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共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其中最具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气派的莫过于毛泽东为达到教育人民,提高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的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的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特性探析唐能赋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进行概括总结而形成的,结合中国情况、指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崭新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34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同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伦理思想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伦理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深刻的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的伦理思想武器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始的.在20世纪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和江泽民伦理思想.这三大伦理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现了中国化的伟大转化和中国伦理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斗争历程中创造形成的。它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为人类道德和伦理思想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毛泽东伦理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崭新命题,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它既与人本主义、人道主  相似文献   

7.
列宁十月革命后伦理思想初探 杨真贵 贵州师范 大学学报 3略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贡献 盖勇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4毛泽东的理想人格论 隋玉梅 宁夏教育学院银川 师专学报 4毛泽东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思想初探 李  相似文献   

8.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为创立毛泽东思想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哲学领域,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引导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指针。 艾思奇同志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十分重视毛泽东哲学思想,孜孜不倦地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罗国杰是在伦理学专业学科视野内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开拓者和代表人物。其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忠实传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原典精神,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道德方法论原则,稳健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贡献,彰显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特点:宋从礼来稿讲:①把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密切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毛泽东伦理思想最根木的特点。②重视革命人生观价值在共产主义道德中的核心地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宗旨,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精华。③立足于道德实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而努力罗国杰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前夕,全国伦理学会的同志们在济南开会,研究讨论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中国风云激荡的世纪,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逐步实现中国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毛泽东同志和全党运用新闻武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报纸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报刊是人类作为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报刊…  相似文献   

14.
魏英敌、金可溪编著的「伦理学简明教程」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四月出版。全书十二章,二十八万字。书中有两章专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的中国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西方伦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概况一节中,着重简述了列宁、斯大林、加里宁和毛泽东、刘少奇、李大钊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杰出贡献成思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一、关于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我们党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中,开拓了结合范畴的广阔领域,为党和人民以及马列主义的发展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同志一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不仅从事革命的实践活动,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就毛泽东同志对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简论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论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李光耀邓小平伦理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从事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12亿中同人民的理性信仰、精神支柱和道义武器。它属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是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继承;但是又确实有显明的时代性和现...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天津伦理学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召开了第二届年会。会员五十余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四十一篇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伦理学会会长肖元同志在年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中国伦理学会副秘书长许启贤副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清除精神污染》的学术报告。 年会就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若干问题、伦理学领域的精神污染问题、以及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大家认为,毛泽东同志历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对历史辩证法的伟大贡献相亚平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于10月27日召开“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论会”。与会同志从中国近百年史的大视角,来认识和缅怀毛泽东同志一生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强调当前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大家认为,毛泽东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最伟大贡献.则以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百年瞬间.在中国大地上扭转了乾坤。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结束了一个剥削阶级统治的旧时代,开辟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伟大社会变革的哲学基础即是历史的辩证法。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的哲学文献《矛盾论})中提出.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辩证统一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桥髓。他正是将这一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全部历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反对不做矛盾的特殊性,一切只从抽象的原则出发,照搬外国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轻视理论,不做得应从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规律性的狭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