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保障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保障制度自1883年起诞生一百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具有深厚伦理意蕴的制度体系.李建华等认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条例,无论其形式如何,其实质内容都是再现、确认和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是对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排列组合,将利益冲突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寻求利益矛盾消溶化解的途径[2].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既有文献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界清晰了解其发展现状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
执政伦理关涉到执政党对执政正当性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执政未来性的预期判断,具有宽容性、制衡性和有序性等伦理属性。执政党对公权力的遵循与服从不是出于阶级意志,而是受制于正义的约束,正义理应成为执政伦理的主旨。从学科的定位看,执政伦理属于政治伦理,但是它并不是着重研究政党伦理的道德构成及其培养的方式,而是对执政的制度构成、性质及其建构所依赖的伦理价值进行研究。因此,执政伦理还应是一种制度伦理和公共伦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伦理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具有鲜明的伦理特性。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曹信邦 《学海》2014,(2):114-118
社会保障制度是权力资源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制度安排,具有政治的属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属性是由社会保障制度所要解决的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的本质和解决冲突的手段决定的,社会价值的判断、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制度制定的政治模式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政治属性。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属性有助于社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目标实现,有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发展,也有助于政府社会保障理念的转变。需要通过社会保障立法规范、社会保障参与主体多元化和政府道德约束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属性加以制衡。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伦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前期的理论工作必须准备充分并阐明清楚方能真正确立基本的研究主题。这些理论准备工作涵盖社会保障伦理研究对象的界定、社会保障伦理逻辑起点的明晰、社会保障伦理研究任务的确立、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社会保障伦理的学科归属等。对社会保障伦理分析框架的细致探讨有助于对社会保障伦理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社会保障伦理后续研究的有序展开,推动社会保障伦理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管子》制度伦理包括制度设计伦理和制度运行伦理。《管子》制度设计伦理以其天道观为哲学基础,以趋利避害为人性依据,以实现霸王天下为终极价值目标。《管子》制度运行伦理以君主为制定和管理制度的主体,以严格遵守制度为制度管理的基本规范,以建构行政监督伦理规范、形成完整的官吏任用体系及运用赏罚手段为制度实现保证,以坚守信用、公正、廉洁为制度运行基本伦理原则。《管子》的人性论及实现霸王天下的价值目标决定其制度伦理相比德性伦理而言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中的人性假设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健 《道德与文明》2010,(4):119-123
制度伦理与人性假设是密切相关的.性恶论是西方文明中的基本人性假设,早期崇恶制度伦理的起源即是以此为基础的.近代社会契约理论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形成,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了人性假设理论,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至善性进行了探索,到了现代,有限理性主义一定程度上又复归到崇恶制度伦理上.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折射出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应当是:利己和利他结合、经济和道德一体、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伦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伦理的高度凝练,它对伦理关系、伦理行为和制度伦理的和谐程度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谐伦理关系是和谐伦理精神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谐伦理行为是和谐伦理精神的"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是和谐伦理精神在人们行为方式上的体现.和谐的制度伦理不仅对和谐伦理精神的实现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而且是和谐伦理精神转化为现实行为的价值导向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财产申报制度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从制度伦理看,财产申报制度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有机统一;从法伦理看,财产申报制度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财产申报制度的伦理设计分为制定前的伦理预设、制定中的伦理考量、制定后的伦理监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仁性即是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仁性有两个来源:一是生长倾向,二是伦理心境。这两个来源的性质不同:生长倾向来自天生,是人的自然属性;伦理心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是人的社会属性。生长倾向是仁性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它,没有办法说明伦理心境以什么为根基的问题,更无法证明成德成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伦理心境是仁性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个研究的枢纽。失去这个枢纽,既无法划分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也无法解释生长倾向在发展过程中何以能够成为道德的根据,更无法回答同样是人,但其仁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何以会有不同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生长倾向在正常情况下一定会发展为伦理心境,伦理心境也一定要建立在生长倾向的基础上。二者只是一本,不是二本。无论是生长倾向还是伦理心境都具有先在性,正是这种先在性保证了仁性可以成为道德的根据。在这一根据中没有恶的位置,恶只是善的缺乏。  相似文献   

11.
制度伦理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度伦理”概念的不确定性和理论的分歧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制度伦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应用。目前关于制度伦理的歧义 ,均与论者所依据的理论背景和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有关 ,并无本质的不同。根据制度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理解和规定制度伦理 ,它主要应包括制度中所蕴涵的伦理目标即制度中的伦理 ,以及一定道德要求的制度化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伦理研究在5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次高潮,表现出以婚姻家庭研究为主,以道德实践的要求为动力的基本特征.中国性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对性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爱情、婚姻及家庭道德以及当代中国性伦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现阶段,应当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加强对性权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性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决策的伦理含量指向政府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有效提升能够推动政府更加廉洁、公正、高效、为民,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基于"2017年全国道德发展状况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社会大众对政府决策伦理含量判断方面的共识及不同城乡属性、职业阶层、教育程度群体对政府决策伦理含量判断的差异进行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大众对政府在决策中的伦理角色、政府决策的伦理过程以及伦理感知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而对政府决策中社会行动主体的伦理角色判断、政府决策的伦理评价以及政策效果的伦理感知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当代医药文化是科技、经济与人文一体的复杂系统,其伦理精神应当集焦点于人,以实现医药科技为人的基本价值和目的;伦理精神是医药文化内在制度的核心,医药行业的良好秩序依赖于伦理精神及基于它的合理制度。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面临被“解构”的医药文化伦理精神建构更应侧重伦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与德性共行,共同促进我国当代医药文化伦理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家的责任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伦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本身的伦理;一是制度中人的伦理。所谓制度,也可以说就是有一套实力和观念支持的持久的、不断在重复实践的、人们可以对之有合理预期的规则。这些规则本身可以具有道德涵义。政治制度是所有制度中最重要的,构成社会基本结构的主轴。制度固然也是由人的活动构成,但“制度本身的伦理”强调的是对制度的总体判断,是综合了所有人的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产权伦理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和基础。作为调节人们之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产权伦理既是一种制度伦理 ,也是一种行为伦理 ;它主要由产权占有伦理、产权使用伦理、产权收益伦理、产权交易伦理构成。产权伦理对社会产权制度的选择和产权运行的绩效 ,以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条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慈善行为往往会在谋利动机的影响下出现不符合伦理要求的情况。然而,企业慈善行为符合伦理合理性具有应然性。这种应然性包含在企业慈善行为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之中。从本质看,作为道德行为的企业慈善行为应该符合自觉主动性、平等性、非牟利性的利他性等伦理要求;从特征看,企业慈善行为也应该符合慈善内涵所蕴含的普遍仁爱、自觉主动性、非牟利性的利他性等伦理要求;从社会功能看,企业的慈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保障功能所蕴含的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所有人的仁爱等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恶”,其不仅在现实层面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在社会发展目标上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在心理层面影响人的幸福感知,从精神层面动摇国家和民族的伦理基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从伦理学视角看,其形成原因一是制度设计内蕴的伦理缺陷所致,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衍生出贫富差距,政策倾斜造成地区之间、居民之间贫富差距拉大,行政性行业垄断导致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缺失使得反贫困乏力等;二是非制度性因素的道德失范,如权力腐败和非法致富,贫困亚文化的道德惰性等.消除我国贫富分化现象应注重制度伦理建设,匡扶社会正义;秉持“善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培养贫困群体积极的自我体验,引导其主动增权.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