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斯林与中华文化魏德新伊斯兰教于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历经千余年,穆斯林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天文历法据《新唐书》记述,《九执历》周天360°,无余分。但中国传统历法周天为365°,故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指出,以360°为周天"实本回回"...  相似文献   

2.
<正>一、"以儒诠经"是明清穆斯林学者的自我觉醒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中国,在中国的传承和解读都是"家传心授"的模式,这种模式较为保守。在元朝,穆斯林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有许多人入仕从政,如"回回司天监""回回国子监学""广惠司"等(1)。东来的穆斯林把当时伊斯兰世界的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传入中国,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没有把《古兰经》翻译成汉文,也没有用汉文阐扬  相似文献   

3.
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攻占元大都北京城,缴获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这些文献资料中“惟秘藏之数百十册,乃乾方先圣之书,我中国无解此文者”。所谓乾方先圣之书,就是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写成的伊斯兰教经典和天文星象学、历法学等科技书籍,这些书籍只有“回教”人能读懂。朱元璋爱惜人才,器重回回学者,于国都南京特设回回钦天监。“洪武二年四月征故元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①。“明洪武十五年九月诏翰林李、吴宗伯同回回大师马沙亦赫等译回回历”②。到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回回钦天监虽然…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元朝政府管理回回人清真寺的方式多有探讨,但对明朝管理清真寺的方式关注不多。本文从明代遗留下来的清真寺札付等文献入手,探讨明朝政府对清真寺的管理方式,以及在此管理方式之下的清真寺如何利用这一制度获取生存之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本文认为,明朝建立之后,面对元朝遗留的大量回回人以及由西北边疆内附的穆斯林,通过在两京敕建(赐)清真寺或给予清真寺敕封,并由礼部颁发札付的方式,表明自己对为国效力的回回人的肯定态度,而清真寺之敕建与礼部札付之颁行为各地清真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制度资源,各地清真寺援引两京敕建(赐)清真寺的管理方式获得官方认可,在地方社会中合法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元代有关回回人的史料颇为丰富,但是有关回回人宗教生活的史料却非常缺乏,以至我们对于元代回回人的宗教状况的了解一直是非常有限的。元代诗人张昱,元亡后不仕,作组诗《辇下曲》一百零二首追忆大都、上都两都见闻,其中第八十七首有关回回。(1)此诗收入张昱的两种诗集——《张光弼诗集》和《可闲老人集》,其中《四部丛刊续编》影明抄本《张光弼诗集》云: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8.
正回回历法一卷(明)吴伯宗译明洪武十六年(1383)内府刻本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回回天文历法,在他的支持下翻译了回回历法与其他一批阿拉伯天文著作,设立了南京鸡鸣山的观象台和回回钦天监,使回回历法在明代占有一席之地,并与大统历长期参用。回回药方三十六卷明初写本本书是重要的汉文回回医药古籍。从目录来看,全书应包括内、外、妇、儿、骨、烧、神经、皮肤、精神等科的治疗手册,分类繁细,收罗宏富。  相似文献   

9.
时间荏苒,转眼之间《中国穆斯林》已经创刊50周年了!50年前,我还是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一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当时,南河沿大街菖蒲河东口有个邮电局,那里有好多种杂志都是我爱看的。有一次意外地见到一期刚刚出版的《中国穆斯林》,我知道,那是我们回回人自己的杂志,很高  相似文献   

10.
《真境花园》是中国回回经学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各地经师的青睐,至今西北、华北仍有部分清真寺在传习。笔者基于田野调研和文献研究,在本文中主要考察《真境花园》在山东学派的流传及其经学价值。深入研究中国回回经学,对正确认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精神内涵,促进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516年写成的波斯文史籍《中国纪行》曾记载当时有位中国皇帝秘密地信仰了伊斯兰教,但相关记述在中国史乘几佚。笔者最近发现一系列证据:文物方面从北京故宫的红彩回回文盘上重新释读出明武宗的回教署名"苏莱曼国王/ShahSuleiman",及甘肃省博物馆的回回文铜香炉的铭文;文献方面有中国和朝鲜的几份史料予以支持,如《回回馆来文》、朝鲜《李朝实录》和《清真指南》的相关记载;以及对正德圣旨的重新解读,从而形成以波斯语铭文为核心的一系列文物~文献证据链,基本可以确认《中国纪行》记载的真实性。至于他对藏传佛教的尊崇,应是在非信仰层面,即对房中术的迷恋而已。明武宗的宗教信仰应是伊斯兰教。此种历史景象的出现,凸显出中世纪中国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曾达到何等的广度。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由冯福宽、杨连福主编,冯福宽的新著《丝绸之路上的回响》最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公元七世纪初,一批又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陆续来到中国。这些回回先民,还有蒙元时期来到中国的回回先民(中亚、西亚各国、各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高起点上走进了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云南何时尊孔 ?这是云南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迄今尚无定论的一个问题。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元代派” ,代表人物有元人郭松年、赵子元 ,明人宋濂 ,清人梁绍壬 ,现代人方国瑜等 ,认为云南兴办儒学、建孔庙均始于元。这一观点源出于《元史》 ,《元史·张立道传》中云 :“先是滇南未知尊孔子 ,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建孔子庙 ,置学舍 ,劝士人以学 ,择蜀士之贤者以为弟子师 ,岁时率诸生行释菜礼 ,人习礼让 ,风俗稍变矣。”《赛典赤·赡思丁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创建孔子庙 ,明伦堂 ,购经史授学田。”时张立道为中庆路总管…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时代,中国伊斯兰学者很少发表对于王朝国家的认识,也很少参与国家政治。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相当数量的回回官僚(士人和军职)参与政权的状况,实质上是以单个的具体的回回人以非回回身份的一种参与,并不体现出穆斯林群体或者说某种宗教信仰者的国家参与。当然也便很少从思想层面触及到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着从传统王朝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中国伊斯兰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现代国家建设中来,这一转变引发着他们关注中国穆斯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作出伊斯兰立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 保巴(?—1131)是元代蒙古族著名哲学家。其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挖掘。一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约我写保巴及其著作两个条目,迫使我不能不对保巴生平及著作下一番考证功夫。保巴,《元史》未立传,《新元史》有保巴传,但内容简略,除族氏外,其他内容皆未超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因此对保巴生平及著作的考证只能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入手。其全文录下:“《易源奥义》一卷、《周易原旨》六卷。内府藏本。元宝巴撰。案宝巴旧本作宝八,今改正。宝巴字普菴,色目人,居于洛阳。是书前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道教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天师道龙虎宗至元代分衍出一个支派,这就是“玄教”,它由张留孙所开创,经过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玄教培养了许多骨干人物,其中相当一些在诗文方面很有造诣,吴全书即是杰出的一位。吴全节(1269-1346),字成季,号闲闲,饶州(今江西波阳)人。《元史》卷二0二《释老传》称,全节“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有关吴全节的师承,《道园学古录》等书略有追溯。他先是师事李宗老,复闻空山先生雷思齐深明《易》。《老》之学,遂往师之。后李宗老延请雷思齐来龙虎山讲学,全节等多人同受其业。至元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7.
近日浏览元人文集,偶见张昱《可闲老人集》(四库全书珍本)卷二《辇下曲》中有一首记述元代回回人宗教生活的诗,现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综合研究马王堆天文书的专著。我国古代的”天文”书籍,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学著作性质有别,它们除记载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外,还记载了大量思想文化方面的信息,对研究古代思想文化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日月风雨云气占》等三种马王堆天文书,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一批中国古代天文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诚 《法音》2012,(12):34-37
(2012 年11月11日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一、文明的形成、交流与对话中文里"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古老典籍《易经》中。在《易经·贲卦》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的特点是阴阳相替、刚柔交错;人文的特点是自强不息、止于文明。观天文,能够了解时势的变化;观人文,能够因应时势的变化以化育天下。关于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在《易经·观卦》中说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在中国文化中,"神"所代表的是一种至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绝地天通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宗教事件,也是历法事件,因为中国古代巫教的核心就是天文历法。绝地天通确立了统一历法,重黎是掌握历法天道的巫师,它与《尧典》中的“观象授时”和《易传》中的“神道设教”都是以天文历法为核心,确立了自然与文明的区隔,却并非绝对的天人分裂,而是总体上的天人合一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