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五大宗教都有基本教义教规和制度体系,这些教义教规和制度体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各宗教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风遵守执行问题、教义教规与社会发展脱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严重影响宗教自身健康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虎生 《宗教学研究》2007,3(1):134-14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功能、作用和意义的价值判断。宗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教义教规含有积极因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大多数是积极力量;宗教的消极作用有其产生的根源,有历史的和现实的表现;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目的是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1))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结构总体上分为信仰对象的神灵和信徒两部分,宗教道德除调整信徒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调整信徒与神灵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是:宗教道德以对宗教神灵的虔诚为原则和标准;宗教道德包含于教规、戒律之中;宗教道德以宗教仪式诱导虚幻境界的宗教生活;宗教道德奉行神至高无上,人谦卑,人对神惟有顺服;宗教道德轻今世重来世,想往来世彼岸福地;宗教道德的爱与憎、善与恶以宗教利益为准绳;宗教道德随历史背景或形势的变迁而变化。宗教行为的变化体现了宗教道德的变化。宗教道德是消极因素占上风还是积极因素起作用,因人因时而异。  相似文献   

6.
试论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哲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最具普遍性的观念形态,都具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同属精神性的文化。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试图解决的往往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人生中的根本性问题,如:生与死,祸与福,善与恶,今生与来世,现世与彼岸,世界上各种事物以至世界本身究竟如何形成,个人以至社会历史的命运为何种力量所支配和主宰等等,宗教和哲学都曾对此做出了自己的答案。正是由于关注的问题有着这种一致和重合的关系,宗教和哲学便在人类历史上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里有哲学,哲学里也有宗教。宗教常使用哲学思维的方式和哲学的语言来论证其教义、确立其信仰;哲学则常把宗教视为神圣的教义信仰和哲学思考的对象,把它们放在理性审视台前进行考察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同论是理解群体及群体关系宏观社会心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宗教认同作为社会认同中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认同的基本特征,又有独特的运行机制。这样的独特性表现在宗教认同不仅体现为一种群体归属,还体现为一种神圣归属。宗教认同核心作为认同和信靠的根本对象,所具有的群体共性、神圣性和符号性,在强调血缘凝聚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即是以"祖灵"为认同与信靠的根本对象,信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祖先—后裔的血脉关联和祖灵—后裔的庇佑关系,基于"血脉相连"的群体共性是区别于其他信仰群体的独特特征。而对同一血缘祖先之灵的根基性情感和认同就成为维系这一信仰共同体、同时也是族群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根基,使得认同更加稳固。我们需要在复杂的社会认同中认识宗教认同独特的特性与作用机制,并观察它与其他社会认同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8)
<正>宗教的本土化,是各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普遍现象,宗教要想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根发展,不能脱离国情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精神世界的一种希望与寄托,有着超性的因素和高尚的价值。信仰生活若在正常的范围内运行,将对时代的文明、进步,社会的稳定、发展,人类的道德建设、法治的健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信仰生活脱离了法律的约束、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信仰者将会走上极端,成为人类社会动荡的根源。比如宗教极端主义者、宗教战争贩子,他们歪曲信仰实质,断章取意,篡改教义、教规、利用圣战,为世界制造着恐怖和灾难。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就非常具有远见卓识,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的开展,制定出了适应国情发展的宗教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蒋陶然在《中国天主教》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认为如今传统宗教所支持的价值观、所实行的教阶制以及教会在司法和国家大事方面曾经享有的无上权利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教会在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的无足轻重。可以说,现代或俗化生活干扰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俗化运动使人们公开反叛宗教的教义良知和道德观念的约束,教会所依存的传统环境濒于崩溃。面对这些问题,教会应给予积极的应对:首先,应该深入挖掘教规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来巩固自己的信仰;其次,应该利用历史上宗教对国家的贡献来激发自己的宗教感情;再次,应该利用宗教改革来唤起宗…  相似文献   

11.
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各宗教体系都按照各自的信条和教义以及既已形成传统方式,进行各种崇拜活动。各种宗教仪式都借助符号化的象征手段,构成一套严格规定的程式,以显示宗教的神圣性和庄严性,并在人们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  相似文献   

12.
T·蒂里希认为,悲剧的成因在于人将其所认同的相对价值绝对化;黑格尔将之归结为各具实体性又各具片面性的伦理力量间的冲突;一种准黑格尔式的看法则将之同所谓历史的方向与目标相关联;雅斯贝斯突出强调了悲剧性的必然性.上述解释既各有合理性,又各有悖背理谬处,其远思的逻辑则分别源于基督宗教独一神信仰、上帝以言创世的教义、上帝的创世目的及救赎计划等思想.从人类生存的实情来看,悲剧性应在于人生存的悖论性,即人既必须由对神圣者的认同而获得自身的同一性,但这种同一却又必然经由世俗要求的否定才能最后完成.人这种生存的悖论也恰是与基督宗教信仰中辩证性的悖论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各种宗教都有自己成文的教义,教规和规范化的宗教活动仪式,有自己的正式宗教组织,如基督教是信奉上帝,以《圣经》为经典,信奉的教义是创世说,原罪与救赎说,天堂与地狱,有自己的特定的宗教仪式,宗教节日和宗教组织。佛教、伊斯兰教,道教,虽情况不一也有各自的宗教组织,经典、教义,宗教活动仪式和宗教节日。正当的宗教活动都必须是爱国守法的,并得到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宗教的教义、教规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和谐文化。宗教文化既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源泉。在我国,许多宗教胜迹,一般也都是重要的旅游景区。和其他旅游景区相比,宗教胜迹受其和谐文化内涵的深刻影响,不仅肩负着旅游休闲的直接功能,同时也肩负着传播和谐文化,引人向善,慰藉心灵,淳化风气,稳定社会的间接功能。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治本的问题,必须对“宗教极端主义”这个“怪胎”进行剖析和清理,让干部和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危害及本质。一、亵渎性。任何一种正常的宗教部在其教义中倡导向善的思想,伊斯兰教也是如此。伊斯兰教教规教义中无不包含着和顺、宽容、善行、平等、助困、诚信、求知等思想伦理。  相似文献   

16.
宗教幻想是一种心理真实,社会冲突是一种社会事实。宗教幻想形成了以神圣教义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规则体系,而这种观念体系常常影响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支配着人的社会行为。宗教幻想和社会冲突分属于精神范畴和物质范畴,不仅可以相互转化,甚至可以因这种互动形成新的社会事实及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黑龙江省民宗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指导全省各宗教牢牢把握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界对教规教义做出通俗易懂、与时俱进的阐释,使之更好地与中国国情、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力支持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宗教中国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神圣"问题是宗教研究的核心议题。"神圣"可以视为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反映着人际关系、人神关系的交往方式和逻辑,是社会结构的再现。故不同信仰体系下的"神圣"内涵及其结构有所不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信仰体系的宗教原型,亦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信仰方式形塑社会结构。本文认为应以中国祖先崇拜为载体,探究本土的神圣话语体系,进而为中西"神圣"对话与比较搭建研究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01,(2):14-16
一个时期以来,李洪志一伙打着练功弘法的招牌,迷惑人心、骗取钱财,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围攻国家党政机关,制造出一桩桩自杀自焚骇人听闻的事件,更加清楚地暴露出其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反政府和反宗教的邪教本质。我们天主教的广大神长教友,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这种扭曲人性、践踏人权、残害生命、危害社会的种种劣行表示极大的愤慨。对其盗用宗教术语名词、贬低歪曲宗教教义,蒙骗善良人心、坑害愚弄百姓的罪行表示强烈的谴责。天主教会自创立以来就有着反邪教的历史传统,教义教规要求我们的所有基督徒为了维护信仰的纯真,为…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本质在于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宗教的"神圣形象"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本体",对宗教的"虔诚的信仰"是通过确立、信仰和内化"神圣形象"而实现的。人创造宗教,是为了从宗教的"神圣形象"中获得存在的"神圣"的意义;然而,只有从"神圣形象"中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又只能是人在宗教中的"自我异化"。在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以新的哲学理念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这是哲学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