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皇龙寺九层塔是入唐僧慈藏建议兴建的。塔的形制特点是石砌塔基,四角九级楼阁式木塔,可登扶梯临廊眺望,传说还有降伏邻国、九韩来贡、王祚永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之塔     
东台墓塔 位于东台顶望海寺东南侧,是现代新建的一座高僧墓塔。塔基平面方形,为青砖砌筑的基台。基台上还置有一个由两层青砖筑成的四角平台,上为四角束腰须弥座。须弥座的上部、下部均为两层,束腰部分单层。座上又用青砖叠涩内收五层成一方形平台,承托着坛形覆钵塔身。塔身下部有一覆莲瓣的装饰,塔身正面设一方龛,  相似文献   

3.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为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遗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塔通高67.31米,五层六檐,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檐覆盖筒、板瓦,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是国内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最高的木构塔式建筑,亦系世界木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木塔台基高4米,分两层叠涩砌筑,均用石块垒砌。下层为方形,每面各出月台一方;上层依塔身筑作八角,东、西、南三面亦各出月台一方,南面台基两侧有石阶可转折而上,台基和月台各转角处均置角石,其上圆雕卧狮凡卫7躯,姿态…  相似文献   

4.
张宝虎  闫崇仁 《法音》2022,(10):40-44
<正>一、引言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南约15公里的红石塄乡觉山村,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后世多次重修,寺内现存密檐大砖塔为辽代遗构,其余皆为清末建筑。觉山寺塔建于辽代大安五年(1089),保存较为完好,为典型的辽代八角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山西省辽代砖塔的代表。塔体包括:塔台、基座、一层塔身、密檐、塔刹等五部分。一层塔身内辟心室,可由南北版门出入,中央为粗壮的砖砌心柱,心室整体形成八角环形空间,  相似文献   

5.
街巷空间是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公共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以川渝街巷最具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檐廊街为例,借鉴社会学研究成果,从檐廊街的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细节控制三个层面,集中探析檐廊街如何创造机会来促进人们在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活动中的公共交往,从而揭示川渝地区传统街巷公共空间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的围廊内,置有108个由绿色铁皮制作的法轮。法轮上写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每当旅游客人瞻礼大白塔时,都会顺手转转法轮。但大多游人不解其义,只当玩具而已。其实不然,意义深哩!据密教的《大乘庄严宝王经》说,唵嘛呢叭咪吽,梵文为Ommanipadmehum,又作唵嚤呢叭咪吽、唵么抳钵讷咪吽、唵么抳钵讷铭吽、唵摩尼  相似文献   

7.
<正>1969年,定州市博物馆发掘了北宋至道元年(995年)的净众院塔基地宫,在塔基地宫西部6米处,发现了《创修净众院记》石碑,该石碑为青石质,高143厘米,宽78厘米,碑额半圆形,中间浅刻几何形纹组成的"圭"形图案,内刻"创修净众院记"六字,竖排两行。碑身长方形,四周环以几何形纹,其内刻铭文,竖排30行(图一),共计1398字。近些年来,对于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器物,多有专文论述,而该碑碑文却没有  相似文献   

8.
葛天 《法音》2023,(1):50-54
<正>《大荐福寺重修塔记》为北宋政和六年(1116)五月二十七日李野撰写。碑为长方形,碑首右上角缺损,断为三截,已修复。碑高173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碑额篆书“荐福寺重修塔记”,四行,每行二字。碑文正书,十八行,满行31字,计543字。虽距今900多年,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现立于西安博物院荐福寺古建天王殿基址西侧。小雁塔是荐福寺中的佛塔,原称荐福寺浮屠,  相似文献   

9.
陈翰彬先生应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邀请,于2004年冬,用楷书写成《老子道德经》一部,用时40余日写就。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在中国福建特选上等石材,经名匠雕刻。竣工后,运往新加坡,经过组建安装,已于2005年秋落成于新加坡三清宫道观门前。碑长16余米、高3.6余米、碑首为“老子道德经”五个嵌金大字,碑尾为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雕像,碑文全部为嵌金楷书,碑体、碑文光亮夺目、交相辉映。碑座高0.8余米,上雕人物花卉图形,线条明快。碑檐、碑脊、碑顶用整体石材雕成,碑檐卧瓦滴水,通碑整体色调和谐,庄严肃穆,极为壮观。其规模之巨、品位之高、制作之精…  相似文献   

10.
银杏五塔寺     
程然 《佛教文化》2011,(4):100-101
我看见了五塔。 从万寿寺出来,一直奔东,有一座小桥,很古老的那种,顺着一条斜街就找到它了。五座塔高低错落在同一个塔基上,说不出来的美。塔基周壁上雕有许多佛像,佛像是异域风情。菩萨被磨砺成拙朴的线条,微笑着。  相似文献   

11.
佛光寺现存的砖塔分布在寺内与寺外的山坡上,它们都是和尚的墓塔,虽体积不大,塔身不高,但造形奇特,各具风姿,是我国古代砖塔艺术中一批珍贵的遗产。一、祖师塔的艺术风格祖师塔位于佛光寺上院东南角,塔的平面呈等边六角形,下层塔基分六层,遂级收分,整体平矮。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上盖六角形小屋,屋墙略有收分,西面开券门,门顶作火焰纹,六角形小屋是塔体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12.
大理三塔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大理市古城西北,矗立着三座高大的砖塔。塔塔相距数里,但却浑然一体:青山绿水间,若天柱标空,雄浑壮丽的大理崇圣三塔是大理古国的象征,是银苍玉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为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皇家寺院,当初院占地七里,规模宏大;三塔鼎立于祟圣寺山门前。主塔名千寻塔,建造于南诏时期,至今已一千一百多年,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为18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建筑年代稍晚于主塔;两塔间距97米,与千寻塔相距70米,三塔形成鼎足,虽不建于同时,但浑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南阳市武侯祠建于元,兴盛于明、清,誉驰中外。该祠位于市西郊卧龙岗(武侯隐居于此故名卧龙)上,建筑面积占地五十余亩,经几代增修,其中有楼、殿、廊、台、亭、塔、堂舍,共二百五十七间。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殿前卷棚上,匾额纵横,使人目不暇视。大殿前竖立汉白玉石坊,前面刻着“三代遗才”,后面刻“韬略宗师”,院内古柏苍郁,炎夏荫凉,祠内藏有驰名的汉代张景碑、篆字碑,宋代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碑。清代郑板  相似文献   

14.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吴立民内容提要法门寺地宫,全称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元魏二年(555)肇启塔基,供奉佛指舍利,塔迭经北周武帝、唐武宗毁佛法难及唐贞观、显庆年间重修工程,明万历年间围绕唐代四绷木塔加固砌成十三级砖塔。塔下地宫即为供养舍利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临潼六通北朝造像碑考释李凇陕西临潼县博物馆收藏有六通北朝造像碑,均出自县内各地。《文物》月刊曾公布了这批碑的详细资料及照片。①从这些资料来看,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其主要疑点在于造像碑的宗教属性,即是否有道教内容及如何有道教内容的问题。《文物》所刊资料...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显通寺西侧的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密檐式墓塔,塔旁古老的坟莹里,安葬着一位三百七十年前的高僧、明代中叶山西杰出的建筑家妙峰和尚。妙峰,姓徐(一说续),名福登,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卒于明万历  相似文献   

17.
《太一宫记》考辨李远国《太一宫记》原载清王昶编《金石萃编》卷一二三。今人陈垣先生编《道家金石略》亦收入,列在宋代碑刻类。据《金石萃编》所言,碑高六尺六寸,广三尺一寸,二十九行,行六十四字,正书。碑额题:“华山陈抟撰。乡贡进士宋复书。乡贡进土陈羲额。”...  相似文献   

18.
四棱碑     
在菩萨顶东面的后院里,矗立着一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的汉白玉四棱碑。碑顶高度116厘米,碑身高度246厘米,碑座高度100厘米;碑顶长宽均为131厘米,碑身长宽均为115厘米,是一座由汉白玉雕镌刻泐的四棱柱丰碑。碑顶四面各雕刻着两条盘绕交错的青龙,碑身四面各雕刻着数对小巧玲珑的二龙戏珠,碑座四面各雕刻着一条活龙活现的青  相似文献   

19.
正糯福基督教堂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始建于1920年。教堂为拉祜族干栏式围廊建筑,木架瓦顶,四周均为木板壁。风格独特,极富民族特色。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佛塔点滴     
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塔才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盛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而建。原型由方形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刹)三部分组成,很象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已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