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智德性辨     
亚里士多德将灵魂的理性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科学的部分,一是计算的部分.灵魂的科学的部分是关于不变对象的,形成的是普遍的理论知识,亦即intellect.灵魂的计算部分是关于可变对象的,它主要是实践智慧,亦即intelligence.Intellect与intelligence有着种类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但是,近现代认识论流行的教条却忽视两者的差别,正是在理智主义的传奇的影响下,人们使用intellectual virtue翻译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与灵魂的理性部分相对应的德性.理智主义的传奇反映在伦理学中,表现为伦理学忽视实践智慧,道德被简化为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2.
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的关系问题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理智主义立场只是一般地坚持并主张了理智德性在道德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但是,却很少讨论到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之间的具体关系,尤其是理智德性中五个主要的环节在道德选择过程中各自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和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与文本紧密结合的深入而具体的论证。从这一理论需要出发,通过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文本的深入分析和诠释,可以论证存在于亚里士多德的理智德性各环节之间的体系性的关联,尤其是明智在沟通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一般和具体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感悟平等     
“平等待人”“人人平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长期流行的一些口头语,激励人们学会豁达大度,笑对人生。这里有一则托尔斯泰接受“茶钱”的趣事。  相似文献   

4.
在反对生殖性克隆的诸种理由中,尊严论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道德主张.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基本共识是,基因组被他人预先决定会导致克隆人的尊严被贬损.尊严论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基因被决定为什么会导致尊严被贬损.一般情况下,纯粹工具性的克隆意图,会导致克隆者将自己的自由意志强加于克隆的自由意志之上,从而导致自由意志主体间的对等性的破缺,使克隆人的尊严在原初意义上就被贬损.但是上述情况不能涵盖所有的克隆意图,在其他情况下,克隆人的尊严是因为自由意志的实现受到限制而被侵犯的.  相似文献   

5.
董波 《世界哲学》2017,(4):102-108
最佳政体概念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划分为六种:王制、贵族制和公民制为正当政体,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为变态政体。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也有人把最佳政体分别解释为这六种政体中的某一种。然而,只有在最佳政体中公民们才有可能实现德性基础上的平等,共同追求有德性的生活。最佳政体与六种政体的差异正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独特品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从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看获取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之正义乃是人类的千古困惑.获取正义之原则必须而且只能从社会主义社会理念中导出,该理念是: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而平等,没有贵族,没有特权,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公共职位向所有公民开放,人人有权选择并努力实现自己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在此理念之下,自由与平等之关系是:公民之间的平等是基于自由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理念下的获取正义包括:每个公民都有从自然资源中获取收益的社会权利;合法的市场交易所得;其他合法途径,如遗产继承、馈赠等.任何一个认同社会主义社会理念的人均不赞成公共财政充当劫富济贫的"佐罗"角色,但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从自然资源的收益中获得生存资料乃是政府之责任、公民之权利,税收资源的主要功能是创造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本民族的集体安全、满足公共事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优雅社会--读马伽利特的《尊严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伽利特在《尊严的政治》一书中 ,呼吁要消除国家机构可能存在的对弱势族群及其成员在精神、心灵上的侮辱与伤害现象 ,建立一个优雅的社会。马著的主题及其所引发的论争涉及到当代西方政治伦理学一系列重大的前沿性课题 ,如 :平均主义 ,对人的尊严的认可 ,两种自由主义 (或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 )之争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如何理解认同性 ,如何处理不同族群、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8.
赵柯 《现代哲学》2020,(2):94-98
施特劳斯批评现代自由主义放弃了对德性的追求,不再把自由与德性联系起来。以霍布斯为视角批评现代自由主义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指出,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霍布斯修正了西方传统道德法则,用有利于和平的习惯取代了传统意义上有利于灵魂完美的德性,造成节制等严肃德性的丧失。以古代自由主义为视角批评现代自由主义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指出,自由的原初含义是追求德性,古代自由主义追求德性,但现代自由主义不再将自由与德性联系起来,甚至不再认为自由与德性有何联系。施特劳斯表明,现代自由主义对德性的弃绝是坚定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伦理思想总体上可归结为一种权利伦理学;“自由优先于德性”是罗尔斯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个原则以“自我优先于目的”为形式根据,以“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为质料内容。罗尔斯权利伦理揭示了现代自由社会的道德特征和道德要求,提出了诸多新的伦理理念和伦理观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由、平等问题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都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可以相互会通、参照的空间。该文主要以19世纪法国自由主义理论为例,对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与近代自由主义做一平行的初步考察,旨在说明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但往往被人忽视的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明显的自由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康德终生关注人,尤其关注实践意义的人。在实践论范围内,他把人放置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上帝诸多关系中去加以审视。人与自身的关系其实就是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理性独立于并超越感性之自然从而争得自由,才有道德,才成其为人。于此,康德强调此种独立与超越之自由,强调理性自律的道德价值。人与他人的关系就是理性与理性、自由与自由的关系。理性与理性、自由与自由乃是基于道德之上的人格平等的关系,是诸多立法意志的平等关系。于此,康德强调人格之间的平等,强调理性立法的人格尊严。人与上帝的关系就是意志个别与意志一般、理性个别与理性一般的关系。康德引出上帝旨在解决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即至善问题。在康德看来,上帝乃是理性自身的一种主观设定,人对上帝的信仰不过是理性对自身设定理想的信仰,即对正义的信仰。于此,康德强调正义,强调理性战胜人类自我、调整社会的理想。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康德实践意义之人的真正内涵就是理性自由、理性平等、理性正义。康德大讲理性乃其一大贡献,但只讲理性又为其不足。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此,才有人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之说。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伦理思想总体上可归结为一种权利伦理学;“自由优先于德性”是罗尔斯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个原则以“自我优先于目的”为形式根据,以“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为质料内容。罗尔斯权利伦理揭示了现代自由社会的道德特征和道德要求,提出了诸多新的伦理理念和伦理观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德拉-沃尔佩认为卢梭和马克思在平等主义论题上具有继承性关系,因为此论题中卢梭的“相称性平等”“平等主义自由”与马克思的“权利应当是不平等的”以及“按需分配原则”等具有高度相似性。但是,他忽视了马克思的分配原则和卢梭的按贡献分配原则的本质差别,而且对“人身差异”的理解过于宽泛,甚至将自己所主张的“平等主义自由”冠名给卢梭。由此,他的论证无法充分说明马克思是卢梭平等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德拉-沃尔佩对黑格尔主义的敌视,对卢梭思想的偏爱,以及由卢梭转向马克思的相关研究经历或许是导致他误判二者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对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与维护.然而,自由与平等本身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分别代表着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内在地相互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主要表现为知识专有与平等接近的冲突、知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财产自由与财产平等的冲突.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法消除的.知识产权只有根据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17.
孟子对四端之心的思考,是为德性与人性的成就寻求一个最终的理据性支持。孟子言性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努力将原本表示与生俱来之禀赋的性,转化为抽象的对于人之应是的回答,此回答呈现在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中而不表现为某种预先确定的本质。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并规定了人性发展方向的,就是被视为良知良能的四端之心。从后果角度可被评价为善的心之四端,只是德性养成的潜能或才,而如果希望真正实现有德性的人格,则还需要扩而充之的修养工夫。与康德的理性主义相反,孟子所谓四端之心是德性的非规范性依据,其构造更接近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的传统。而围绕心所可能建立起来的所谓本体论问题,实际上出现在更为广阔的儒家为己之学问题域内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论战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战,这一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的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的涵义是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的争论,从一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的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真道对平等自由问题的广泛关注,是中国哲学发展到宋金元时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而倡导三教合一的全真道能够迅速崛起、发展,同王重阳开创的被七真光大的思想主张密不可分。考察新兴道教派别的精神创造的内容,将是揭示中国哲学与宗教发展成长进程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的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的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的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的方向更为明确。其三,这一时期又有人对利己主义有所批评、矫正,这对近代道德革命向健康方向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