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在宋代颇为盛行。苏轼道学修养深厚,《黄庭经》对其影响较为深刻。具体体现为:苏轼在其诗文创作中,大量引用《黄庭经》中的词汇和故事,诗歌内容、体式模仿《黄庭经》。苏轼的养生思想、生活态度、艺术观等受到了《黄庭经》的影响。苏轼对《黄庭经》的接受对其子苏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唐人临《黄庭经》卷,佚名。纸本,手卷,26.3cm×106.3cm。历代书法家所抄写的《黄庭经》,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约成书于魏晋之际。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中已有著录。一般认为该经出于《黄庭内景经》之前,亦有人认为出于《内景经》之后。  相似文献   

3.
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书记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弟子《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 《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简称《黄庭经》。《黄庭内经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人《正统道藏》。另《道藏》与《道藏辑要》、《云茬七签》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黄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经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经是道教一部重要的经书。《黄庭内景经》经文分三十六…  相似文献   

4.
《黄庭经》     
道教经典。《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之概称。据道教释义,黄者中央之色,喻中央”;庭者四方之中,阶前空地,喻“中空”。黄庭之景,意谓道教修炼功夫之中空景象。《黄庭经》作者,传说殊多。或谓魏夫人(名华存、晋司徒魏舒之女)研审民间草本后所撰,或谓道士口授,魏氏记录而成。成书年代,《外景》始见于葛洪  相似文献   

5.
《黄庭经》是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是一部谈养生修真之术的道教经书。现传世的《黄庭经》有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但《黄庭中景经》系后人所作,因而《道藏》仅收录内、外二经,《黄庭经》即指该二经的合称。《黄庭经》养生教育思想围绕长生久视、强身健体之目的,立足于哲学与医学两大基础,以存思内视、漱咽津液、吐纳行气、服气积精为主干,兼容恬淡虚无、心专意精、守一养神、脏腑调养等原则与方法,形成了融养生、医学、哲学与宗教于一体的名垂道教教育思想史的养生教育方法导论。笔者不揣浅陋,欲作初…  相似文献   

6.
书刊信息     
《中国道教》1989,(1):63-64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经书简介一、《黄庭经讲义》作者:陈撄宁小32K本,约五万字《黄庭经》为道教讲述炼养的重要经典,分《内景经》、《外景经》二篇。我会已故会长、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就《黄庭经》二篇义蕴,沉潜探索,择其精要,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分类诠释,使其词能解,理可通,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讲义》后附《道藏》本《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原文。定价:批发0.80元,另售1.00 二、《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作者:陈撄宁小32K本,约一万七千字本书为我国近代著名道教学者、养生学家、中国道教协会已故会长陈撄宁先生于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7.
尹立 《中国道教》2002,(5):23-26
《黄庭经》是魏晋间出世的道教上清派修炼经典 ,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 ,其中《中景经》出世较晚 ,《内景经》和《外景经》出世早晚亦有争论。本文遵循陈撄宁先生的原则 ,“两篇文字 ,不必出于一手 ,而精理贯通 ,体用相备 ,真知个中消息者 ,当不复存歧视 ,”① 以研究经文思想为要 ,重点放在现存内容较为完备的三十六章《黄庭内景玉经》。②《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 ,通篇以七言韵文形式讲解上清派“存思”为主的修炼要诀。它继承《太平经》五脏有神 ,存思即可除病的思想 ,认为人…  相似文献   

8.
黄庭经讲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经》不著撰人姓氏,也不著年代,世传由晋魏夫人流传下来,当是魏晋间道流所作。隋唐时出现《黄庭内景经》,由此原《黄庭经》称为《外景经》,而《黄庭经》之名成为内、外两篇的总称。其后又有《中景经》,宋郑樵《通志》中曾有著录,《道藏》  相似文献   

9.
冬季养生     
逸山 《中国道教》2007,(6):52-52
冬季三月起于立冬,止于立春前一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黄庭经》云:"冬之三  相似文献   

10.
道教文化与传统医学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可以从丹道炼养学经典之一的《黄庭经》中明确地看出来。中医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赖经络而维系,以气为中介,兼以神为主导的一个整体。正是以此为基础,《黄庭经》以体察到的人体内部气化过程(内景)为依据,系统地提出了人体的三部八景二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汉魏两晋佛教与道教之关系史时,近代佛学大师们对道教的第一部道经《太平经》同佛教初入中土的“第一部译经”(?)《四十二章经》的关系问题,颇有认识上的争议。关于两经各自的成书年代孰前孰后以及谁采用(或曰抄袭)谁的教义的问题,说法纷纭,见解不一。特别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更是见解不一致。一般地说,较多的学者,而且是较占优势的一方,认为它们都是成书于汉代,《太平经》成书于佛教已传入中土六十余年的汉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在位),四十二章经》译成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或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丛伟 《中国道教》2015,(2):58-60
<正>《黄庭经》构造了以"一"为大心境界的超越性自我与以二十四真为内容的超个人带。以此为基础,《黄庭经》认为与"一"的背离和割裂,造成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同时也将死亡的枷锁不可避免地套在了每个人身上。如果要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即在于向"一"的回归,而回归的方式即是认识二十四真,利用超个人带实现向大心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北宋神宗时期,四川成都出现了一位高道蹇拱辰。他因悟人生之虚幻,离家远游各地,居庐山修道,期间又到京师,与苏轼、苏辙、秦观、贺铸、李龙眠等名士交往。在内丹修炼尚未盛行之际,蹇拱辰结合《黄庭经》,创立了  相似文献   

14.
魏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剧阳文康公魏舒之女。生于魏齐王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幼而好道,静默恭谨。喜读《庄》、《老》,志慕神仙,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幼彦为修武令。魏夫人心期幽灵,精诚弥笃。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传说“清虚真人”王褒为之师,授《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凡三十卷;“景林真人”又授《黄庭内景经》,  相似文献   

15.
《黄庭内景经》的脑学说和心脑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医学持心主神明说,至明清以后才提出脑主神明说;道教则在东晋以前出世的<黄庭内景经>中已经对脑主神明有了明确的认识.本文即剖析了<黄庭内景经>中的脑主神明说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脑关系问题.认为其中的脑主神明说主要体现为脑为精神之主宰、生命之根本两个方面;心脑关系则体现为脑主神明而为百神之宗主,心主神明而统帅五脏六腑一身之生理运行;脑神静、心神动;脑神无为、心神有为;脑主神明之体,心主神明之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脑主神明说是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创造,需要大力开掘.  相似文献   

16.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黄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  相似文献   

17.
张凯 《中国道教》2004,(3):31-31
魏华存诞辰1752周年纪念活动,于2004年4月19日在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二仙庙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袁志鸿道长、河南省道协会长黄至杰道长及沁阳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魏华存字贤安,山东济宁微山人。是著名的养生学家、道教祖师,早年好道,常行道教养生方法,曾在河南阳洛山及湖南南岳等地修持,被尊称为“魏元君”或“南岳魏夫人”。她创立了道教上清派,是继天师道后的重要教派,并出现了以江苏茅山为本山的上清派。魏华存一生不慕世俗的安逸生活,精研道教文化及古代养生学,并将自己的修道炼养心得题名为《黄庭经》,为后人的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对《撰集百缘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文献与词汇的角度对《撰集百缘经》作一番考定。  相似文献   

19.
魏华存 (公元 2 5 2——— 334年 ) ,西晋女道士 ,任城樊 (今山东济宁市微山 )人。持斋修道多年 ,曾为天师道祭酒。她广收道教神书秘籍 ,所著《黄庭经》等书 ,为道教重要经典。道教界奉其为“紫虚元君” ,号“南岳夫人” ,后世奉为“上清派开派祖师”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文赞颂。但有关史料对其记载似显不足 ,修道于何处仙山就含糊不清 ,以致有失实之说。近来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魏华存早年修道于今河南省沁阳市的阳洛山。在这一带居住、活动至少达四十二年之久。其主要道果就在这里取得。晚年才移居江南 ,在南岳衡山飞升。故说 :魏华存得道…  相似文献   

20.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书中作者的思想主张、对曹魏政权的矛盾态度以及书中记载的有关历史情况等内证,认为本书成书于曹魏正元年间,其作者是一位与张鲁政权有密切关系的人。本文在此基础上,还就《黄庭经》的作者,楼观道派的起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