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分析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罗素、摩尔等创立的分析哲学被称为剑桥学派,但摩尔不同于罗素的是他没有参加逻辑原子主义和实证主义运动,而是倡导“常识哲学”,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对英国分析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开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先河,但对牛津学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  相似文献   

2.
语句(sentence)是语义的基本单位,语词只有在语句语境中才能获得意义。这是弗雷格(G.Frege)的一个著名观点。(Frege,1884,p.140)可见,语句在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或语义理论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然而,语句是什么,它的涵义和指称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本文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一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言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本文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本文还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相似文献   

4.
人们把一般形式语义学的起源追溯到弗雷格、塔尔斯基、蒙塔古和戴维森等哲学家。但是人们忽略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种特定的关于语言、意义和世界的看法,它牵涉到普遍论、内涵指称论和组合原则等重要的哲学假定,而这样的哲学假定也是形式语义学先驱的著作中所假定的。因此,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对于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和哲学假定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斯托克霍夫教授的研究不是历史性的,而是系统地比较了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的先驱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怀疑论用证据是不能被反驳的,其问题无意义。他认为,怀疑论提出了一个不应该提出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语言的逻辑被误解了,把逻辑的陈述当做经验的陈述,以为逻辑的东西外在于主体,可以修正,也可以是错误的。怀疑论之门从此打开。其实逻辑构成了我们述说、疑问、思考的东西。我们可以说真假,但逻辑展现在我们所说中,不能被我们以语言做外在说明。逻辑的问题不能从逻辑以外来回答。怀疑中有不怀疑和不可怀疑的东西,否则怀疑就寸步难行。对此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有深入的分析。怀疑论是语言游戏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6.
姚燕 《哲学动态》2004,(5):43-43
哲学分析可被追溯至芝诺的悖论、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辩证法以及亚里士多德"拯救现象"的方法.现代分析哲学运动始于弗雷格对关涉世界的语言的探究,用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取代古典三段论.同时皮尔士在美国也为哲学分析奠立基础.从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希尔伯特、哥德尔等,都将理想(人工)语言的分析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但它和还原论的"证实"原则都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7.
经典逻辑和变异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些定义性澄清 经典逻辑是指由弗雷格、皮尔士、罗素等人创立的现代逻辑系统,由统一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构成,叫做“一阶逻辑”,其特点是使用特制的人工符号语言,运用公理化、形式化的方法。与后来出现的各种逻辑系统相比,经典逻辑至少含有下述假定或预设: (1)外延原则,即它在处理语词、语句时,只考虑它们的外延,并认为语词的外延是它所指称的对象,语句的外延是它所具有的真值,如果在某一复合语句中用具有同样指称但有不同涵义的语词或语句去替换另一语词或子语句,该复合语句的真值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外延论题”。  相似文献   

8.
语言博弈论与科学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晓嘉 《哲学动态》2001,51(5):28-30
一、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到辛提卡的语言博弈“语言博弈 ,Language game”概念源于维特根斯坦。它又被学者们译作“语言游戏” ,因为“game”既有“游戏”也有“博弈”的含义。其实博弈本身也是一种游戏 ,只不过它更强调弈手间的对抗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就维氏对“Language game”的运用而言译为“语言游戏”是恰当的。但从辛提卡理论中“Language game”译作“语言博弈”更准确。维特根斯坦是在批评自己早期的语言图式论时提出“语言游戏 (game)”概念的。语言图式论中有一个基本观念 :名…  相似文献   

9.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采访达米特     
1.弗雷格与维特根斯坦 帕:您是分析哲学传统中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您把您大部分时间都奉献于一个多世纪之前由弗雷格开创的分析哲学传统的研究。在分析哲学家当中,以这种方式从事研究的人颇为难得。人们并不十分关心那些著作家们实际上说过什么。他们似乎一般是直接地论述这些题目,或者说,至少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想要那样去做。在《弗雷格的语言哲学》一书第二版序言中您说,对弗氏学说富有成效的讨论必定会延续下去,直到对弗氏学说的基本要旨达到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说,很大一部分以分析哲学传统运作的哲学存在于对这些学说的讨论中,而至于他们对这些学说的正确解释总体看来并没有达到任何一致,更不用说对弗雷格哲学的解释之原则达到任何一致。让我们从一个审慎质朴的问题着手:弗雷格论证中的极为独到之处是什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事实,即关于弗雷格学说的基本要旨没有达到一致?对于它们存在着广泛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分析哲学描绘为一种经久不变的对弗氏所开创的工作之再加工和讨论,描绘为解决弗氏之难题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一直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中心。二十年代末以前他认为语言如图像,它的唯一功能是描画事实或传达关于事实的思想,而它表面上看来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皆可归约于此。三十年代以后,他逐渐认识到这过于独断,实际上,我们的语言如工具,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描画功能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进一步说来,我们的语言是由各种各样、功能各异、或大或小、或原始(简单)或高级(复杂)、彼此间仅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言游戏组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发生于 2 0世纪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 ,弗雷格、前期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卡尔纳普等哲学家使用语言语义分析手段解决哲学问题 ,探讨科学命题的证实和意义问题 ;二是发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语用学转向” (Pragmaticturn) ,奥斯汀、后期维特根斯坦、塞尔、格赖斯、奎因、戴维森等后分析哲学家借用语言语用学成果来建构哲学对话的新平台 ,寻求交流和使用中语言的意义。这种哲学发展方向改变的最大后果是形成了科学逻辑向科学语用学转变的趋势 ,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玉昌 《现代哲学》2004,2(4):121-127
本文通过分析叔本华的意志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探讨了哲学问题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分别提出意志和语言游戏的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消除传统的哲学问题。他们的这一探索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哲学的性质、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斌  张艳芬 《现代哲学》2003,(1):124-128,134
本文试图从“对象”和“看”这两个概念出发来讨论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一个转变,在此讨论中,维特根斯坦有关“对象”和“看”的论述被置于其前后期思想的大背景中来加以考察。文章首先考察了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在“对象”这个概念上所面临的困难与错误,这种困难与错误构成了对其前期图像论语言观的挑战。接着,文章考察了维特根斯坦对图画所做的分析,认为图画的要点不在于它所指称的对象,而在于它如何被看,而如何被看实际上是“看”这个词的如何被使用。在此考察中,其后期游戏论的语言观得到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明辉 《哲学研究》2012,(1):106-112,125,128
在过去50年中,语言哲学家提出了众多新指称理论,似乎我们对名字有了极好的理解,因为克里普克这样的哲学家让我们相信,名字没有涵义,只有指称。①然而,弗雷格1892年的论文《论涵义和所指》中提出的弗雷格之谜,却成了指称论天空上的一朵乌云。弗雷格之谜引起了许多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一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哲学的代表作《哲学研究》中 ,提出了“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说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语言哲学 ,“语言游戏”这一概念据说来自维特根斯坦有一次经过一个球场 ,看到那里正在进行足球比赛 ,受到启发 ,突然产生一个思想 :在语言中我们是在用语词进行游戏。这个故事表明 ,把语言与游戏类比的实质在于它们都是一种活动 ;但是游戏的参与者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语言游戏”说概括为以下 4点 :1 .语言是人的一种活动 ,它像游戏一样没有本质。维特根斯坦说 :“‘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这个事实 ,即语言的述说乃是一…  相似文献   

17.
意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美国著名哲学家戴维森和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是这个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围绕他们的一些论述来探讨意义理论,主要目的不在于这个理论本身,而是要揭示其中所牵涉到的逻辑方法,希望由此不仅可以说明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特征,而且可以说明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一、达米特的意义理论1973年,达米特发表了其代表作《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其中多次谈到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以后,他以“什么是意义理论?”为题发表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在《什么是意义理论?(II)》(1976)中,他基于弗雷格…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 2 0世纪哲学的最伟大成果说成是关于语言在哲学中功能的研究 ,那就大错特错了。维特根斯坦揭示语言与世界同构 ( 1,P38,“命题是现实的形象”) ,其实只是给逻辑实证主义打了一支强心剂 ,它不仅仅告诉世人可以用逻辑的万能性证明世界的实在性 (这个难题被康德称为人类与哲学的耻辱 ) ,维特根斯坦也因而名声大噪。然而 ,后来哲学的实践完全和维特根斯坦宣言背道而驰 ,世界的实在性不仅和逻辑无缘 ,而且这种实在性甚至和哲学无缘。但是 ,必须看到 ,维特根斯坦开辟的元哲学研究给哲学留下的隐喻的确不可低估 ,人们看到了语言的作用真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弗雷格(GottlobFrege)在《涵义与指称》中所提出的辅助思想(subsidiarythought)概念,作进一步的讨论与发展。首先,我要澄清这个概念的性质。除了分析弗雷格本人的说明与例证,透过和葛莱斯(H.P.Grice)的“言下之意”(implicature)概念作比较,将更有助于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辅助思想。其次,我将为区别与掌握辅助思想,提出一些原则。最后,我将论证:辅助思想虽然不能算是语句的思想(thought),但其自身仍是一个思想;此外,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往往辅助思想较思想要来得更为重要,是语言沟通的真正主角。一…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因同一替换律讨论而提出了涵义与指称的理论,这个理论后来引出了弗雷格迷题。弗雷格迷题的形成有多方原因,直接指称论对弗雷格理论批评是主要原因之一,以至于可以说,这是产生于直接指称论哲学立场的迷题。尽管如此,弗雷格理论确有不足。最重要的是,弗雷格理论只有关于涵义与指称的理论,即只有语言层面的理论,而缺少认知层面的理论。这个不足使得在弗雷格理论基础上解决同一替换律问题难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让"迷题"多添了几分"迷"的色彩。这里将给出一个新的方案:在弗雷格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概念的理论,以概念和内涵、涵义等这些概念的形式刻画为中心,建立可以消解弗雷格迷题的形式语义学,即概念语义。通过概念语义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对弗雷格迷题的消解给出统一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