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毫无生命的宇宙在没有创世主的情况下如何突然变得富有活力,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开始了它的历程?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的相关解释如何?该书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了人们的思维。这是一种科学的揭示;这里,没有神秘,没有宗教,上帝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上帝存在该如何?如果有善恶,我们该如何?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的?我们能使宇宙和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吗?这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话题包括自由意志,宇宙的性质,生命的意义,指出,没有上帝,人们一样能够使生活充满爱、充满意义、充满乐趣。这本书也是对其时代的挑战:不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等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宇宙学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信宇宙是由普通物质和看不见的暗物质所组成,宇宙深处的星体爆炸提示一种宇宙力在导致宇宙分离,天文学家把这种力成为暗能。宇宙中70%是暗能,15%是传统的暗物质,仅仅5%是像构成地球和星体这样的普通物质。也就是暗能量统治着宇宙,而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完全是一个弱势群体。暗能的存在不容置疑对暗能在理论上的猜测可追溯到爱因斯坦生活的年代,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世界上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随即开始解其中的引力方程,方程解出之后,结论是宇宙不会完全静止,宇宙没有静止点。另一种解…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在探讨和不断审视宇宙与人生的过程中,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或神学家所思考和力图论证的一个主题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与自然、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如何?人类如何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些问题也成为所有宗教、特别是一神论宗教信仰的核心与基础。 作为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提倡一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应该相信上帝吗?我们需要上帝来做好人吗?我们需要上帝来解释宇宙的存在吗?在这本为新一代而写的新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这样做。道金斯综合运用科学、哲学和比较宗教的知识,以审问所有宗教系统的不真实,并向所有年龄段的读者解释没有造物主,生命如何出现的,如何演化的,以及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对于任何希望理解生命意义和信仰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具有挑战性、震撼性和启发性的书。  相似文献   

6.
道教将阴阳鱼太极图作为本教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阴阳鱼太极图是怎样来的 ?具体应该如何画 ?其中的蕴意怎样 ?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述。首先 ,我们解释一下“太极”这个词。“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庄子·大宗师》有 :“夫道 ,……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在这句话中 ,“太极”只是对最大极限的一种描述 ,还不是像“道”那样作为宇宙生成的本原来言的。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太极…  相似文献   

7.
<正>上帝真存在吗,或者它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圣经是上帝的语言吗,或者只是混乱幻想的神话?这本书用简洁的逻辑驳斥了宗教教条,几乎驳斥了宣称证明了上帝存在的每一个论点,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解释宇宙的多样性、条理性和美,不需要上帝。什么是无神论、它为什么遭受如此多的误解?如果上帝是神话,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8.
刘慈欣《三体》中建构了一个宏大的学科体系,作为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本文意在梳理出这个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关怀。以黑暗森林为中心的宇宙社会学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宇宙版本,并成为塑造整个宇宙的基本力量。黑暗森林中的战争状态与霍布斯所描述的情形非常一致,却不可能建立社会契约,在反复的黑暗森林打击下,整个宇宙由十维逐渐降维,光速也一降再降,成为现在的样子。因而,物理学被取消了,因为没有什么是真正自然的;实质的神学也被取消了,因为宇宙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正义。这就是刘慈欣给出的宇宙图景。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人的本质,卡西尔在其《人论》一书中指出,"人是什么?人是创造和使用符号的动物,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没有符号系统,人的生活就一定会像柏拉图著名比喻中那洞穴中的囚徒,人的生活就会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个理想世界是由宗教、艺术、哲学、科学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为他开放的。"卡西尔从  相似文献   

10.
如果哈姆雷特是一个宇宙学家 ,他大概会提出 :“有限 ,还是无限 ,这是一个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悖论 (paradox ,似是而非的“吊诡”) :如果宇宙在时间空间上没有开端和边界 ,那么此前已经过去了无限 ,宇宙就被设想为完成了的总和 ,但无限不可能过去 ,总体也不可能完成 ;然而 ,如果宇宙有开端和边界 ,那么在开端之前、边界之外必须有一个空无的所在 ,但“无”中又怎么生出“有”来 (康德悖论 ) ?这个悖论还是“说谎者悖论” (被认为是罗素悖论的一个不严格表述 )的一个放大版 ,因为它同时具备了“自指” (self referenc…  相似文献   

11.
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与“十四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拯救是原始佛教的最高宗旨,佛教全部教理即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生存状况(即苦、集),如何通过自我的道德实践获得自我解脱(即灭、道)。由此看来,“自我”是佛教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但是在佛教中,关于“自我”的看法存在诸多矛盾,一般看来,在原始佛教中,“无我”论与“十四无记”之间就存在这样的矛盾。“十四无记”,即对十四个问题不加分别,即宇宙是常还是无常?宇宙有边还是无边?生命死后是有还是无?生命与身是一还是  相似文献   

12.
怎样超越万物、摆脱物累和心累,抵达理想的自由之境?《庄子》提出了一个"游"的重要概念。游的过程,就是对空间、时间、义利、心灵、生死的超越过程。在这种过程和境界中摆脱物累、心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直抵物我两忘、天人一体的境界。这是一种审美的境界、入神入迷的境界,一种彻底的逍遥、无限自由的境界。在这种随心所欲、自由奔放的游历中,却能洞彻人生、宇宙的奥妙。这种没有任何外在目的的人生态度和境界,正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一种自由的境界、一种人生的至境。  相似文献   

13.
按照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看法, 当代物理学几个重大问题的焦点都在真空。占宇宙质量 90%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哪儿? ———真空。宇宙从大爆炸到 200亿万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不减速和收缩, 相反, 还在加速膨胀, 推动它继续膨胀的巨大能量哪里来? ———真空。宇宙中约有 100万个类星体, 每个的能量是太阳的 1015倍, 可又不是核能, 那么它们的能量从哪里来? ———真空。“夸克禁闭”, 没有单独存在的夸克, 是什么在禁闭着夸克? ———真空。宇宙进化为什么不断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 失去的对称性哪里去了? ———真空…  相似文献   

14.
【不管怎么说,宇宙是这么复杂,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一定有一个创造者,这个创造者就是种。】 首先,科学界已普遍接受,进化论可以令人满意地解释宇宙的来源,宇宙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进化来的,而不是一下子产生的。 其次,如果复杂的宇宙需要一个创造者,能够创造出复杂的宇宙的创造者一定更复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意识或精神活动,更一般地说就是人的心理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它在整个宇宙中应当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的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或心理活动与我们的大脑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体现出人们各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基督化家庭,对许多信徒来说恐怕是如何与不信的家人相处这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不可勉强不信的家人改变信仰,我们应该为不信的家人祷告,要用好行为为主的福音作见证。以下两篇均为作者个人的体会谈,可作参考。“基督为我家之主”,是否仅指全家信主的家庭?当然不是。基督既是宇宙之主,他当然也是每一个家庭的主,这既是一种信心,也是一种交托。  相似文献   

17.
普罗提诺作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后继者,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问题:如何在本质与现象、可见与不可见的宇宙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不解决这一问题,普罗提诺的“太一”就只能是逻辑上的死结。鉴此,“宇宙”的观念变得至关重要。另外,尽管他追随柏拉图,但并不捍卫极端的二元倾向;同时,他的论证也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始于具体存在或“第一实体”。这些情况使他的宇宙观念显得很复杂。具体而言,它至少有三层含义:实在的宇宙,普罗提诺构想的宇宙,以及自我解构中的宇宙。这三种“宇宙”判然有别又紧密相连,后者将改变前两者的形态与意义。伴随着“流…  相似文献   

18.
时寒玉 《天风》2002,(4):16-17
作为这个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个提醒:地球只有一个。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常会被人询问,管理宇宙的主为什么把这个宇宙搞得这样糟?我们要面对,我们要回答——而第一步我们则要反思。欢迎您关注本期论题:基督徒与环保  相似文献   

19.
《三体》科幻故事发生在宇宙社会语境中,但映射着人类社会可能遭遇的极端情况,因此可理解为一种对最坏可能世界问题的极限测试。它意味着这样一个疑问:在伦理学失效的条件下,文明如何存在?本文基于《三体》提出的"安全声明"问题,对"冲突与合作"和"可信承诺"的问题进行反思,重点分析了弱者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20.
无神论与无意义、荒谬和人生价值对无神论的另一个普通批评,是如果上帝不存在,人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和价值。据说,无神论关于人的生存有一种凄凉、悲观的观点。信仰者和不信仰者同样都表达了这种观点。因此,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是一个信仰者——认为,"古有定论:一种纯粹的自然主义人生观,无论其开端如何热情,但其结局悲伤是肯定的",而19世纪的一个生物学家,一个不信仰者罗曼尼斯(G.L.Romanes),则在其著作《有神论的一个公正检查》的末尾承认:"随着对上帝的这种事实上的否定,对我来说,宇宙就失去了它动人的灵魂"。其他一些不信仰者也表达了对人生深沉的悲观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