国”理念和方案,通过“数字中国”建设,中国不仅摒弃和超越了数字资本主义、数字社会主义的片面性,还创新和建构了社会主义“高阶正义”,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民主社会主义者遇到了双重任务:1、面对资本主义者的反对,为捍卫社会主义而斗争;2、以将能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之潜力的方式完成此项工作.谁若以为第一项任务很容易完成,那他一定是对当代历史一无所知.资本主义者摆脱了财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的束缚,但却又受到(有碍意义重大的慈善事业的)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他们确信,资本主义需要借助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才能运行.这样一种体制必定会使过多的人的抱负受挫,以致于无法指望每  相似文献   

4.
2007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是单一的经济现象,是一种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只能用全球话语霸权的解释模式,才能揭示其本质的东西。这种解释模式的特点在于,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看作一个系统,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的权力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角度,从内在系统的历史演化来说明两者的关系。如此可以确定:这是美国长期以来主导和控制全球经济、军事和文化观念的结果。具体地说,是美国及垄断资本集团基于自身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和观念的结果。这表明,资本主义全球金融体系本身就包含着不平等、不正义,因此,我们今天要消除全球金融危机,就必须从根本上消除现有的全球话语霸权,改变现有的权力关系以及由此构造的世界格局,实现世界的平等、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民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引起人们广泛争论的一个问题。索尔仁尼琴曾断言,社会主义民主的观念就像煮冰块一样是意味深长的。M.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是民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在I.克里斯托尔和D.贝尔看来,社会主义对民主的遗弃则导致了社会主义的死亡。他们在这里不仅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能够提供民主和繁荣,而且还意指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甚至理想性信念的崩溃。 但是,社会主义者仍然执着地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和民主之间有着非常牢固的密切联系。N.普兰查斯在他最后一部著作的末尾写道:“有一点是不容怀疑的:社会主义或者是民主的,或者它根本就不会是  相似文献   

6.
段忠桥 《哲学动态》2006,1(11):25-2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渐衰落和最终解体,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开始引起英美马克思主义者的极大重视并迅速成为他们研究的主题。从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虽然他们都坚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并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都认为应动员人民积极参加反对资本主义和创建社会主义的斗争,但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却存在明显的分歧,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一个方向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G.A·科亨和约翰·罗默为代表,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它更为平等,而这一点在经…  相似文献   

7.
面对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回应.被誉为20世纪西方政治哲学领军人物的罗尔斯,以其纯粹程序的社会正义规范表达了对实质平等的理想追求.然而,由于仅仅局限于政治正义的狭隘视野和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罗尔斯纯粹程序正义规范之下的平等是不彻底的,最终陷入抽象平等的困境.与此不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的回应一方面指向其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指向其作为背景的只局限于政治正义的社会理想,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人类解放的前景,从而在一种人类正义的规范之下表达了实质平等的理想追求.由于超越了政治解放的狭隘局限,因而,马克思人类正义规范之下的平等,不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辩,而是在人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寻求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想目标、价值原则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宣言,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罗宾·布莱克本在肯定社会主义的合理价值的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既不是现成的,也不是离开资本主义的平坦道路。社会主义旨在构建一个真正的民主文化和政治,同时,包括发现一个全新的、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模式。布莱克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组织方式进行了一个彻底的重新定位。他从企业和工人、市场和消费者、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具体关系切入,集中于论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得失和未来的可行方向,展开其对理想社会形态下经济民主模式的探求,彰显其社会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9.
社会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不过与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由社会冲突理论所积极引发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深入思考,最终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政治发展进程,甚至可以说也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政治发展进程,因此从根本上说它又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具有极其深刻现实影响力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肖生 《学海》2014,(4):81-89
公共辩护理念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从根本上说,公共辩护可以看作是自由平等公民间就他们在公共生活中采纳何种"相待之道"而进行的理由交换和论辩,它主要诉诸公民的实践理性,是公民彼此间要求理由和给出理由的一种实践。因此,政治领域的根本原则获得公共辩护的标准,不可能存在于某些理性无法理解的、未"祛魅"的实体那里;也不能等同于理论理性领域里的正确的逻辑推演或因果推导。这种检验标准只能是:在满足实践理性所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它是自由平等、理性而又合乎情理的人们彼此都可以合理接受的原则。这个标准里蕴含着政治自由主义公共辩护事业的双重目标或双重要求:它试图为政治权威行使的正当性提供好的规范理由,但这些理由又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可以合理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广为接受的批评认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存在政治缺位的问题,而且它的公共理性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公共领域中政治慎议的活力。但原初状态中所塑造的公共理性应当被解释为一种慎议政治的模式。根据这种解读,政治自由主义与公共理性恰恰在两个方面扩展了公共领域理念的政治潜力:一是把制度法律结构的建立间接地确定为公共领域理念与慎议政治的产物;二是基于公共领域的理念塑造了私人自主性,并在良序社会中将私人自主性与政治自主性置于平等的价值位阶上,最终实现了两种自主性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在给自己下定义时,自由主义者遇到的困难可能要比社会主义者小一些,但是,其难度也不可低估。在这方面,各种党派及运动自定的名称都派不上什么用场。毫无疑问,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扎尔的自由党与希特勒的社会主义党一样毫无自由主义思想可言;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施里诺夫斯基所推行的政治及执政风格也与其名称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提到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时,必须要解释清楚其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理性论者和怀疑论者争论已久,其争论的核心是知识和信念的证明问题,前者认为,其可以证明,证明是合理和可用的;后者认为,其不可以证明,证明是不合理和不可用的。然而,他们都坚持理性是合理性的最终裁定者。我们的观点可称为“常识自然论”,有一些基本东西我们必须相信,即使我们并没有合理的基础。在怀疑中,有些不能怀疑。如外部世界存在、感觉的一般可靠性、未来如同现在等,至少在实践中这些不能怀疑。我们有一种先天的有限的确信能力。任何知识和可证实的信念,都来源于我们对一定量事物的自然而然的相信。如果这样,怀疑论者要求我们应合理地…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中,以汤普森为代表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以下简称历史学派)的政治批判越来越引人注目。历史学派的主导思想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并在历史研究中为现实政治斗争寻找根据和动力,进而以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为现实政治斗争导航,最终在未来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中,首先在英国,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并最终把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构成历史学派学术活动的焦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们相信:“一个正义而人道的未来社会的根源可以在英国…  相似文献   

15.
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考察需要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而一定时代的世界格局是世界历史的横断面。当今世界的总格局,是由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形成的“两个并存”的局面。这就是由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并存,发达和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相并存。这两个并存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矛盾运动及其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般认为,“平等”是个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经济概念,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提出“自由平等”的革命口号,要求推翻封建等级制度,使人们享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和决策权,“平等”一词的政治内涵尤为明显。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随着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不断获得与扩大,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种经济不平等的状况日益突出起来,“平等”的主题发生了转移,呈现出更多的经济涵义:即如何确立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平等秩序,达到社会财富和利益的平等分配。这个问题可以说已成为西方经济哲学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17.
姚大志 《哲学研究》2023,(2):119-127+129
平等是一种理想,而平等主义则主要是一种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当代平等主义者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一些学者坚持平等论,另一些学者主张足够论,还有一些学者则偏爱优先论。平等论以平等为原则,主张平等是好的,不平等是坏的。足够论以足够为原则,要求把人的生活水平从足够之下提高到足够之上,但对足够水平之上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则不给予关注。优先论主张,人的处境越差,使他们受益就越重要,因此处境更差者的利益具有优先性。虽然当代大多数平等主义者更倾向优先论,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对这些困难的分析表明,我们应该建构一种更好的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理论,而这种理论就是消极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18.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因为其对功利最大化的过分追求而导致了对平等的忽视.但是,辩护者并不认为功利主义会忽视平等的重要性,他们分别采取目的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还原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和义务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等三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功利主义进行辩护.如果他们的辩护是有效的,那么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就不能因为其对平等的忽视而被驳倒.  相似文献   

19.
如何确立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是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在其代表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一种确立正义原则的原初状态理论,这一理论把正义原则等同于原初状态中人们选择的产物。对此,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他在其《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论证说,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实际上是把理想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李勇 《现代哲学》2022,(1):147-153
政治平等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以贝淡宁和白彤东为代表的贤能政治学者反对政治平等,提倡政治不平等。他们的论证依靠的是对政治共同体的目的论的特定解读,同时他们的论证可以重构为工具主义和非工具主义两种版本。本文通过对这两个版本的重构,指出政治不平等的工具主义论证面临政治权利作为基本福祉反驳和滑坡论证反驳,而政治不平等的非工具主义论证面临专家-老板谬误反驳和非目的论反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