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行为是指母亲为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及培养、训练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常规等行为的总和。本研究采用母亲抚养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对1064名1-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结构是影响母亲抚养行为的重要变量,主干家庭的母亲的抚养行为在总体上优于核心家庭;(2)家庭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亲的抚养行为;(3)不同年龄儿童的母亲在避免儿童受伤害、训练身体动作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等抚养行为方面具有明显差异;(4)母亲的年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儿童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抚养困难: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困难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变量.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抚养困难量表和家庭情况调查表对选取的572名1~6岁的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抚养困难具有一定的因素结构,分别从儿童侧面和父母侧面抽取的5个和6个因素的累积解释率为57.90%和60.88%,与预试的结果是一致的.对可能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的考察发现,家庭类型、母亲受教育水平、职业、生产时母亲年龄和孩子的性别等是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性别与父母期望的一致性、母亲生产时是否顺利、父母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多少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困难没有显着影响,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隔代教育”已成为“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隔代教育对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双刃剑”效应。生物进化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理解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角色紧张和角色强化理论可以加深隔代教育对祖辈影响的认识。未来研究应明确隔代教育的定义和类型, 控制边界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 并进一步推进隔代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也是亲子关系领域中研究最早、最富有成果的一个方面.该文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在儿童社会化研究中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重要成果,文章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历史发展视角,对20世纪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的趋势,揭示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最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对507名深圳和北京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深圳归侨生与非归侨生在“法律规范取向”上差异显著。深圳男女中学生在“金钱权力取向”、“爱情取向”和“家庭取向”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正义公理取向”维度上,深圳中学生和北京中学生差异显著,在“从众取向”、“家庭取向”和“公共利益取向”上,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问卷法对7省市958名中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总体生活满意度;(2)男生在身心状况和学习状况两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高一学生在物质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在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二,在学习状况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在社会发展与国际政治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三;(3)价值观中的金钱权力、法律规范家庭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各因子对物质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法律规范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和外貌自我对身心状况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法律规范、家庭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和外貌自我对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金钱权力、法律规范、家庭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理想自我、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对学习状况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金钱权力、法律规范、家庭、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学习能力自我对社会发展与国际政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应用已从科学家的实验室步入生产领域、交换领域、管理领域、教育领域直至家庭生活领域。美国学者理查德·伊什乐曾预言,到2000年,“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机,儿童的教育将开始于家庭,并从那里延续下来。大部分学生运用这些电子产品在家庭里进行学习。”“教育的决策人和教师们,应该努力使80年代,乃至未来的年青人,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不管他的预言能否实现,但有一点可  相似文献   

9.
“借精生子”与人类辅助生殖问题既有交叉又有不同之处。指出“借精生子”领域存在的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不高、执行不力、有相法律法规衔接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法律、提升规范效力层次,从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加强法律规范的执行力度,从而完善调整“借精生子”现象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祖父母角色的相关研究。生命全程理论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架构及方法指导。研究表明,传统的祖父母角色对家庭职能的良好运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而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祖父母肩负起了抚养孙辈的责任,这种代理父母的责任给祖父母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并由此造成祖孙关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对父亲、母亲抚养压力的影响及夫妻亲密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儿童问题行为问卷、抚养压力量表和夫妻亲密量表对3164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测查。研究发现:(1)母亲抚养压力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父亲抚养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夫妻亲密调节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作用,夫妻亲密越高,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预测作用越强,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通过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间接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制度不但未能实现其设计功能,还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许多人都认为建立家庭医疗账户是个不错的选择.曹永福和范瑞平两位教授更是基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在《伦理学研究》发表文章,提出建立中国“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然而,由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的适用领域问题和可能对社会公义的损害,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应该谨慎地加以评估.分析还表明,家庭医疗账户的制度设计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对“家庭”的定义和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设计并未抓住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即国民待遇问题、社会互济功能问题和医保费用控制问题.因此对“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说:“黑格尔的伦理学或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法哲学,其中包括:①抽象的法;②道德;③伦理,其中又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在这里,形式是唯心的,内容是现实的。法律、经济、政治的全部领域连同道德都包括在这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7页)这里极其深刻地概括了黑格  相似文献   

14.
我怀着激动感恩的心,报道一个13岁的小孩,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的事迹。他是我们基督徒的后代,是上帝所喜悦的孩子。 小陈彬,时年[3岁,在市“六中”读书。由于家庭的问题,父母亲在他1岁时就离了婚。小陈彬由爷爷、奶奶、姑姑抚养长大。父母遗弃他,但主耶稣的光却照到了他家,1983年爷爷、奶奶、姑姑都到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自创立完善后,其中的治世功能并未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汉武帝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迫使他废除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董仲舒适应统治阶层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形成一套神学化了的新儒学体系。在其建议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开始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使汉代的法律在司法、立法、民事、刑法原则等领域逐渐儒家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通过对留守儿童产生背景,概念界定,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家庭与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系统总结,概括了已有研究中在多个学术领域宏观呈现与微观分析的“22N”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目前干预措施实施不利的情况下,以保护性因素作为突破的新进展。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留守儿童并不一定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自身具有发展与成长的心理资源,而且留守儿童研究的纵深趋势与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必须是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为背景。  相似文献   

17.
吴宗宪 《心理科学》1998,21(1):85-86
从现有资料来看,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领域:1法律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家对法律心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法律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法律心理学与法学、法律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法律心理学的作用,法律心理学方法论问题,法律心理学家的训练和职业资格等.就学科名称而言,除了法律心理学(legal psychology,psy-chologyoflaw)之外,还使用“心理学与法律”(psychol-ogyandlaw)、“法律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伦理是一定社会道德文化对男女性别角色及其责任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社会性别伦理的分析就是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从影响两性发展的性别价值观念及其行为规范入手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和政策,消除不利于两性发展的障碍。"全面二孩"时期,生育的男孩偏好将有所缓和,加之女性在家庭养老中的特殊作用,会出现"一儿一女"的生育偏好,促进性别平等;生育已从私人领域的事务转变为公共领域应给予干预的事务,政府及社会应为生育提供各项制度支持;女性在孩子抚养和家务劳动上的负担将加重,家庭与工作的责任难以平衡,亟需促进性别平等的家庭政策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从而提升生育率;女性的催生压力将增加,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但女性的生育主体意识应受到尊重,生育应回归理性和自主。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讨父亲和母亲的抚养压力在母亲抑郁与学龄前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间的作用。以北京市某区75所幼儿园的2222名3~5岁在园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抚养压力量表》、《学龄前儿童问题行为问卷》分别对母亲抑郁、父母抚养压力及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部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对儿童内部问题行为的作用被"母亲抚养压力"、"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两条路径部分中介;(3)母亲抑郁对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的作用被"母亲抚养压力"、"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两条路径完全中介。综上,研究揭示了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在母亲抑郁和学龄前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被试,通过学生对父母抚养方式的报告来探讨父母的抚养方式。结果发现:(1)父母抚养方式之间除惩罚严厉外其余维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父母对男孩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行为明显多于女孩;父母抚养行为无明显的年级差异;(2)父母抚养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四种类型。在四种类型中,积极型的父母抚养方式所占比例最高;除父亲抚养方式类型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外,母亲抚养方式类型的性别差异,以及父母亲抚养方式类型的年级差异均不明显;(3)父母抚养方式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