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  郑杰文 《管子学刊》2008,(2):99-102
从对简本《文子》中运用的称谓用语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上限在齐平王时期。从对简本《文子》文本本身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的下限在秦前。从简本《文子》与甲本《老子》的对照中可以得知,其书是《老子》在政治上的运用发展。简本《文子》与《黄帝四经》、《淮南子》、《吕氏春秋》之间的关系是黄老学派兴盛的标志。而在齐平王和秦之间,《文子》已有两种版本的流传。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一书为秦相吕不韦集众宾客所撰。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思想价值,对《吕氏春秋》的研究也渐渐地深入。但对《吕氏春秋》成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诸如成书之时间及《吕氏春秋》中十二纪、八览、六论的次序究应如何等,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书成之时间《吕氏春秋》究竟成书于何时?书中《序意》篇云:“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是则,《吕氏春…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中保存了大量的关于五行思想的资料,通过分析排比这些资料,我们能够勾勒出《淮南子》阴阳五行的大致框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的内容。同时,在五行思想上,《淮南子》与《管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等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论述《淮南子》中的五行思想,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所存在的几种有分歧的观点的分析, 认为: 1、吕不韦 “迁蜀”之后没有也不可能著书; 2、在探讨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上, 人们似乎忽略了夏历纪年与秦之 “颛顼历”的不同; 3、《吕氏春秋》书似成于公元前241 年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与阴阳家修建军《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成书于战国末年,由"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汉书·艺文志》)。该书是在秦国统一天下即将实现的政局之下,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以适应大一统秦帝国的需要而出现的。书中广泛吸收了儒、道、墨、法、阴阳、兵、...  相似文献   

6.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 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则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在融合百家之学方面,坚持以道为主,兼取各家;而《淮南子》则表现了儒道整合的倾向。《文子》与《淮南子》的思想异同,既展示了秦汉黄老之学的演化,又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证明了《文子》的成书年代先于《淮南子》。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是由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年)主持、众宾客集体撰写而成。这是继《吕氏春秋》之后,一部以道为主兼采众说的体系较完整的鸿篇巨制,对汉以后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仅就《淮南子》哲学思想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论列。由于刘安哲学是董仲舒哲学的对立面,所以也不得不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2,15(3):25-33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在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至前122年)的主持下,于公元前118年前后,由他和他的宾客集体撰写的。据《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  相似文献   

9.
许建良 《学海》2002,(2):97-100
以阐释“三玄”为中心的玄学 ,除跟“三玄”有紧密的思想渊源外 ,还直接继承着“三玄”思想发展的时代的自然成果 ,正基于此 ,玄学与《吕氏春秋》、《淮南子》的联系应受到重视。本文抓住三个主要概念进行了剖析。玄学强调“以无为本” ,赋予“有无”以深刻的哲学意义。《吕氏春秋》明言“用虚无为本” ,强调自然无为 ,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 ,两者基本完全相似。玄学推崇“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 ,但并没否定“末” ,显示的是本末的两立。《吕氏春秋》标明“务本而后末” ,《淮南子》反对“背其本而求其末”的行为 ,标定的正是本末两立的走向。在实践方法上 ,玄学重视“因苗之生而长育之”、“因物而用”等 ,“长育”和“用”都是在“因”的轨道上的有为。《吕氏春秋》提出“因苗以为教”、“因美而良之” ,《淮南子》也明言“因民之所喜而劝善” ,并明确解释“无为”为“不先物为” ,诠释“无不为”成“因物之所为” ,确定的方向正是后来玄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中《水地》、《度地》、《地员》诸篇论水的见解继承了《周易》原理,发挥了稷下学派阴阳家之言,并应用在相桓公、霸诸侯的大业中。《管子》一书无论对于水性和水色、水味、水重的论述,以及根据水性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其论点对后世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管子》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礼记》、《大戴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中关于论述自然水的认识加以探讨,从中可以窥见《管子》论水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冲,记载墨子只有二十四个字:"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而比《史记》稍早的"集道家之大成"(胡适们江南王书》)的《淮南子》中,却有二十四条关于墨子言行事迹的记述。史实之丰富,评价之公正,在诸子之林中无出其右者。可以这样说.《淮南子》的观点是正确解"墨"之权舆。对墨家学派思想渊源,与儒家学派的关系、人物以及主要的学术思想.《淮南子》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描述。《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要略)中写道:"墨子学…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对《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对《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丁原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约成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汉志把它列为杂家。表面看来,《淮南子》与代表先秦齐稷下道家哲学思想的《管子》书中的《心术》上下、...  相似文献   

13.
序《淮南子》系自前汉景帝至武帝时期在淮南地区,由当时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而成的。据《史记》的《货殖列传》、《楚世家》等所述,楚俗分东、西、南三地,淮南地区属于其中的南楚(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淮南国的都城寿春,系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时,为秦所迫从都城郢迁都而建的大都市,可以说文化上与楚也同属一个领域。这可以从淮南王刘安本身通晓《楚辞》以及《淮南子》中大量使用楚语,极其浓厚地反映出楚文化的存在中得到证实。顺而言之,彭城,即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以东称为“东楚”,此地离齐最近,其风俗亦与齐相同。由此我们发现,齐与楚虽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领域,但它们都相互接壤,共同处在远离中原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高旭 《管子学刊》2013,(1):44-50
《淮南子》对墨子持有复杂的政治认识与态度,这在秦汉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批墨”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但与此同时,《淮南子》也内在地显示出“尊墨”的政治情怀,进而试图对墨子政治思想有所借鉴和汲取,达到“融墨”之理论目的。对待墨子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态度,既凸显出《淮南子》立足黄老,融通诸子的博大精神,也彰显出墨子在秦汉政治思想发展中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新林 《管子学刊》2013,(2):120-123
《淮南万毕术》是淮南王刘安门客中的方士编纂而成的一部方术资料汇编,尽管流传下来的文字较少,但从中仍可窥见当时的一些朴素自然科技思想,对我们理解《淮南子》及西汉的方术与科技思想有参考价值。本文对其释名、辑本、成书、流传及其价值作一总账式检讨,以期引起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我在二十多年以前做过一点《淮南子》研究,然后搁置起来,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题目上。但我仍在关注这个方面的学术进展。这些年,相关《淮南子》研究的论文不断出现,而专著却很少。《淮南子》研究难度很大,要有新的开创很不容易。陈静的《自由与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则可称为《淮南子》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作。它使《淮南子》研究步上一个新的台阶,把研究大大细化和深化了。首先,该书对《淮南子》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的考辨和清理,包括《淮南子》的文本、注释、版本系列、诸作者、淮南王身世…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自成书以来,就是一部颇有争议的著作。二千余年来,历代学人,各有论列,见解纷纭。最近几年,学术界又深入探讨,重新评价。在这里,我们试对《吕氏春秋》研究的前人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学术争鸣,钩玄提要,作一简介。一、《吕氏春秋》研究的历史回顾从《史记》等历史文献看,《吕氏春秋》是秦汉之际颇受当时思想界重视的学术巨著。司马迁在其名著《报任安书》中,即言“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把此书与《周易》、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6日至17日,在淮南市召开了“《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安徽《淮南子》研究会主办。与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院校,共40余人,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围绕着《淮南子》一书的自然和谐思想、无为而治思想、道统礼法思想、文艺学说、音乐审美思想、自然科学思想,以及《淮南子》的校释与会考  相似文献   

19.
刘晓红 《心理科学》2001,24(2):245-245,23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王刘安编著。唐刘知几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广博的内容中蕴含有颇为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本文即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已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 《李经》与《缁衣》等四篇好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 《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是 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幸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 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都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 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处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 子思学派论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