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华侨华人民间信仰具有如下特点:(1)与华侨出国同时向海外传播;(2)寺庙与会馆同处一所;(3)创造海外本土神明。本文还探讨了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的两种发展前景:(1)由于各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宗教信仰(包括民间信仰)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以及民间信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而民间信仰可能继续维持发展;(2)随着华侨华人在当地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社会,他们的民间信仰也会逐渐融合进当地宗教信仰之中  相似文献   

2.
三平祖师原为唐代禅师三平义中,入宋以后被神化,逐渐形成三平祖师信仰,并由漳州地区的民间信仰发展成闽台和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本文以文献史料、碑文记载、民间传说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方式,以综合分析的方法,考析了三平祖师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作为母文化——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在异时空的一种转型和再生,是源于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东南亚本土宗教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而形成的;转型后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在华人社会和所居地社会的当代文化价值体现为共有价值的追求,即获得信仰神灵精神力量战胜困难的勇气、整合华族各方资源、和谐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等四方面。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的历史角色与当代价值可以作为包括宗教在内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价值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启思。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祗有天后、水尾圣母、108兄弟公、冼太夫人等。在马来西亚,海南人普遍崇祀的海神已逐渐"变味"或"变质"。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是辨别其方言群的象征,也是划分华人社会中各方言群边际的一种明显符号。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的地域性信仰影响了其他华人方言群;更为重要的是,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更多受到其他方言群民间信仰的影响。海南籍华人的民间信仰具有混杂性、包容性乃至随意性。  相似文献   

5.
宽容:一种生存方式--以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实践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禹东 《哲学动态》2005,(11):21-24
一华侨华人文化的双重特性 中国有几千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其中大约有2000多万分布在东南亚地区.这个数字的概念是: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占东南亚地区人口的5%.二战以后,各国华侨陆续放弃中国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到20世纪90年代,95%的华侨已经加入当地国籍,这表明原有的华侨社会已经转变为华人社会.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移民的后裔在观念心态上已经从"叶落归根"转化为"落地生根";在政治上已经从对祖籍国的认同转化为对居住国的认同,华人已经成为居住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华人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从中华文化--华侨文化--华人文化的转变过程.华侨文化可以看成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延伸,是中华文化的构成内容;华人文化不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翻版,而是华人居住国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居住地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华侨文化也存在着由于受到居住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华本土文化相区别的特点.在这个意义上,仍可以把华侨华人文化作为一个复合体来加以考察和分析,而对它们的区别将暂时略去.  相似文献   

6.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是泰国华人以中国潮汕地区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华人慈善社团。历经百年的发展演变,"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已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慈善公益团体。本文通过考察"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创立与发展、善堂活动及其运作机制,讨论宗教信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成功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内在文化因素是大峰祖师信仰,"大峰祖师信仰"是善堂运作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组织原则。同时,作为宗教信仰的善堂文化在泰国亦经历了一个在地化的过程,显示出中国善堂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成功实践可为我国宗教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的两座水尾圣娘祖庙,只是因为称呼的巧合而相同,但其信仰实质差别很大。文昌水尾圣娘主要是海神,定安水尾圣娘可以认为主要是家族神或祖宗神;前者在海南岛传播较广,在海南岛民间信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水尾圣娘虽源于南天夫人,却又不等同于南天夫人。水尾圣娘信仰逐渐压过或代替南天夫人信仰,大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水尾圣娘信仰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有着广泛分布。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是海神水尾圣娘。正是文昌籍华侨华人将水尾圣娘信仰传播至南洋甚至更远。在海南原乡,水尾圣娘往往在庙宇中占据主神地位,而在东南亚的华人寺庙中,水尾圣娘往往是作为天后的副神而奉祀的。文昌水尾圣娘庙祖庙与海外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地位非常独特而重要。水尾圣娘信仰是海南岛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俗文化品牌,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关公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关公文化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层面的"忠义仁勇"精神,信仰层面的平安神、财神等神格信仰,情感层面的国家情、故乡情、同乡情等。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播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来华的美国浸信会女传教士斐尔德(Adele Marion Fielde,1839-1916)在潮汕地区停留近16年,撰书数部,从西方女性基督徒的视角出发对潮汕民间信仰现象多有观察与记载。通过梳理这些著述,不难发现其一方面较为清晰和忠实地向西方介绍了晚清潮汕民间信仰的原貌,另一方面对潮汕近代地方文献也有所补充,对研究晚近乃至现今潮汕民间信仰都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其著述中所体现的女性特质以及女性意识也赋予了这些观察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是:传统宗教信仰内容的淡化;宗教崇拜形式的简单化和现代化;传统宗教的伦理化和当地化等.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宗教仍将继续在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继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和民族文化认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莆田市民间信仰门类繁多、历史悠久,与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华侨社会渊源深远,又与佛教、道教及民俗活动交融,形成了多元的历史文化现象。做好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在团结信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早部署早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间信仰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新加坡的道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凡是多神信仰,以神明、祖先、鬼为祭祀对象,以华人传统伦理道德为宗教义理,以道教斋醮科仪和扶乩降神为与神鬼界沟通手段者,都可以称之为道教信仰者。因为道教本身的包容性、宽泛性,易于出现分化的教派或教团。比如德教、一贯道等等,他们制定出自己的宗教制度、神明体系、信仰方式,是一种制度化的民间教团,也有学者称之为秘密教派。另有一些庙宇组织有着共同的神明崇拜体系、宗教仪式、道德理念,虽然制度化的形态尚不完整也不稳定,但已具备基本要素和雏形,此种信仰形态可称之为信仰群,如黄老仙师信仰、九皇大帝信仰等等。本文以新加坡的黄老仙师信仰为例,分析新加坡华人社会这一处于道教和民间教团之间的信仰群特色,并以此来探讨新加坡华人道教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人坚守"叶落归根"、"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并不多。遥远的新西兰淘金华工与基督教的经历,呈现了中国基督教史上特殊面相之最。淘金华工信仰基督教引发了新西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海外传教热情和拓展行动,确定华工的广东故乡作为新传教地区,逆性"回向"地开拓传教地区,成为中国基督教史上惟一一例。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华侨信教人数竟高达1/5强,堪称海内外华人信仰基督教比例之最。传教士与华侨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华侨得偿所愿最终留居新西兰提供了重要帮助。通过宗教,打破了新西兰华人社会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成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守恩在2008年第9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文章指出,当前的民间信仰研究主要集中于民间信仰与社  相似文献   

15.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从汉代的民间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与民间信仰从来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针对民间信仰的不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道教对其具体态度也有不同。历史上的道教参与过禁淫祀,对民间信仰中那些个被认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过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仪中表明对之批评、否定的态度。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她对历代的民间信仰对象是收容的多,在收容中有所改造。研究历史上道教改造民间信仰的做法,不仅对厘清道教神谱的变化发展,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处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海外华人民间信仰在发展中出现了跨地区交往和结盟的现象。民间信仰在海外传播时已然形成的跨地区的香火网络.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前海外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华人所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是迫使海外华人民问信仰走向跨地区交往和结盟的促发因素。一些影响较大的宫庙试图通过跨地区的信仰网络来构建自身权威的行为,则进一步加快了海外华人民间信仰跨地区交往和结盟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围绕着海滨社区的民间信仰及其民众的信仰方式,从信仰实践的私人化角度,探讨民间信仰的公共化困境,旨在揭示民间信仰虽能为民间公共生活提供一套价值观念和精神资源,但这一信仰形式却并不能将一个个"私人"真正得以连接,构建一种基于信仰而来的团体资源及其行动规则,反而因为现实生活中各种私人化的神人关系所主导的利益分隔,呈现出民间信仰在传承和实践中的私人性与不稳定性。如何挖掘和探索民间信仰的公共价值和资源理念等,建构民间信仰之社会化路径,依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颇有影响的城市保护神。本文根据史藉文集、笔记小说、道教经典的有关记载,对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城隍神的职掌、城隍神信仰与民俗,城隍神信仰与道教诸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还对城隍神信仰的变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的关公信仰文化是由中国内地的移民传播到马来西亚的,信仰关公者既有个人,也有民间秘密组织,还有刘关张赵的后裔等。马来西亚关帝神灵的内涵丰富,具有财神、平安神、守护神等多重神格;马来西亚的关帝神像造型独特,具有多神陪祀的地域特点。田野调查所见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关公崇拜,与中国内地关公崇拜既有共通性,又形成独具特色的南洋关公崇拜文化,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妈祖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海神,是中国东南沿海、港澳台地区以及整个东南亚华人社会最为崇拜的民间信仰神灵之一,在全球信仰人群过亿。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新一轮中国海洋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正将到来。妈祖既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信仰认同标志,又是两岸重要的文化交流纽带。随着国家打造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妈祖文化必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研究热潮。此前的妈祖研究,在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理论探索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侧重于从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