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社会变革运动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现代教育法规,国立大学的竞争,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推动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社会变革运动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现代教育法规,国立大学的竞争,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推动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建明 《宗教学研究》2000,18(2):96-104
本文论述近代教会团体及传教士在华的医疗活动与基督教慈善精神、传教活动以及社会改良的关系。认为治病救人效法了耶稣基督生前的济世善举,既是一种有效的传教手段,同时也是一项有利民生的慈善事业。教会举办医疗的主要目的本是以治病施药为手段,吸引中国百姓信仰基督教,但在客观上却缓解了乡村和边疆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推动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第五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讨会在香港举行4月26—28日,“自西徂东——马礼逊牧师来华二百周年纪念暨第五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举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梅康钧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阚保平牧师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作了题为“浅思中国教会的传教背景及传教观”和“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的演讲。  相似文献   

5.
巴慕德是中国近代医务传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训练有素的外科专家,他在中国从事医疗活动20年;作为英国浸礼会医学传教士,他先后担任共合医院院长、齐鲁大学医科科长和校长,被选为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委员会首任主席,在推动建设现代化医疗体系及中国近代医务传教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巴慕德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窥见20世纪初期中国医务传教事业在社会变迁中逐渐适应的过程,为研究中国近代医务传教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戚福康 《学海》2001,(6):200-202
叶德辉是中国近代对于版本目录之学及中国书史有深湛研究的学者,其研究成就集中体现在《书林清话》之中.而在《书林清话》中同样蕴涵着叶德辉丰富的出版思想.本文拟就《书林清话》,对于叶德辉的某些出版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以期引起同仁对叶德辉出版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顾梦飞 《天风》2010,(2):24-26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国内奋兴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教会逐渐放眼海外世界,近代传教运动风生水起。传教运动的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传教的目的是传教区本土教会的建立,而本土教会的建立即指教会应当自治、自养、自传。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教事业,依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被视为“骑在炮弹上”传播福音。近代中国是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传教士们推动的文教事业,以文化征服为主要目的,遭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抵制。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是中国知识阶层的理性批判。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徒走上了“爱教必定爱国”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
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在传教方式上有别于耶稣会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作为其传教的手段。最早的中国近代报刊几乎全由外国传教士创办。这些中外文期刊,不仅促进了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而且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编辑排版方式,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在川康民族地区的医疗传教活动(193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杰 《宗教学研究》2012,(2):183-188
教会人士认为,传教事业与医疗事业并行不悖,互为依存。基督教在华医疗传教事业于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变迁过程,并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基督教医疗传教习惯的影响,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边疆服务活动中,将医疗卫生当作在边民中传教的重要手段,并在服务边民的事工中加以广泛应用。医疗传教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西方传教士获得许可进入中国内地、西藏传教,以向中华全境传遍"上帝的福音"为宗旨的基督(新)教差会中国内地会,率先进入清代十八省中尚"未有福音传入"的内地(西部)九省。西部九省开教,成为近代基督教中国内地及西部边疆传播的时间窗,有不平等条约中的传教条款为时代背景,也是内地会的传教宗旨、戴德生的传教策略的结果。西部九省开教,为内地会日后发展成为近代最大在华基督教差会叩开了成功之门,结束了基督教自入华以来仅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布道格局,随之而来的教会势力大量涌入内地,引发了民教冲突,加剧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从基督教形成之初,就有传教士的活动,如使徒时代的保罗、巴拿巴等人在基督教的发源地小亚细亚传教。但形成大规模、有组织、跨洲际的群众性传教活动还是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当时欧洲处于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欧洲经济强国找到了海外资源和新的市场,同时也为更大范围的传教提供了历史的机遇。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纷纷向北美、非洲和亚洲拓展殖民地,传教运动也就是在这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而开始的。近代以前的一些传教士如利玛窦(PMatteo Ricci)、汤若望(…  相似文献   

13.
从基督教形成之初,就有传教士的活动,如使徒时代的保罗、巴拿巴等人在基督教的发源地小亚细亚传教。但形成大规模、有组织、跨洲际的群众性传教活动还是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当时欧洲处于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欧洲经济强国找到了海外资源和新的市场,同时也为更大范围的传教提供了历史的机遇。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纷纷向北美、非洲和亚洲拓展殖民地,传教运动也就是在这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而开始的。近代以前的一些传教士如利玛窦(P.Matteo Ricci)…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宗教思想的近代演变是一个不该忽略而常被忽略的论域。一般思想史家会将这一论域理解为宗教史的研究范畴,而事实上宗教史的研究也常常并不将其视作显著的研究目标。现有的近代中国宗教史著作,主要的指向是研究某一种特定宗教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中的角色,它的组织分布和形态,传教和事工,它与中国政界和社会各界的复杂互动等,较少有人将重点放在宗教教理与近代中国思想流变的关系考察上,而将三大宗教的教理调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及佛教与宗教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际传教运动研究的“四个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宗教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增长,各种跨国宗教运动和现象风起云涌,其中国际传教运动的突飞猛进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宗教布局,而且对人们关于传教运动的传统看法和理论范式形成了具有颠覆性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际传教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学界对传教运动尤其是基督教传教运动研究的现状,提出"国际视野、当代关怀"以及实现"四个跨越"的研究设想,以对全球宗教复兴作更加全面的学术回应。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独享"西南民族地区教务与奉行"科学传教"理念的巴黎外方传教士,通过土话传教与编著词典方式,至少熟练掌握布依族、苗族等11个西南山地民族中15种支系土语,并编著出版《夷—法词典》为代表的民族语言研究著述40余部。其中,贵州"布依话传教第一人"郭德禄,以吴培善与邓明德为榜样,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土话传教,初编布依话版与苗话版的《要理问答》。在此基础上,黔西南"夷语"专家方义和,编著出版《布依—法词典》和《黑苗—法词典》。这批传教士从事此类土话实践与语言研究的"科学传教",主观上劝服众多布依族皈依天主,形成所谓"布依族归化运动",以至1922年罗马批准在黔桂滇边布依族聚集区,专门成立"拯救布依族灵魂"的安龙教区,实乃为中国某一族群而特设的唯一教区;客观上保留不少西南民族语言学研究资料,形成了与学院派西南研究迥异却交织并行的传教士西南研究,有助于西南民族研究的近代学术转型。  相似文献   

17.
司徒雷登是近代基督教传教士的典型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对中国社会有影响的大事,一是办教育,尤其是成功创办燕京大学,获得中美各界赞誉;二是当美国驻华大使,以失败告终。他在中国办教育、出任大使,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以基督教精神改造中国。他爱中国,但更爱美国。他努力融合中西文化,提倡基督教本色化。从司徒雷登身上,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是列强对外扩张的组成部分,而传教士往往是出于宗教热情参与其中。传教士主观上是传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今天,在殖民体系崩溃、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依附于殖民体系的"差传"模式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相互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差会自1892年入川传教的60余年时间里,一直都十分重视医疗事业,派出了大量的医疗传教士,在四川开展建立诊所、医院、护士学校、医学院以及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医疗事工。近代四川西医是从西方传教士开展的西医活动逐渐开始并展开的。加拿大传教士是最注重医疗事工的一个群体,医疗传教也是在川加拿大差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的西医贡献率占到了所有在川西方传教士群体的三分之二左右。加拿大差会在川开展的这些医疗事工对四川的西医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四川西医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唐若玲 《天风》2012,(8):28-29,4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宋耀如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传奇在于他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受过西方正规神学教育的传教者;他的传奇在于他忠于传教事业的同时,"隐传革命之道",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他的传奇在于他引导其子女信仰上帝的同时,还教育他们要胸怀大志,做一个对祖国、民族有用的人,成就了显赫的宋氏家族。  相似文献   

20.
张真 《宗教学研究》2016,(1):219-224
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终生从事传教、教育事业,他有在中国办大学的理想和实践,艺文学堂就是苏氏在温州传教期间创办的.但艺文学堂的办学层次问题长期被人们忽视,普遍认为只有中学层次,其实该校是一所具备从小学到大学兼有女校的完整体系的教育机构.艺文曾经举办过大学课程,颁发过大学文凭,是近代温州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教会大学,这不仅与该校的英文校名相吻合,也可与若干文献记载相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