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99名大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追踪调查,探讨不同认知偏好对他们状态性情感反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从长期看是利是弊的问题。结果发现:1)与其他组被试相比,积极认知偏好组产生了更少消极情感反应和更高情感反应积极性;2)认知偏好对个体情感反应的不同影响是暂时的,从长期看,既没有累积成稳定的情感健康差异也没有产生情感代价。最后对认知偏好的适应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作者及其团队近30年来在情感教学心理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概况,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研究者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领域中对情感的忽视以及心理领域中对情感研究的薄弱之现状,谈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起因;二是探索情感的分类、功能和发生机制,为情感教学心理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是从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推进情感教学心理的一系列研究;四是从社会-心理的宏观层面和生理-心理的微观层面,拓展情感教学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SCL-90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占学生人数的25.33%,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4.
情感预测偏差的相关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预测是预测将来的情绪状态。情感预测时会表现出各种偏差, 例如免疫性忽略、聚焦错觉和共情鸿沟。本文从认知–体验自我理论和心理模拟的角度对情感预测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整合, 对情感预测偏差的个体差异和矫正进行了分析。情感预测的未来研究方向应该从心理-行为机制、进化机制和脑机制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群取样法对全国14个省市36所职业院校共1237名专职或兼职专业教师进行测查,探讨心理契约履行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机制,即情感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职称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情感承诺在心理契约履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2)教师职称对心理契约履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具有调节效果;使用总效应调节模型对情感承诺在心理契约履行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及教师职称的调节作用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教师职称主要在第一阶段,即心理契约履行对情感承诺的影响作用上调节效果显著。当教师的职称较低时,上述关系及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的测量: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两个西方常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Bradburn的《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进行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比较。被试取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1142人。两个分研究的结果均表明:《自尊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都好于《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作为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自尊量表》在多数情况下比《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明磊 《美与时代》2013,(12):126-126
自古以来情感被认为是艺术永恒的生命。艺术的神圣使命就是点燃生命情感,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使生命向着健康、积极、活泼、明朗的方向发展。艺术不分种族、国度,就是因为情感的参与,情感是绘画艺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情感素质及其下属情感的相互关系,本文在已有全国大学生情感素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决策树算法对大学生的情感素质及其下属情感(道德情感、生活情感、情绪智力)进行预测分类。结果表明:(1)决策树可以有效地对大学生情感素质下属各情感进行预测分类;(2)按属性重要性提取规则,道德情感对情感素质影响最大,生活情感次之;责任感对道德情感影响较大;自强感对生活情感有较强影响;理解他人情绪能力对情绪智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情感素质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内含6个分问卷),并对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100所大学的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适合研究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原创性的有效测评工具;大学生情感素质具有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呈现丰富情感,且总体发展水平尚好,其中道德、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男女大学生之间和本专科大学生之间存在情感素质的结构性差异;有获奖经历、学业自评高及无负性生活事件的大学生情感素质水平较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舆论的关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我高要求、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大学生4种学习策略和12种次级策略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学习策略、心理资本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认知、元认知、动机情感以及资源管理等4种学习策略总体掌握较好;在12种次级策略中,大学生对情绪调节、环境选择、过程监控等策略的掌握较好,而对意志努力、准备复述、学业求助等策略的掌握相对薄弱。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情况是正面的,但也有约17%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偏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学习策略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资本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学习策略为中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身体活动心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国际身体活动问卷》对湖北省9所高校的3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不同锻炼行为理论模型对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进行比较得出,影响大学生闲暇时间身体活动水平的主要心理影响因素是行为习惯、目标态度、结果评价、情感体验、社会支持、自我认同、行为态度、行为意向这8个因素;并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以及学校类型几个方面对湖北省大学生身体活动心理因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情感心理学中“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彦琴 《心理学报》2002,34(5):98-103
与西方侧重于情感的生理机制及概念的厘定不同 ,中国传统心理学突出了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对主体心理的实际功效 ,它通过两种相异的情感类型———儒家重理性认知的道德情感和道家重感性体验的审美情感之间的相补相成 ,即一种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 ,使主体既可获得合乎规范的社会情感 ,又可享受精神自由的个体情趣 ,进而使情感对主体心理生活的调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心理资本近年已成为研究大学生就业状况相关问题的热点之一.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性别、生源地、专业、实习经验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以及两者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具体采用列联表分析、£检验、方差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了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发现专业和实习经历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心理资本中的乐观维度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有显著影响;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学校应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重视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营造乐观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葛明贵  戴丽  张华玲 《心理科学》2008,31(6):1474-1476,1449
通过对116名大学生开放式问卷和523名大学生预测问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编制出二维结构的大学生情感倦怠问卷.经过信、效度的检测及问卷的验证分析,表明该问卷可以作为测评大学生情感倦怠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钟敏 《心理学报》1993,26(2):45-53
本文采用归因理论研究方法测试我国大学生对五种生理病症和五种心理、行为引起的疾患或缺陷的责任归因、情感反应和帮助行为的关系,借以探讨我国大学生对疾患者的社会评价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可用于研究社会性评价的方法。同时,这项研究也体现了我国大学生对某些社会性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理想情感是人们期望获得的情感状态。情感评估理论认为文化对理想情感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的影响途径有文化体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变化。理想情感对个体会产生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影响, 主要会影响个体的偏好及选择行为、混合情绪体验、身心健康和社会认知决策。理想情感研究未来发展可以着眼于4个方向:使用纵向视角研究理想情感, 进一步探索理想情感的前因变量, 打造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和通过认识理想情感来消除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6,29(2):423-426
对成、渝两地228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探讨大学生不同的文化取向和自我概念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以水平集体主义取向为主;年级、性别和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幸福感均不产生影响;自我概念的各因子除与情感平衡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均为显著正相关;垂直个人主义文化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自我、生理自我和水平集体主义对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B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和水平个人主义对正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心理自我、自我批评和垂直个人主义对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心理自我、垂直和水平的个人主义对情感平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石晶  郝振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12,35(2):401-40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三所高校的467名大学生为被试,检验群体认同对极端群体行为(为群体牺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群体认同对为群体牺牲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积极情感和否认态度完全中介群体认同对为群体牺牲意愿的影响,且积极情感在群体认同和否认态度之间担当部分中介角色;(3)抗伤害信念在积极情感和为群体牺牲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基本结构并编制了问卷初始条目。先以259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编初始问卷进行预测,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道德情感包括3个因素: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再对622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问卷α系数为0.77,重测信度0.72。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