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既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又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它内含着权利和责任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其中的责任不仅是"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使命和特定内容,并规定着妇女在此期所争权利的性质和价值,遂被妇女视为获得自身解放、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只有认识到"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内含着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才不至于作出片面的乃至错误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妇女解放是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议题。1919年11月,湖南长沙出现了因抗拒包办婚姻而自杀于花轿内的"赵五贞事件",一时间社会舆论聚焦于此。青年毛泽东积极介入这一事件,连发9篇评论文章,体现了他的妇女解放思想。基于对赵五贞事件的思考,青年毛泽东主张:打破封建礼教、倡导恋爱自由;改造社会制度、健全妇女人格;推进教育平等、转变妇女观念;实现经济自立、组建妇女组织。青年毛泽东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求解基本勾勒出日后毛泽东妇女观的整体面相,具有源发性意义。这些思想经过发展凝练,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方法借鉴,也成为广大妇女维护自身权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从当代中国实际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出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面对的政治伦理关系主要有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和政党关系,其中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首要政治伦理关系,这一首要政治伦理关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即党群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伦理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5):147-152
"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觉悟,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早的伦理启蒙,从孝慈伦理,到"孝"治天下,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理想,其文明精髓是追求人的终极关怀。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难题之一是"超载老龄化",它使原有的家庭-社会-国家伦理实体的有机体系面临解构,老龄人难以透过"孝"的自然伦理安全系统达到伦理上的终极回归,因而难以完成伦理型文化背景下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即终极伦理关怀。老龄化社会期待孝道伦理的新启蒙,在孝道传统的回归和创新性发展中学会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学会伦理地思考。  相似文献   

5.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如何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治理经验,在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传统与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文化的有机互动中,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政治伦理范式,实现中国政治伦理的结构性转型,需要学者深入古今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的纵深之处,剥茧抽丝,作出深刻的学理探究和鲜活的现实解读.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靳凤林教授新作《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一书,在解析和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彰显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对社会生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政府职能的设定、政府规模的大小和政府管理方式的选择都取决于政府的角色定位。要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就必须在新的政治伦理语境下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审视。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在四个方面角色的转变:从干预型政府向引导型政府的转变、从无限型政府向适度型政府的转变、从领导型政府向参与型政府的转变以及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新冠疫情面前,伦理学的重要意义是锻造或阐释自身的概念,以便让人类社会透过冷酷病毒对于生命的摧毁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价值、尊严和权利。疫情给人类一个反思生命和伦理的历史机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中的“关怀”可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启一条伦理路径。源于女性关怀体验的关怀伦理是道德情感主义传统的当代延续,这一传统在当代道德生活中愈发具有影响力,它相信道德起源和基础在于人类的道德感和同情心。与关怀伦理相似,儒家伦理也强调“仁爱”是上天赋予人的固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爱他人、爱天地万物的情感,并且主张通过“和”来实现“共生”的目标。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生命关怀共通性可以证明:人类社会具有一种普遍的道德或者人性,这便是出于道德情感的对于他人的关怀。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当理性计算冰冷地把人类社会隔离开来之时,关怀能以自身的伦理路径温暖世界。  相似文献   

9.
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政治伦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政治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时政治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导向、规范和终极价值关怀的意义。政治的正当性在于谋取人类“优良的生活”。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围绕政治的正当性问题而展开的人类政治的价值选择和伦理结构是政治伦理的主体内容。人类生活在由政治支撑着的社会框架中,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以及政治行为主体伦理,是现代政治伦理构成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际政治伦理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理价值取向。西方国际政治伦理主义在一战后、冷战时期、冷战后经历了不断的历史演进过程,围绕人性与道德、战争与伦理、人权与正义、生态变迁与伦理法则等国际性问题,展示了独特的伦理关怀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工农劳动妇女为主体,代表和符合大多数妇女利益的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它的最初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向警予同志。她是我党早期妇女解放运动最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的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是中国女界报晓的第一声。本文就向警予同志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贡献作一探讨。一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有个发展过程的。早期,她以为女子不能得到解放,“完全是识字能力的关系,“所以归根结底的希望,仍离不开教育。”①因而早期,她致力于办学。…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人际间的是与非,人性中的善与伪显得分外立体.疫情防控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伦理关怀需要肯定与弘扬,而暴露出的问题则需深入反思.纵观人类的灾疫史不难发现,看似自然灾害的瘟疫但其实问题的症结往往在人类自身,若要实现疫情的有效防控需要从根源上解决人的问题.疫情下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是工具理性主义思维的后果,需要用价值理性和伦理关怀加以克服和矫正.以爱为归依的行为表达是人价值理性的主张,而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共鸣、共情、共生则是伦理关怀的彰显.在科学防控疫情的过程中,面对诸多的伦理两难,需构建克服工具理性主义、彰显价值理性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界颇有影响的内尔·诺丁斯的伦理关怀理论,以女性主义视角构建无性别差异的关怀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特别是把关系性作为关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对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强伦理关怀,积极构建良好的关怀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良好关怀关系的构建着力于建立信任,落实于履行责任,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做好伦理关怀,全社会增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怀能力,人类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视野的全球伦理关怀的作为,这些正是把关怀作为变革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一种理想来追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施中国"强起来"战略和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盘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该制度优势符合制度的性质,包括"外在优势"和"内在优势"。"内在优势"是科学性与善性的内在结合,其中的善性表明中国制度蕴含着政治伦理。该政治伦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中内生的,它以美好生活为道德理想,以秩序和发展为主要伦理价值,对于中国制度优势的发挥起着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中的工作伦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伦理是指员工在组织中对职权行为和人际互动的价值判断,包括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反映这些态度和价值的外在行为。文章从工作伦理的概念形成、结构与测量、相关实证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等5个方面,对目前组织中工作伦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指出了工作伦理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专注”和“动机移位”由关怀伦理学家诺丁斯提出。“专注”指的是关怀者全神贯注于被关怀者的伦理关系;“动机移位”指的是因关怀者将自己的行为动机转移到被关怀者身上而产生关怀关系。当关怀者专注于被关怀者,且两者的动机达成一致时即能产生适当的道德判断。以道义论、美德论等西方伦理定位儒家伦理往往产生困难,因为儒家伦理在进行道德判断时,需要综合评估动机、结果等因素,不能由单一条件决定儒家伦理系统。然而,关怀伦理学的专注和动机移位却足以说明儒家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所考虑的复杂因素,由此可以形成有别于以往的儒家伦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GDP崇拜到GNH关怀,是两种发展观的转变,其实质就是对幸福的一种崭新诠释和评价标准的转变。GDP崇拜其实质就是唯效率崇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道德的困惑和系列社会问题,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极组成的GNH关怀发展理念,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理念,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政治伦理建设,紧紧围绕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必要""何以可能"这一政治伦理建设的主题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现实逻辑统一起来,不断丰富政治伦理价值理念,不断推进政治伦理制度化,不断强化政治正当性,不断提升政治主体德性,为新发展阶段开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新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女权理论诉诸契约论,试图以普遍契约消除自然状态和政治国家的区隔,把自然状态人们所具有的权利带入政治国家,将女性从没有政治权利的家庭女仆变成参与政治国家的女公民,以实现男女平权、妇女解放。但契约论者所讲的天赋人权其核心是财产权,其主旨是论证人们对财产占有的不平等。晚年恩格斯以两种生产理论对妇女解放问题做过系统论述,他认为,妇女在政治国家中的无权状态不过是妇女在私人领域、市民社会屈从地位的反映。个体家庭及父权制的真实根基是财产私有制。要实现男女平等,要使妇女真正走向公共空间,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废除私人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