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刘宠在会稽郡任太守时"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治",因政绩卓著被调到朝廷升任将作大匠(主管全国工程建设和手工生产部门的最高长官)。在他即将赴京履新之际,会稽郡治下的山阴县(邪若山)深山老林里来了五六位老人,专程赶来为这位已卸任的刘太守送行。老人们每人怀揣一百钱当面赠给刘宠,为  相似文献   

2.
陆逊荐淳于式三国时,陆逊曾出任在海昌屯田都尉并钦县事。陆逊在这(?)部伍东三郡,以强者为兵,令赢者种地,得精兵数万,肃清了当地恶势力。陆的下属会稽太守淳于式认为这是滋众扰民,即上书孙权告发陆逊。陆逊后来视察了会稽郡,回来向孙权称赞淳于式为好。孙权说:「淳于式说你的不好,而你却推荐他,为什么?」陆逊对答说:淳于式意图休生养民,所以反对  相似文献   

3.
却还是不却     
正盛情难却,似乎已成真理。如今,很多人就是打着这样的幌子,中饱私囊,还美其名曰"却之不恭"。刘宠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刘渫受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就成了牟平县人。刘宠的父亲刘丕,博览群书,被人们称为"通儒"。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通晓经学被荐举为孝廉,被光禄署察举为"四行",后授任东平陵县令,他为政因仁爱惠民而受到吏民的爱戴。后因母亲  相似文献   

4.
优雅的姿态     
正东晋时,南阳人刘柳好《老子》,喜欢清谈,这倒也没什么,在那个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令人意外的是,他刚刚就任会稽太守,就要找人清谈,而对象竟然是一个寡居的女子。这名女子名叫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媳。谢道韫是个才女,在她小的时候,有一天下起大雪,叔父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兄弟谢朗抢先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她摇头,回答说:"未若柳絮因风  相似文献   

5.
正王献之简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去世后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  相似文献   

6.
正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轻贱     
正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虽然享有盛名,但待人却极随和。71岁那年,沈周居住的苏州城来了一位姓曹的新太守。曹太守是个爱附庸风雅的官僚,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征召当地画匠,装修太守府。本来沈周年事已高,而且在当地颇有声望,可以不应征。但太守府有个嫉恨沈周的小吏,故意  相似文献   

8.
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苏轼,在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二十四岁时就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一到任即逢天旱。为顺应民意,他写好祷告天地的祭文,与太守一起斋戒沐浴,十分虔诚地敬告神灵。并派专人登上太白山,于龙湫取回一钵“龙水”。他和太守在庙前对天祈祷,不知是凑巧还是精诚所至,竟然连续三天降下喜雨。然而,还是这个苏轼,一次途中遇到兵卒中邪,在终南山下脱得一丝不挂,口吐狂言,不成体统。随从告诉说这是“冲撞了山神”。苏轼让人给他穿上衣服,他立即撕掉,仍胡言乱语不止。苏轼无奈进入路旁的山神庙祈祷道:“……随行一兵狂发,…  相似文献   

9.
正步骘是三国时期临淮淮阴人,当时正值乱世,他到江东避难,结识了广陵人卫旌,因为生活贫困,两人就一起种瓜来养活自己。会稽人焦征羌是郡内的豪门贵族,他是个傲慢无礼的人,打男骂女、欺行霸市,还纵容手下的门客任意胡为,因此大家都很害怕他。步骘和卫旌在他的地盘谋生,担心他会来找  相似文献   

10.
贾思勰(xié,音协),我国古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的生平已不可详考,约北魏末期人,曾做过高阳太守。他到过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农业生产情况,约在公元六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撰写了《齐民要术》一  相似文献   

11.
乔太守错点鸳鸯谱,歪打正中以后,远近出名,*天本辖区的四名书生,携带妻子共八人,分别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往衙门嘻弄乔太守,一阵惊堂鼓后,乔太守升堂坐定,命行役带上众人。八人上堂,连忙跪拜说—r小的们昨夜在*起聚会,喝了*些酒,不知怎的,准与谁是夫妻也弄不清了,现特来把老爷明断。」「嘻嘻!」乔太守说:「天下哪有这等怪事,明明是想刁难我,不过本太守就是爱断奇案」。乔太守让每人报了姓氏,巡视了*遍,看到李,钱两人装束*样,就问李道—r结婚前,这些人中你常和谁来往?」李回答道—r我常和孙某、…  相似文献   

12.
任公子用很大的绳子做成钓具,又用50头阉割过的雄牛做成钓饵,自己蹲在会稽山上想钓东海之鱼。等了1年没有钓到半个鳞片。他没有灰心,继续垂钓,终于有鱼上钩了。大鱼带鳍扬须,翻江倒海,声如鬼神,千里惊骇。任公子好不容易钓得这一条大鱼。他把鱼晾干以  相似文献   

13.
文翁化蜀对儒学传播的推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郡太守文翁是汉代最早兴办教育事业的地方政治家,他通过选拔基层官吏到京师向博士学习以及修建学官、招收学生入学两项措施,大力推广儒学,从而成功改造了与中原文化异质的巴蜀文化。此举对儒学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古时有位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的时候,顺手把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个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只是一枚铜钱而已,为什么对我这般严厉啊?”县官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  相似文献   

15.
正范冉是东汉陈留郡人,他脾气古怪,喜欢做一些超脱凡俗的事情。他与河内郡的王奂交往非常密切,但后来王奂做了考城县令,王奂几次写信给范冉请他去,但范冉就是不肯去。又过了一段时期,王奂升为汉阳太守,想要离开考城那天,范冉却与弟弟一道,带上麦酒,在路边设摊摆开酒席,准备为王奂送行。可是他一看见王奂乘坐的车马浩浩荡荡来了,就不想上前通报姓名,只是与弟  相似文献   

16.
汪启明 《周易研究》2007,23(1):42-52
本文根据有关《周易参同契》传世史料的性质和时代先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唐五代以前的原始材料”和“宋代以后的考释材料”两部分,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表明,《参同契》成书于汉代,是多人合作而著;其作者的籍贯有会稽说、鲁国说、郐国说,而世传娄敬著《参同契》及“三圣”“异人”等均无可稽考,所谓“鲁国鄙夫”是原文,“郐国鄙夫”不可靠,“会稽鄙夫”一语,不能确证就是吴越会稽。我们发现所言各家,除魏氏外均为齐人,而魏氏所在的会稽这个地名,也是源于齐鲁。所以,《周易参同契》乃是齐人所著。  相似文献   

17.
(2 4 ) 10 4 9页 :“东莞太守 ,晋武帝泰始元年 ,分琅邪立。”按 :考《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尹礼为东莞太守 ,事在东汉建安初。则东莞置郡由来已久。魏仍置东莞郡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黄初中 ,“为常山太守 ,迁任东莞。……在郡九年 ,吏民便安 ,将士用命。”此云“  相似文献   

18.
正东汉桓帝时的刘宽是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司徒刘琦之子。当过刺史、太守。他虽出身显赫,又居高位,但他性情温和,善解人意,为政做人一向以宽恕为主。受到大家广泛的尊重,被称为德高的长者。在他做刺史时,一次轻装外出,下乡考察工作,体察民情,不承想走在半路上,一位地道的农民拦住他那辆牛拉破车的"座驾",硬说这头拉车的牛是他家丢失的耕牛。刘宽笑笑,不与其争辩,让这位庄稼汉心满意足地  相似文献   

19.
正公孙景茂,字元蔚,河北河间阜城人,由于博学多识,被时人称为"书库"。隋朝建立后,文帝杨坚雄心万丈,决心要做个像尧舜那样流芳百世的好皇帝,因而广招贤才,励精图治。由于久闻公孙景茂之贤,就把他请到皇宫恭敬地向他问政,公孙景茂对皇帝的礼贤下士非常感动,遂敞开心扉,言无不尽,他的真知灼见令文帝十分欣赏,当即授予他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太守之职,不久又升为息州刺史。  相似文献   

20.
祭遵是刘秀的一员武将。他执法严明,秉公处决刘秀宠用的小僮,受到人们的称赞,由军市令升任刺奸将军。他作战勇敢,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弓弩射中口腔,穿孔流血,仍然鼓励部队奋战,终于克敌制胜。他足智多谋,用断绝粮道的办法打败了占山为寇的张满。有一个反叛的涿郡太守张丰,在被活捉以后,扬言自己是真命天子,显示手肘上系着的一只五彩囊说;“肘石有玉玺。”祭遵不信邪,用铁椎击碎囊中石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