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旻   《心理科学进展》1984,2(3):16-29
美国心理学家盖尔曼(Rochel Gelman)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中,发表一组论文,依据最近关于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对皮亚杰的理论概念进行评论,反映出美国当前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值得注意。盖尔曼的论文(与R.Baillargeon合作)篇幅很长。此处拟作一译述性的介绍,力求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传达原作的基本内容。文章先考察皮亚杰关于前运算思维和具体运算思维的实质的观点,然后考察若干具体  相似文献   

2.
邓小凤  袁颖  李富洪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3):571-575
陈霖的拓扑知觉理论运用几何性质解释知觉组织,并强调拓扑性质的优先性——拓扑知觉是其他几何知觉的基础,拓扑知觉先于其他几何知觉发生。皮亚杰的拓扑首位理论认为儿童的空间概念发展顺序为先发展拓扑几何概念,之后再发展射影与欧式几何概念。两大理论都运用拓扑性质来解释心理现象,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存在很大不同,但它们在理论结构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对几何学在心理学上的运用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中,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观念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对动机意向和财物损坏(或客观后果)的道德判断问题;二是关于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问题。皮亚杰之后,不断有人对这些课题加以重复验证或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直至七十年代,美国爱尔金和达贝克(D·Elkind & R·F·Dabek)又对一个新的课题——儿童关于人身伤害与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1977)。这些研究为探索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本研究试图验证皮亚杰和爱尔金等人的研究结果,查明我国5~11岁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为我国儿童道德教育课程的编订和儿童心理学教材的建设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不幸于1980年9月逝世。为了悼念这位杰出的学者,上海心理学会于1980年10月25日在科学会堂举行了皮亚杰学术报告会。上海的心理学工作者近二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胡寄南教授主持。他首先指出,今天,上海心理学工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他说:皮亚杰是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该研究中心于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集中各国心理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等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智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理解自然现象和形成自然科学概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童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已有一些,特别是皮亚杰在其早期工作中,曾对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理解自然现象和对象的水平、特点进行过探究,并在其《儿童的世界概念》和《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两书中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较少。198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出了探讨儿童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发展的问题,并拟定了实验研究方案(草案)。本研究即  相似文献   

6.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毕生从事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一套崭新的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而且还创造了一种研究儿童心理的独特的新方法,即所谓的“临床法”(clinical method)。临床法是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在不同的时期,研究不同的课题,皮亚杰曾灵活地运用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他独树一帜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临床法,随着他的研究工作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几何知识是从空间关系上阐明事物的内部规律,是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皮亚杰曾对儿童面积概念的发展做过较多工作,国内也有人验证或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儿童面积等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面积等分概念是几何知识的一部分,它包含面积与等分两个方面,儿童掌握面积等分概念,包括形与数两个方面。他们必须从面积概念、等分数、等分面积等的形和数的知识关系上来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已经获得了一些面积等分的常识,但是,达到真正掌握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儿童的公正观念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的好坏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所以年幼儿童的公正判断是以服从为特征的。10岁左右的儿童的公正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是以公平不公平或平等不平等作为是非标准的,因而这一时期儿童公正判  相似文献   

9.
林泳海  翟惠敏 《心理科学》2006,29(2):319-322,311
皮亚杰(1985)认为儿童非要到11或12岁时才能掌握极限的概念。这个观点十分让人感兴趣,然而在众多文献中却很难发现相关研究。本研究运用实验法研究了5、6、7、9四组儿童的极限概念。结果表明:儿童在极限概念的发展存在两个快速期,即5~6岁和6~7岁;5岁儿童处于极限概念萌芽状态,6岁儿童有了部分极限概念,7岁儿童极限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9岁儿童开始接近有了极限概念,但仍未到达完全理解。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皮亚杰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儿童守恒概念的研究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课题。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世界各地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大量支持的材料,但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当代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训练或改进实验技术使前运演阶段的儿童完成具体运演阶段的作业。Gellman(1969年)让儿童自己运用各种方式摆弄物体,成人给以反馈信息使4和5岁的幼儿园儿童获得守恒。70年代以来,欧洲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即“发生社会心理学”。他们重视社会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因果关系,注意到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是继“双语儿童概念获得”实验而作的一项研究。前项研究集中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分析,本实验着重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儿童掌握守恒概念之异同,从而对学习与发展之间关系作初步的探讨。守恒是在物体外形发生变化时,仍能认识到该物体的某些特性并无改变的能力。守恒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一个很著名的发现。他通过大量的守恒实验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在掌握守恒原则后,在认知发展上就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新的智力运算水平。Piaget 认为通常要到七岁左右,即他称之为思维的具体运算  相似文献   

12.
一、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及有关争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获得的一个主要认知成就就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最初的守恒形式,又是以后具体运算期儿童物质、重量、容积等守恒的基础。正如胡士襄先生所指出:“它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世界并不依存于他,不是以他为中心,反而是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认识发展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经济学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新领域。章主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阶段论”和目前新兴的“朴素理论”两大埋论阵营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开展儿童经济学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儿童经济学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新领域。文章主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阶段论”和目前新兴的“朴素理论”两大理论阵营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开展儿童经济学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本世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颇丰,期间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现代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在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都得益于皮亚杰的先驱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皮亚杰理论的验证、补充和发展,皮亚杰去世后的近十几年来,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下仅就下述3个重要的论题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是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二是关于认知发展的机制;三是关于幼儿对人类基本知识领域朴素理论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2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阶段论和连续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争论不休的经典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皮亚杰理论忽视社会因素作用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关于社会因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问题,长期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针对这些批评,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批评者批评皮亚杰忽视社会因素作用的理论依据。接着,对皮亚杰有关社会因素的主要论述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社会因素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作用作出了与批评者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关于发生认识论的著作。这部著作比较集中而系统地体现了皮亚杰和由他领导的“日内瓦学派”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这个学派把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采用发生学的方法,作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和统计资料,使其认识论的研究带有实证科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儿童对公私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儿童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促进公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学有必要对不同年龄儿童理解公私关系,形成公有观念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发展的研究。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皮亚杰(J.Piaget)曾经研究的课题(1932)。皮亚杰用假设道德  相似文献   

19.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是20世纪两位最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们开辟了研究儿童个体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两条线路。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二者的心理发展观,以揭示两种取向对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10,33(5):1026-1029
皮亚杰逝世已30年,但皮亚杰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研究不应走向历史。皮亚杰的理论遭到许多人的误解。遗传论和生物学化是两项最为不恰当的帽子。皮亚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只是其研究康德意义上的"先验范畴"之个体发生发展的"方法论插曲"。发生认识论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应该进行"发生认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的比较研究。应正确认识理论生物学、结构主义方法论、代数工具和逻辑学在发生认识论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尤其应注重晚年皮亚杰运用新的意义逻辑(logic of meaning)和态射(morphisms)、范畴(categories)等新的代数概念作为形式化认知结构之工具的价值和意义。要深入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以"具身化"和"回归大脑"为特色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启示,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明显看到这种联系:一是发生认识论中的"动作协调"及对由协调而产生的逻辑—数学经验的"反省抽象"这两个概念,表明了皮亚杰对心智具身性的卓越洞见;二是在皮亚杰所主张的"表型复制"(phynocopy)观点中体现的衍生论(epigenesis)和建构论(constructionism)思想,它们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动力系统理论之基本思想——所涉因素或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塑造的对偶(coupling)关系而不是线性的单向因果关系——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皮亚杰及其发生认识论定会随着认知科学的未来发展而被"再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