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1222名青少年进行六个月的追踪测查,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前、后测父母自主支持均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前、后测父母心理控制均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3)前测父母自主支持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前测网络成瘾也可以预测后测父母自主支持。(4)前测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但前测网络成瘾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父母心理控制。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因素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无聊倾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和影响机制,选取云南省和山东省5所普通中学的155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学习倦怠在青少年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内部机制,并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模型,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亲子关系、消极社会适应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六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2)消极社会适应在亲子依恋和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和消极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共同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学生网络使用可满足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对网络成瘾者的深入访谈发展出与大学生网络使用有关的心理需求结构,编制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分别选取418名和1183名大学生对问卷进行预试和正式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由权力、认同、迎接挑战、人际交往、逃避现实、自主、认知和成就等8种需求构成,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结构合理,模型拟合较好;(3)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4)网络成瘾大学生和非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显著低于非成瘾大学生,而网络满足程度显著高于非成瘾大学生,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这一结果同时提示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中可能存在心理需求网络满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从研究主题的角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与国外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成瘾方面,同时也在网络欺负、网络亲社会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内容深度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结合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特点和时代发展与变迁,本文从大数据、新媒体、电子竞技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方向,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学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往往涉及到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心理辅导、说教等方式都很难取得根本的实效.尝试以心理学为主,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选取一个典型的青少年个案进行介入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的矫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往往涉及到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心理辅导、说教等方式都很难取得根本的实效。尝试以心理学为主,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选取一个典型的青少年个案进行介入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的矫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司法形式的发展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在涉少刑事审判过程中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司法尝试,但其必要性却尚未被详细加以论证。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心理干预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机制的引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证明将心理干预引入青少年司法过程的必要性,并对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列举。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心理生活质量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70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生活质量与网络成瘾、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网络成瘾正向预测学业挫折感、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负向预测学业挫折感;(3)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业挫折感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张芝 《应用心理学》2007,13(3):279-285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成瘾成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根据十多年来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鉴别的主要标准和方法,然后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生理机制及其干预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综述。最后,本文提出了网络成瘾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 个体冲动性在成瘾疾患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可能成为成瘾行为的潜在易感标记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但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变化发展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项目拟综合跨成瘾谱系比较、纵向追踪设计、冲动行为干预等研究途径, 采用人格测量、神经认知、神经影像等技术, 首先比较尼古丁依赖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冲动性结构及其在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结构功能改变; 然后采用混合分组设计筛选出具有高低冲动性的非成瘾青少年进行连续追踪研究, 考察冲动性对尼古丁依赖与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效力; 并采用认知行为训练, 对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冲动干预, 考察行为干预对冲动性水平及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功能的改变, 以及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抑制后效。旨在探索冲动性作为成瘾的潜在易感标记及干预靶点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大脑是否异于常人的问题有助于对网络成瘾进行定性、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与正常人相比, 网络成瘾者的大脑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异常:①额叶和扣带回多部位存在结构性萎缩和功能退化, 导致其对上网行为的冲动控制出现障碍。②海马功能障碍, 导致其认知功能特别是工作记忆能力下降。③奖赏中枢功能代偿性增强, 可能与其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④内囊后肢的神经纤维结构较密、活性较高, 可能与其长时间兴奋性操作键盘、鼠标或游戏手柄有关。目前的研究结果至少说明:网络成瘾者的大脑存在一些功能性的、与物质成瘾者类似的异常, 但这些异常是否由网络成瘾导致, 以及这些异常是结构性的, 还是持久性的, 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雷雳  杨洋  柳铭心 《心理学报》2006,38(3):375-381
采用问卷法,以339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拘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神经质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神经质人格与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以及神经质人格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影响;(2)在神经质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都是最强的;在神经质低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最弱,而互联网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与PIU甚至呈现出微弱的反向关系;(3)即便是高神经质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对信息服务的偏好也不容易使其卷入PIU;而对于低神经质人格类型的青少年来说,即便是偏好社交和娱乐服务,也不容易卷入PIU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9.5年后,对汶川县和都江堰市76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网络成瘾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PTSD症状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预测网络成瘾症状;(2)女性的PTSD症状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症状;男性的网络成瘾症状仅被PTSD症状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7.
As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creases, a new game genre using the internet as a networking tool is emerging. Some game genres are regarded as having greater addiction potentials than others. Games and the internet are closely related. We investigated games frequently used by adolescents and classified each of them with the help of game professionals. We also examined internet use patterns to identify relationships between game genre and internet use patterns. 627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male 488, female 139)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concerning computer and game use patterns and Korea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s. Game genres were divided into eight criteria (simulation, role playing game, web board, community, action, adventure, shooting, and sports). Using Korea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s, 627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a normal group (474), a potential risk group (128), and a high-risk group (25). Each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internet addiction scores. We classified players into specific game users based upon the game types they most prefer. Role playing game user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ternet addiction scores than web board and sports game users. Game and internet addictions are also connected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atterns. We suggest that users of some game genre have unique psychological addiction potential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s and that this influences both game selection and internet use.  相似文献   

18.
Internet addiction is a new and often unrecognized clinical disorder that can cause relational, occupational, and social problems. Pathological gambling is compared to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because of overlapping diagnostic criteria. As computers are used with great frequenc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s often difficult. Symptoms of a possible problem may be masked by legitimate use of the internet. Clinicians may overlook asking questions about computer use. To help clinicians identify internet addiction in practic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and the various subtype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paper reviews conceptualizat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various forms that the disorder take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for working with this emergent clien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以北京五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修订了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出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成瘾群体的划分标准.三类群体在网络休闲占课余时间百分比、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加工功能受损、注意偏向、认知加工倾向、抑制控制和感觉寻求以及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明确网络成瘾与高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突出研究成果在网络成瘾鉴别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