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团队中专家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而不胜任专家对于团队互动模式的影响鲜有研究。采用实验室任务团队,通过对专家胜任力进行精确操纵,研究发现不胜任专家团队条件下出现了明显的"成员补偿效应"。即普通成员的主导行为和功能性行为显著增加;影响力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普通成员影响力水平受到领导开放性的调节。只有在高领导开放性的团队中,普通成员对不胜任专家的补偿效应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拟情境中工作团队成员互动过程的初步研究及其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峰  张志学 《心理学报》2005,37(2):253-259
团队已经成为当今许多组织中的主要工作方式。已有文献虽然表明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对于团队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但却缺乏测量团队成员互动的量表。本研究在了解影响团队绩效的互动因素基础上,编制出一个测量工作团队互动过程的量表。该测验将团队互动分为结构和人际两个维度,分别包括五个和四个题目。测验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用作测量团队互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以8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拼图任务,对小组在竞争与非竞争情境下的合作绩效和言语互动策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组间竞争提升了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合作效率,但对低年级儿童的合作绩效无明显影响。(2)组间竞争抑制了低年级儿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言语沟通,而同样情境下高年级小组成员的言语沟通量显著增加。(3)组间竞争促进了高年级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言语互动。年级和情境在建议、询问、表扬、应答和指令等言语互动策略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由此可见,组间竞争对小学儿童的合作绩效和言语互动策略存在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年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团队中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重鸣  邓靖松 《心理学报》2007,39(2):321-327
有关团队管理的研究日益注重团队行为过程及其因素并聚焦团队动力机制。其中,团队中信任形成机制成为管理心理学中的前沿领域。以往研究表明,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模式及其水平是高绩效工作团队的关键条件,团队中信任的形成过程受到成员的个体价值取向、人际交往能力、团队领导风格以及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团队信任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则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团队运作机制,以映象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实验模拟方法,系统考察团队成员信任的形成过程及其关键特征,深入探索团队成员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实验采用团队局域网络模拟方法和被试间因子式设计,分别设置了高目标冲突(个体目标导向)和低目标冲突(团队目标导向)等两种条件。对随机组合的20个团队进行了投资任务的实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信任决策是一种映象决策,表现出拒绝阈限。在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理想映象和当前映象的加工对能力和诚信更加重视,容易导致不信任;而对善意的要求稍宽一些。团队成员在工作任务中对理想映象和当前映象之间进行相容性检验,并作出信任决策判断。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相容性知觉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形成了映象决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鹏  史硕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6):805-814
自从“安然”等一系列非伦理行为事件爆发后, 如何干预非伦理行为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如何抑制单个个体的非伦理行为, 而对该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互动和蔓延机制缺乏系统探讨。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中, 采取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等多种方法, 对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社会互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1)探讨个体初始化的非伦理行为是如何导致集体实施非伦理行为的, 重点研究个体社会地位和团队工作互依性的调节作用; (2)探讨集体非伦理行为对焦点个体的影响, 重点研究从众心理和道德同一性的中介机制, 以及集体主义导向和传统性的调节机制; (3)探讨上述两种非伦理行为社会影响的干预策略。本研究将深入研究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社会互动机制, 丰富团队环境下行为伦理的研究成果, 从而为我国企业干预非伦理行为社会互动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领导职业支持对工作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0个地市的66个工作团队303名成员为调查对象,在控制被试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领导职业支持与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及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领导职业支持对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2)无论在团队层次还是员工层次,领导职业支持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成员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团队作业与团队互动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享心智模型指团队成员关于团队作业、策略、团队情境、团队互动等的共同的知识结构,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团队作业模型和团队互动模型两类。该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探讨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发展特征。132名大学生组成44个3人团队,随机分为团队绩效反馈组和无团队绩效反馈组。采用相似性评定法在团队执行作业前、中、后三次测量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结果发现:(1)共享心智模型随团队运作时间增加而发展;(2)团队互动模型形成和发展的难度高于团队作业模型;(3)团队绩效反馈对两类心智模型发展的作用不同,反馈加速了团队作业模型的发展速度,但却是团队互动模型能否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不同发展特征应归因于两者特异性高低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管健  金淑娴 《心理科学》2019,(4):920-927
为了探究个体自身与他人的社会阶层对个体在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和实验研究来考察自身阶层的行为效应、互动对象阶层的调节效应以及信任有中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低阶层者倾向于比高阶层者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2)感知到的互动对象阶层对不同阶层个体的合作行为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3)个体对互动对象的信任水平(即对他人合作行为的预期)对此调节效应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中的六支优胜团队为研究对象,对每一团队的面对面讨论过程录像.借助Nvivo7.0软件对转录文本进行编码并结合相关量化统计,得出本研究中大学生优胜创业团队内部互动特征如下:(1)讨论过程呈现出高回应性和高问题解决性;(2)澄清式提问与启发式提问无显著差异;所作反馈中,相对简短回答来说,探索性对话比例更高;(3)团队成员以客观事实或逻辑辩护远高于以个人经验或价值观辩护;(4)团队合作情节显著高于个体情节.  相似文献   

10.
团队中帮助行为包含团队成员个体帮助行为, 成员-成员的人际帮助, 以及团队帮助行为。既有研究聚焦于团队中个体帮助行为的积极作用, 忽视了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二元关系影响、以团队为研究层级的帮助行为机理及团队中不同层级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研究提出团队中帮助行为的多水平整合理论模型框架, 认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团队帮助行为的涌现溢出机制及团队中帮助行为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examined how leader briefings and team-interaction training influence team members' knowledge structures concerning processes related to effective performance in both routine and novel environments. Two-hundred thirty-seven undergraduates from a large mid-Atlantic university formed 79 three-member tank platoon teams and participated in a low-fidelity tank simulation. Team-interaction training, leader briefings, and novelty of performance environment were manipulated.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both leader briefings and team-interaction training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models, which in turn positively influenced team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and team performance. Mental models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predicted performance more strongly in novel than in routine environmen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m-interaction training, leader briefings, and mental models as mechanisms for team adapt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The impact of cross-training on team effectivenes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role of cross-training in developing shared team-interaction mental models, coordin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 2-experiment study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ology (for Experiment 1, N = 45 teams; for Experiment 2, N = 49 teams). Similar findings emerged across the 2 experiments. First, cross-training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team-interaction models. Second, coordination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d mental models and team performance. However, there was some inconsistency in the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depth of cross-training necessary for improving shared mental model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ross-training on team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与人格”包含着“文化中的人格”和“人格中的文化”两个命题。当今人格与文化研究中存在几个问题:人格特质的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人格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问题;人格与文化的作用机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1.将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结合起来;2.将文化看作动态的过程;3.考虑到文化与人格之间起作用的中间机制;4.加强人格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15.
考察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主效应,气质与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烟酒使用的交互效应以及气质间的交互效应.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60名青少年为被试,匿名完成气质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气质对青少年烟酒使用具有预测作用,低意志控制、高愤怒挫折、高感觉寻求正向预测烟酒使用;(2)教养方式调节部分气质因素与烟酒使用的关系,具体为:权威和专制教养缓冲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缓冲模型;纵容教养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3)气质内部在影响青少年烟酒使用时也存在交互作用,愤怒挫折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因此,烟酒使用是气质与教养方式及气质间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标准化估计对模型的解释和效应大小的比较有重要作用。虽然潜变量交互效应的恰当标准化估计公式已经面世超过10年, 国内外都在使用和引用, 但至今未见到关于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恰当标准化估计的系统比较。通过模拟实验, 比较了乘积指标法、潜调节结构方程(LMS)、无先验信息和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的潜变量交互效应标准化估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结果发现, 在正态条件下, LMS和有信息贝叶斯法表现较好; 而在非正态条件下, 乘积指标法比较稳健, 但需要较大的样本(不小于500), 小样本且外生潜变量之间相关很低时可使用无信息贝叶斯法。  相似文献   

17.
析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的四个层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中萃取四个核心概念,各代表一个思想层面,以此结构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概观:(1)批判: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建构:心理是社会的建构;(3)话语:是社会借以实现建构的重要媒介;(4)互动:社会互动应取代个体内在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19.
网络游戏动机的种类、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范翠英  平凡  郑璐璐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27-1533
从动机的角度理解网络游戏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网络游戏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1)网络游戏动机的种类。在诸多游戏动机中, 乐趣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 其次包括沉醉、社交、逃避、好奇和竞争等。(2)网络游戏动机的影响因素, 包括人格和网络游戏中的社会和个人互动等。(3)动机对网络游戏意向和行为的影响, 这些动机包括乐趣、社交和成就等。(4)网络游戏动机的影响机制, 包括网络游戏动机的中介作用、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行为意向之间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未来的研究应当关注网络游戏动机种类的分化与整合, 重视从发展心理学、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情绪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游戏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