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49-149
一、教材分析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运动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控制体重、减肥、改善体形体态、提高协调和韵律感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节课我选用健美操基本动作组合作为教学内容,由四个最基本的动作元素加上手臂动作组成,能使学生在本次课上初步了解健美操基本步伐,体会健美操运动练习的快乐及该项运动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去感受音乐的灵性,从而让音乐真正地融入到健美操之中,给健美操练习者以最完美的感受,也使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是健美操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好的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刺激大脑神经兴奋,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训练效果。音乐提高注意力,注意力的提高可加强乐感的培养,提高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如果在健美操训练中,把音乐和注意结合运用,将会大大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音乐美的评价关乎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关于音乐美评价观念的转变可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创作和欣赏时代,不合时宜的音乐美评价观念则必然会阻碍音乐的进步.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评价音乐美与不美,以及美在何处,因何而美,首先必须要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是人创造的,渗透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可以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它不同于造型艺术,如建筑、雕塑、绘画等空间艺术,将美诉诸人的视觉;音乐是流动性的时间艺术,欣赏音乐主要依靠人的听觉.  相似文献   

5.
"标题音乐"在音乐史和欧洲音乐艺术美学中的严格定义是:19世纪一些浪漫主义作曲家自觉地按照一种审美意识发明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一种体系的新音乐.它是具有明确文学含义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反映出具有情感的明确标题[1].欧洲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新的标题性思想(李斯特、舒曼、柏辽兹等),并试图为这个艺术新课题的实施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他们力图在音乐中展现有个性的艺术内容和形象,展现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以及运用一种充分体现浪漫主义原则的方法——在音乐中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特殊思维和创作方法深刻影响了未来的音乐作品.而这些体现在欧洲钢琴音乐中的标题性思维,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健康、力量、美丽”是健美操运动的主要特征,整套动作的艺术性和完成情况是健美操运动欣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娟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86-186
健美操剧目创编是一门能够很好培养大学生多种能力的课程,健美操剧目的创编是通过设定主题情景以及道具的应用及音乐动作的展示来通过肢体语言演绎一个故事情节。只要学生掌握了健美操剧目创编方法及原则,在创编申赋予健美操新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健美搡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使其更加丰富具有感染力。也对于终身从事健美操教学、健美操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能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兴趣为动力,诱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谐氛围增加活力,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以个性化发展为驱动力,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9.
宋正 《美与时代》2006,(9):40-42
中国文化的主流性格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现世的性格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出世的性格,在这两种性格引导下的中国文化又始终表达出一种与自然相亲和的特征。艺术之于文化,意味着精神的自由与解放,是文化的精神载体与最高表现形式,而音乐又是诸多艺术形式中最富于自由意志与形而上意味的。由此,中国传统音乐当是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本文以孔子对音乐的论述为依据,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音乐中找寻例证,探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人才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智力性人才的竞争.为此,我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在改革中,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设有专门的音乐、美术课,还增设了一门与之并行的"艺术"课程. 新一轮艺术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坚持综合性的课程方向,不但注重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四个艺术门类的综合,而且十分强调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在艺术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其它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如在小学低年级《无言的伙伴》一课中,四个艺术门类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美术表现动物朋友"可爱的造型",音乐表现动物朋友"可爱的声音",舞蹈表现动物朋友"可爱的动作",戏剧表现动物朋友"可爱的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既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音乐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音乐兴趣.发展人的音乐想象力、拓展人的音乐视野、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基本上是不能单单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并从中受益.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谈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 《美与时代》2004,(9):58-59
一、音乐中的绘画性因素 1.线条艺术 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单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关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只有音程关系就体现不出"线性"的过程,而只有时间过程则又体现不出线条的起伏,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目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作曲家的劳动,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化成一种与文学语言相对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凤英 《美与时代》2005,(12):87-88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是祖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使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在下一代中不断地继承、弘扬、发展和创造,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以自身器官为艺术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又是一种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的高级神经活动.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自身的乐器来表现音乐,使其在神经的支配和控制下发出理想的声音,就需要一个较长的,严格的声乐训练过程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是最擅长于表现感情的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很重要.经典的音乐艺术精品会使人获得美好的审美享受,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声乐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歌唱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产物,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演唱者通过歌唱,咬字、吐字与发音,创造出各种内容深刻、丰富而又感人的音乐形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演唱时,就得咬字吐字清楚,使人闻其音即解其意,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否则就失去了声乐艺术的意义.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有"千金白,四两唱"之说,足见在歌唱中对语言这一因素的重视.明朝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讲:"凡敷演一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个字,则字字清楚."下面就着重讲一下字头、字腹、字尾的唱法.  相似文献   

19.
健美操运动是以徒手操的各种基本动作为基础,结合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武术等诸多运动,经编排、组合并配置音乐的一项能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健”与“美”的魅力和休闲娱乐性,吸引了大量高校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富有乐趣、丰富多彩的健美操运动中,女大学生们不仅增强了体质,改善了体态,也陶治了她们的情操,提高了她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钟华 《美与时代》2005,(1):70-7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对舞蹈教学,强调"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并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还对普通高中舞蹈教学内容明确了七条标准.这为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