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道家是既远古又全面,既正确又广博的学说。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出类拔萃,把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学理,尽皆概纳其中,包罗了道学、哲学、经济、政治、军事、生物、伦理、天文等各种学说,俨然一部微型的世界百科全书。我这篇文章的编写目的,是引起广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宗教家的关注,掀起广泛探研《道德经》的兴趣,促进认识道教在世界历史潮流中的伟大意义。二、道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她始源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的读书人,皆崇尚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称他们为道家。中国汉唐两代,道家思想像春风化雨,普及民间思想领域,形成蒂固根深。汉人和唐人的美名,来自此两个推行道治,因而武功最为强盛的朝代。在中国宗教信仰中,唯有道教,独一无  相似文献   

3.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概念。老子将“道”视为根源性的存在,宇宙万物包括生命均根源于此。“道”在《道德经》里被提升到了天地之本的高度,获得了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是道教最高经典,又称《老子五千言》,由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主要论述了“道”和“德”的含义,强调“自然无为”、“长生久视”等内容,道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被道教视为圣经,言简义丰,涵盖百业,堪称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凝炼。“出于史官”的老子,在春秋末期诸侯国连年征战的背景下,通过“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而在战争问题上所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构成了道教战争观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7.
谈《老子》中的“柔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乃春秋末期人,其书《老子》在后学弟子的不断补充下,完成于战国前期,但是《老子》的主纲及绝大部分篇章为老子所作,这点当无疑。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和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后人多做注疏诠释,仅《道藏》中就收入了五十多种。它既是研究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瑰宝,又是两千多年来帝王、贤达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在法典。《老子》一书是站在宏观整体的领域,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8.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9.
徐佳 《中国宗教》2023,(9):64-65
<正>《南华真经》,即《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是中国哲学和文学的代表作,也是道教的重要经典。因庄子在道教中被尊为“南华真人”而得名,与《道德真经》《周易》合称“道教三玄”。《南华真经》所阐述的“神仙学说”,历来被后世道教所继承和演绎,其中关于“道”的描述、神仙形象和仙境的描写、修身养性的方法等,都对后世的道教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华真经》的长生久视理论,是道教“仙道贵生”思想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第六章教理教义一、道《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也以《道德义》作为开宗明义第一义。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名教呢?就是因为他们对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道”字通常当“道理”讲,但老子所说的“道”并不同一般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