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崇信五台山,视其为“圣山”、“灵山”,对五台山佛寺建造予以不同程度的扶植,遂使五台山形成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群。目前五台山保存有中国唐、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七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台外21座,台内47座。台内寺庙中,有黄庙8座、青庙39座。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 :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 ;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 ,式样最全 ,历史也最悠久 ;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 ,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 !值得欣慰的是 ,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 ,这就是今年 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 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 (上…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今年元月27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的音乐厅,来自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中国五台山佛乐团”演出了传统的五台山佛 乐。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乐曲和他们精湛的技艺,不但使观众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也使有幸聆听到他们精彩演出的人们看到佛教文化在祖国大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 继承。 值得指出的是,以往代表中国佛教音乐 出访的艺僧和佛教音乐家们,大都是古稀老者,许多关心中国佛教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的人士曾担心中国佛教音乐后继无人。这次 出访的五台山佛乐团,全部由年轻一代组成, 这些小沙弥平均只有十四五岁,其中最…  相似文献   

5.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这就是今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册)。  相似文献   

6.
学诚 《法音》2010,(9):5-6
<正>(2010年8月29日)无论是"天下名山僧建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都形象地描述了名山与佛教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因分别为文殊菩萨、地  相似文献   

7.
正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汉传和藏传佛教并存。一段时间以来,五台山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乱烧高香、粗香、贵香,乱请所谓"龙袍",假僧假道四处游荡,乱设商业摊点,等等。这些问题干扰了五台山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和旅游秩序,影响了社会公共利益,抹黑了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形象。山西省委、忻州市委高度重视五台山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多次深入五台山进行调研指导督促宗教工作,省委常委会先后5次研究五台山工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文学中,与五台山文化相关的意象非常丰富,既有文殊显现事象、清凉山文殊道场景象,还有大量的五台山僧、"五台宾"等人物意象,长松、琵琶、蟠龙等物象。唐宋文人通过它们表达对文殊智慧的崇拜、礼赞和对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民间佛道融合的世俗化信仰观念。这些五台山文化意象在后人反复使用和不断传播中,对丰富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象、内涵以及扩大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僧成寻少年时即有巡礼五台山之志,年近60,此念弥切。上奏天皇未得特许后,终不顾艰难险阻,"唯寄恳望于五峰之月"。巡礼五台山是成寻访宋最重要的因素。成寻入宋后,特别是巡礼五台山期间所受的优遇,促使他派弟子充当中日两国信使,宋日朝廷关系断而复续。成寻入宋及巡礼五台山为后辈日僧所仿,所受优遇是宋廷对日友好的昭示,吸引着更多日僧入宋朝圣并巡礼五台。就成寻入宋及其对中日交往的影响而言,佛教圣地五台山所起的作用殊为关键。甚至可说,一切皆因五台山而起。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宗教尤其是佛教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的传入,随之而来的是科学观念与宗教观的碰撞。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思潮中,中国佛教走向了复兴。之所以能够复兴,这其中既有社会根源、内在思想根源也有时代契机的作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是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背景下发生的,佛学研究热潮的带动、庙产兴学背景下的僧教育改革以及传统丛林佛教向人间佛教的转型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一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和自然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俗话说"世间好语书言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就反映出这一点来。自然作用造就了五台山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屈窈窕、叠翠回岚的景观;佛教文化则成就  相似文献   

12.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佛教最繁荣的时期,而当时佛教名山胜境,则首推五台山。在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了武宗反佛之外,其余都是崇佛的,对五台山佛教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尤以太宗、高宗、武则天、代宗、德宗、宪宗、文宗为甚。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密宗、律宗、禅宗的名僧,纷纷到五台山活动,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远自日本渤海、新罗、罽宾、乌茶、摩伽陁等国的僧人,慕名专程来求法巡礼.国内的善男信  相似文献   

14.
董鑫 《五台山研究》2021,(1):54-57,64
五台山在东亚佛教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要归功于它在汇聚与传播佛教思想上的卓越功绩,还要归功于它所输出的"五台山圣地观"对整个东亚佛教圣地形成模式的影响.这其中以日本的灵山信仰最为明显.作为整体的"五台山圣地观",至迟7世纪后期传入日本,通过以菩提仙那为代表的入日弘法僧的推介、以圆仁为代表的入唐求法僧的弘扬,在日本广...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七月,我受日本中国佛教研究者访中团的盛情邀请,代表五台山研究会,陪同该团去五台山进行了参观考察。该团赠给我会一本日文中文对照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并言“请予指正”。今就该书第五部分中的一段中文,予以点校,以供学界参考,兼答该团之嘱。《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五部分中的一段中文曰:景德三年,予知银台通进司,有日本僧入贡,遂合门之。僧不通华言,善书札,命以牍对,云:“住天台山延暦寺,々僧三千人,身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国王年二十五,大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的佛教香花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人类学田野调查到的佛教音乐实态,分析了这一佛教音乐与五台山佛教的联系,以及佛教香花作为教僧系佛教音乐孑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为需要建立完整系统地佛教音乐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的佛教绘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从最初传入时期沿袭印度、西域的画风,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国吴画家曹不兴通常被称为中国"佛画之祖",他的绘画主要传承了西域的佛画艺术。南北朝时期,佛教画家名家辈出,其中尤以梁代张僧繇、北齐曹仲达最为突出:张僧繇"善图塔庙,超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2,(3)
本刊讯今年以来,在国务院有关文件下达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和协助下,一批定为佛教活动场所的寺庙,将逐步由佛教界自己管理,健全寺庙管理体制,做到庙像庙,僧像僧。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资料记载 ,在内蒙古地区流传的藏语系佛教已有 40 0多年的历史。最近在为《喀喇沁文史·宗教篇》整理查阅有关资料时 ,发现其中有几处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 ,经与当地老喇嘛了解核对 ,撰写了这篇短文 ,从几件小事里具体反映了从 1840年以后至 1945年以前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 ,蒙古族与藏语系佛教的关系 ,以及蒙古族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与五台山的联系。五台山的翁卜翁卜是受庙仓或佛仓喇嘛的指挥 ,管各种事务的喇嘛。如庙仓中管理牛马羊群、土地经营、买卖、建筑工程的监督等 ,都有专管的翁卜。五台山寺庙众多 ,1945年以前黄庙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