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加尔文神学思想对新教教会的历史性影响如果说是马丁.路德在新教神学传统的创制上为后世新教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基本神学方向,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现,今天世界基督教新教的基本神学命题和教义立场,如对《圣经》的基本原则,对古公教会传统的立场,和罗马天主教进  相似文献   

2.
想要了解或研究基督教新教者,无人能跨过马丁·路德.因为路德的经历与思想对新教神学影响甚巨. 路德的中文书籍有<路德脱离天主教前后>,香港浸信会出版的<黑暗中的亮光:马丁路德一生有趣的事迹>(在1975年三版时改名为<马丁路德伟大事迹>),香港道声出版社新版的<马丁路德传>,此外,还有耶鲁大学神学家罗伦培登(Roland H.Bainton)所著的<这是我的立场>,周天和所著的<路德点滴>,杨东川所写的<马丁路德的痛苦与狂喜>,杨庆球所著的<马丁路德神学研究>,保罗阿尔托依兹所著的<马丁路德的神学>.  相似文献   

3.
16-17世纪,耶稣会创办了大量学校,不仅为天主教会和世俗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天主教革新运动,而且直接吸引了大量新教徒重返天主教,增强了天主教的社会基础.耶稣会教育在促进天主教复兴、扼制新教传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近代欧洲新旧教并存的宗教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据1982年统计,全世界信奉基督教的人数已达15亿人,约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其中天主教友达9亿人。两千年来,天主教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人类文化史上做出了巨大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虔诚地信奉天主圣教,对公教信仰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精辟的论述。在此辑录一部分,与读者共享。——编者。祈祷并不改变天主,却能改变祈祷的人。(索伦·基克加)  相似文献   

5.
(天亚社·印尼日惹讯)印尼天主教神学家成立协会,帮助会员实践服务教会和社会的召叫。国内的神学家于10月20至22日在哇日惹召开首届会议,并成立了印尼天主教神学家协会。与会的28位国内大修院及牧民与教理机构讲师呼吁教会尤其在发展迅速的印尼,要认识时代征...  相似文献   

6.
据曹卫东先生《在雅典与耶路撒冷之间》(《读书》2004年第5期)一文评介,2004年新春伊始,在慕尼黑天主教神学院院长舒勒先生主持下,德国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教授和“天主教神学指路人”拉辛格主教分别代表世俗学界和神圣学界,面对面地就“启蒙和宗教”阐述各自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较之近代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卓有成效的白话译经,天主教在这方面要相对滞后,直至1968年才出版《思高圣经合订本》。此前天主教内也出现过对白话译经的提倡及实践,但较之新教《官话和合本圣经》,只是个别修会的努力和部分圣经的翻译。本文基于民初天主教部分期刊史料,对天主教内白话译经滞后原因作初步探讨,也兼及与新教《官话和合本圣经》翻译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明清两朝奥古斯丁传记的东渐史,分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部分。天主教的奥古斯丁传记受圣人传(Hagiography)文体影响,一般将奥古斯丁作为圣人来纪念,作为教会圣师来阅读。新教的奥古斯丁接近于现代人物传记,但亦受撰译者传教立场的影响,侧重于其传教的目的和语境,在译介何种内容时选择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正因着天主的恩宠,中国天主教会获得了社会和民众越来越多的支持,这对教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这也让教会必须面对世俗更多的挑战。首先,任何宗教都有社会属性,天主教也不例外。如教会神职人员的家庭、社会关系,天主教与社会、政府的关系……因此,家庭、社会中的一些错误立场、观念和习惯就可能影响到教会活动,动摇教会的信仰根基。  相似文献   

10.
吴树博 《现代哲学》2022,(1):101-108
“预定论”是新教神学中的基本教义,也是新教神学家解决恩典、救赎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与新教颇具渊源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构建了一种与预定论多有相似之处的决定论理论。以这些相似性为契机,有研究者认为斯宾诺莎是在新教预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决定论思想,有人甚至把他视为一个新教哲学家。然而,通过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精神气质、思想前提,还是在具体内涵等方面,二者均有深刻差异。斯宾诺莎所坚持的并非预定论思路上的决定论,也不以新教的预定论作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施莱尔马赫是德国浪漫派中唯一的新教神学家,其思想与启蒙运动中潜藏的注重内在化情感的宗教信仰精神一脉相承,并拥有德国浪漫派的诗性气质,重视人的主体价值与想象,关注人的心灵与人性。他将情感和直观作为宗教的本质,将个体自由的内在信仰和宗教的公共性、多样性相统一,并将艺术作为通往无限的第三条道路,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朝拜圣龛内的耶稣,是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从那里可以得到良心、道德与法则的准绳,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偏离。圣龛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样式天主教堂内的圣龛也叫圣体柜,是教堂内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朝拜圣龛内的耶稣,是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从那里可以得到良心、道德与法则的准绳,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偏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北爱尔兰的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中,不知有多少人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无辜伤害。纵观历史长河,“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等,因信仰不同发生冲突的,无不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切实地落实,特别是以江泽民...  相似文献   

14.
正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朝拜圣龛内的耶稣,是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从那里可以得到良心、道德与法则的准绳,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偏离。圣龛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样式天主教堂内的圣龛也叫圣体柜,是教堂内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朝拜圣龛内的耶稣,是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从那里可以得到良心、道德与法则的准绳,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偏离。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主教的历史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亦称“公教“.公教一词源于希腊文Catholikos,意思是“普世的“,“大公的“.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所以又称“罗马公教“;Catholikos按音译,又称“加特力教“,有时也被称为“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新教.该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称所信奉的神为“天主“(取自&;lt;史记&;#183;封禅书&;gt;),所以被称为“天主教“.……  相似文献   

16.
应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南怀仁文化协会邀请,马英林主教率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于2007年11月24日至12月15日出访比利时和法国。访比期间,5位比利时主教和18位神学家以讲座交  相似文献   

17.
外刊学论     
新教伦理中“自由”概念占有中心地位。马丁·路德将自由看做上帝的馈赠,认为人要在行善中实现自由。自由仍然是个神学议题,但已经世俗化。他将存在于信仰中的自由指向个体,伦理学的基准点随之摆脱以往的基督教控制,转向作为主体的人。人的选择自由导向责任的视角。伦理学因而要讨论如何行善、履行责任。人在世俗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和责任是博爱。经济行动也是进行选择的活动。但经济学不像伦理学那样将自由作为根本前提,而是  相似文献   

18.
张秋梅 《宗教学研究》2006,1(1):202-205
当代西方天主教自然法学派认为良心是人们对道德真理的意识。它可分为“具体的道德良心”和“一般的道德良心”两个层次。良心也可能会是错误的。每一个人都有服从良心的道德义务,即使它是错误的。为了过善良的生活,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培育良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钟力 《福建宗教》2001,(2):42-42
基督教,英文为Christianity,公元一世纪源于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及一些小的教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早期的《圣经》包括《圣经旧约》、《圣经后典》和《圣经新约》。1520年后,基督教分为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新教的《圣经》只包括《圣经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除此之外,还包括《后典》。《圣经》的前一部分为希伯来文,后一部分为希腊文。及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统一的拉丁文译本。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世纪80年代,"共融"(communion)一词逐渐取代"天主子民"(People of God)成为天主教神学家解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论的核心概念,随之而来的是"共融教会论"(communion ecclesiology)在天主教教会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首先将诠释新约以及神学史中的"共融"概念;其次将考察"共融教会论"的定义和特征,并从东正教及天主教传统出发梳理共融教会论在近代出现以及在天主教会内部确立的历史;最后将阐明此教会论的代表——天主教神学家卢巴克(Henri de Lubac)的共融教会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