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锐 《宗教学研究》2003,1(2):104-107
本文通过对南北朝时期道教宫观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指出南北朝时期是道教官观发展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道教官观在神仙信仰、斋醮仪式以及官观的组织和管理制度方面已经与前期道教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风水是道教趋吉避凶的一种信仰和法术。越南北属中国后,风水亦随道教传播到了越南,隋唐时,普遍受到越南地方行政长官的推崇和信奉。越南建立自主政权以后,各皇朝为了标榜神佑族运与君权神授,借助天命维护其现实统治,都对道教风水虔信笃行。值此主流意识的诱导下,道教风水在文人雅士及下层民众中,亦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信奉,并逐渐衍化为一种普遍的民俗习惯。时至今日,道教风水观念仍在越南民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成为越南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常言道:人生短暂,寒暑数拾载,世事桑田苍海,变幻无常。19世纪,清朝腐败,鸦片毒害侵入中国;鸦片战争后,把香港割让给英国,从此,香港在殖民地政府管治下渡过百年光景。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到今年已是20周年。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即使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也并没有把传统道教放弃;而且,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欣悉国家宗教事务局成立六十周年,谨代表全国道教徒及广大信众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六十年来,国家宗教事务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支持道教自身建设,支持道教开展对外交往和同台港澳的友好联谊活动,使中国道教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道教界倍受鼓舞,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5.
《神霄玉格攻文》是自后黎朝至今在越南民间流传的一部道教授箓奏职仪式文书,它的发现表明:越南道教的传承发展并非无源之水,也并非无体系,越南道教一直以一种严肃的方式传承延续,并保持着道教的正统性。但同时越南法师在灵活吸收中国道教科仪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对“授箓奏职”仪式文本内容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重塑和重构,推动了道教在越南传播的地域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八、中国域外道教 道教是与中国乡村和皇家制度有密切关系的本土宗教。道教活动对于非中国的文化从未表现出传教的态度,也许只有它们分担全中国的职责去“化胡”时除外。道教从没有正式外传,其它国家出现道教在多数情况下是与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团体联系在一起的。然而,道教以某些形式不仅传播到中亚,而且传播到所有邻近中国的地区:中亚,越南,柬埔寨,朝鲜和日本。正如亚洲研究的诸多领域一样,道教研究具有区域性,过于专业化,结果对于中国域外文化中的道教,西方鲜有研究。 上面(四1)提到过,七世纪时《道德经》曾被译为梵语。但…  相似文献   

7.
崇尚巫鬼的道教与越南本土原始鬼神信仰极为契合。汉末,初创不久的道教便经由上层及民间等多重路径南传越南。六朝期间,入越的循吏、高道及奉道世家的涉道活动,尤其是著名道士兼道医董奉、葛洪等,入越弘道布教,有力地推动了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初具规模的民间道团组织的出现,堪称此间道教南传越南最为明显而又直接的发展成果。隋唐期间,入越道教不断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而与越南本土信仰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越南化道教,道教南传越南亦因此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道教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在文化的视野下来认识道教及其活动。在新世纪,道教文化的前景如何?宗教事务管理部门、道教界、学术界在新世纪中应重视哪些问题?这是关心道教文化事业的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21世纪将是道教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我国在20世纪前50年中,由于战乱频繁等诸多原因,我国道教文化基本处于衰微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倡导的诸多爱国活动,道教文化亦呈现出新的景象。但是,从50年代后期起,“左”的思潮日趋严重,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历史…  相似文献   

9.
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约有300多万人。瑶族中的蓝靛瑶、过山瑶和茶山瑶等支系至今仍虔诚地信仰道教。瑶族道教因来源于早晚不同时期而形成不同的教派,道教传入瑶族各支系后,又与其原始宗教信仰融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不同教派。本文将据其来源、教义、道法科仪、神灵系统、经书等各方面的差异,讨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分野及各派的特点。一、梅山派及其特点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支派,尤其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梅山派之名并不见于中原道教经典,而是…  相似文献   

10.
宋代道教管理机构考述唐代剑唐宋时期是中国道教管理机构确立与完善阶段,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及其职掌作如下考述,以窥封建政府对道教控制之一斑。一、政府道教管理部门宋继唐和后周之制,初以开封府尹兼功德使掌道官选授;以尚书省...  相似文献   

11.
简讯     
2005年10月27-11月1日,我所张泽洪教授应邀参加“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云南蒙自举行,参加研讨会的中方学者50余人,越南各大学、研究院学者50余人。研讨会探讨红河流域社会历史文化,张泽洪教授宣读了《唐宋时期云南地区道教的传播》论文。学术研讨之后中越双方学者分赴云南石屏、建水,越南老街、沙巴考察地方文化。(章宏)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丁培仁教授翻译的《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一书于2005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日本秋月观1977年前十余年研究净明道的…  相似文献   

12.
刘国钧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早年曾做过的中国道教史方面的研究,却逐渐被世人淡忘。20世纪30-40年代,刘国钧先生利用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选择当时比较冷门的道教史研究,发表了《两汉时期道教概说》、《老子神化考略》和《老子王弼注校记》三篇文章,对两汉时期道教的发展概况以及古代老子神化历程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老子》的校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雍正朝的正一教──以法官娄近垣为中心(日)细谷良夫著张泽洪译研究清朝道教教团中与政权保持最密切关系的龙虎山正一教的动向,有助于探讨清朝政权的性质。前稿探讨了有代表性的正一教史料《龙虎山志》的编纂过程,清朝入关前的道教政策,顺治、康熙朝历代真人与政权的...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反映——越南嗣德时期的禁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大民族,自始至终在同一文化系统内生活。故在文化史上,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本支与分支,其精神传统同出一源。毫无疑问,作为越南政治权力建构的正统思想——封建儒家思想,也深受中国影响。越南阮朝建立后,内有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此时,阮朝统治者除继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外,还大力加强对越南人民的思想控制,表彰和提倡儒学,企图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因此,在越南阮朝的初期和中期,儒学仍保持兴旺的势头。嗣德帝是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崇尚以儒学经理治国,鄙视基督教,视之为…  相似文献   

15.
道教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道教绘画始于汉魏两晋时期,兴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文入画还是道教壁画,都带有浓厚的道教内容与道家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的道家绘画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高台教(??o Cao ?ài)是20世纪20年代在越南南方出现的宗教,融合了越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多种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天主教、基督教、祖先崇拜等多种宗教和民间信仰。本文主要援引详实的越文及中文资料,从最基本的教义和仪礼仪规方面,论述越南高台教宗教信仰融合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也就是皇权与神权的关系。我国自远古夏商周三代起直至清末为止一直被专制君主统治着,以君权至上为核心,使政治、伦理与宗教三者构成了一体化的国家体制。作者从这个观点出发,系统地、历史地分析了中国古代传统宗教、外来宗教与皇权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天帝崇拜、三统的说教和谶语符命等等无不是为了证明君权神授和国运昌盛或转移的神话;道教在魏晋以后开始与统治阶级相妥协,臣服于皇权,道教自身的内容也相应地有了变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直依附于统治阶级,所谓“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从南北朝开始,统治者一方面大力扶持、奖掖和利用佛教,另一方面对佛教进行严密的防范和管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唐宋时期统治者一般采取怀柔、保护和扶持为主,限制为辅的政策,但这种政策到清朝时有了彻底的改变,这些改变也是为了巩固皇权的需要;对唐以后传入的景教、摩尼教、犹太教、天主教等一直采取宽容、保护、限制和同化的政策,但这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因之,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像西方那样的“权杖与皇冠”相斗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研究道教的人都知道这样一种怪现象 ,即道教本来出自中国 ,对道教的研究却是首先在国外发展起来的。若从本世纪初涉足道教的法国汉学大家沙畹(EdouardChavannes ,186 5— 1918)算起 ,外国的道教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法国 ,道教研究代有传人 ,当今的道教研究专家劳格文 (JohnLagerwey)、傅飞岚(FranciscusVerellen )、戴思博(CatherineDespeux)等已是第四代学人。在日本 ,对中国道教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即从 19世纪末到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创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发扬道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闵智亭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华夏民族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道教根植于中华大地。从历史来看,道教命运与国家盛衰有着密切联系。每当国运昌盛时期,道教随之而昌盛。每当国运衰弱时期,道教也随之而衰弱。道教在历史上与国运盛衰的同...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曾远播海外很多国家。对于海外道教的研究,学界曾取得过一些成果,如民国傅勤家著《中国道教史》即有"道教之流传海外"一章,专门介绍道教在新罗、日本、真腊的流传情况,朝鲜学者李能和也于1933年撰成过《朝鲜道教史》。1949年以后,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亦曾关注道教在海外传播情况,而陈耀庭著《道教在海外》、孙亦平著《东亚道教研究》与宇汝松著《道教南传越南研究》则属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