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2.
张远来 《天风》2005,(5):20-21
中国教会所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具实践意义的神学在处境中的运作,与纯粹的人文科学的神学理论相比,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更强调的是"处境化"的教会的实践操作,即在教会的实际牧养事工中融入合理性的,合社会思潮的神学思想。它不仅注重"思想"体系的建设,还注重于教会意识形态和自身形象与功能的重整和建构。  相似文献   

3.
国际动态     
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在美国举行 2月26日,在美国太平洋大学演讲厅举行了“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会议以“处境中的神学再思”为主题。研讨会上,中美神学院的教授们,直面中国处境,各抒己见。通过研讨,与会者对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从神学层面对教会作必要的思考,是一个成熟的教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中国教会当下最为需要的。(本刊)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会在世纪之交明确地将神学思想建设提高到教会事工的首位,表明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事实,即指导我们教会管理和信徒牧养的思想已远远地落后于福音传讲和见证的社会现实,更加坦诚地说,在不少地方教堂的讲坛供应和教会行政甚至阻碍了正在进行中的上帝的创造和眷顾。自1998年秋季的“济南会议”以来,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关系到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的研究必须基于对其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百年金陵神学教育史的简要回顾,厘清成长中的中国教会所面临的挑战在神学教育事工上的思路和任务,并以此展示教会一代代前辈牧长们对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会在世纪之交明确地将神学思想建设提高到教会事工的首位,表明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事实,即指导我们教会管理和信徒牧养的思想已远远地落后于福音传讲和见证的社会现实,更加坦诚地说,在不少地方教会的讲坛供应和教会行政甚至阻碍了正在进行中的上帝的创造和眷顾。从1998年秋季的“济南会议”以来,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关系到中国教会的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季剑虹 《天风》2002,(2):22-24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如何交流,如何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今日教会信仰生活的重要实践。以神学思想为依据,认识独立自主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面对教会知识层人士的增多,如何牧养成为今日教会事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会的"后宗派时期",对"合一而多样"的理想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则为教会的合一理想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丁主教的"宇宙的基督"理论是促进教会合一事工的恰当神学理解,中国教会在这样的神学理解下,应该作出"与人和好" 的见证、宗教和睦与民族团结的见证、妇女事工的见证、求同存异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思考     
《天风》2001,(11)
什么叫神学?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就是教会的组成分子在思考。近年来,中国基督教有识之士对中国基督教会的现状作认真的反思,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使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日益活跃。以达到神学思想建设认识上的一致和提高,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团结。这正是中国教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天风》2003,(9):F002-F002
9月23日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纪念日,当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感同身受上帝眷顾和带领,使中国教会5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时,我们会更多地体会到,从上帝丰沛的恩典中,所领受的丰盛的生命。 三自爱国运动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神学思想建设,而且神学思想建设必然带动着中国教会其它事工的发展。当我们在本期内容中,阅读丁主教在华东六省一市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刚 《天风》2005,(8):22-23
加强当前神学思想建设的途径是加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对于任何一个教会来说,它的神学思想越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就越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神学思想建设是使中国教会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教会才能更好地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教会在信仰和神学上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2.
王荣伟 《天风》2002,(8):38-39
在基层教会侍奉的传道人,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信徒来自生活中的信仰问题,他们的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带领的信徒的神学思想,如何以正确的神学思想引导信徒,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的具体事工,讲道、查经、祷告、探访都是神学思想释放的媒介,神学思想建设要成为各项事工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具体崇拜礼仪程序和要素如何发展和细化,都应当坚持崇拜框架具备信仰深情和神学深度近十几年来,中国教会越来越注重崇拜礼仪事工。在一些教会事工的会议里,不断有牧者建议出版全国性的礼仪手册,以规范礼仪生活.这些强烈的诉求,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地方教会的礼仪生活出现了无序甚至是混乱的情况,这说明目前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共识性和包容性的指导性规范;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已经开始自觉地转向了内在建设,教会对崇拜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探讨《利未记》中的安息观,思考安息的神学内涵。一方面,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引导基督徒进一步地理解上帝的圣洁、慈爱和公义,让信徒归回在上帝的平安和圣洁中;另一方面,旨在将神学研究成果与中国当代教会事工和社会生活实际地结合起来,发挥中国教会应有的社会功能,提升中国教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葛琦 《天风》2002,(10):22
目前中国教会正在提倡神学思想建设,使神学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神学思想是指导信徒,指导教会工作的理论工具,没有神学理论的领导,我们很难再上一个台阶。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人口分布比较集中,文化是多元的,职业是多方位的。湖北教会在以往十年内,集中力量投入在农村牧养事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0,(7)
中国基督教两会召开“妇女事工与神学思想建设”交流会 为推动神学思想建设,促进妇女事工在各地的广泛开展,提高妇女事工人员自身的女性意识和信仰素质,交流各地事工经验,中国基督教妇女事工委员会于5月16日至21日假安徽黄山教会召开了一次“妇女事工与神学思想建设经验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7.
<正>神学教育对于教会建设的极其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于当前中国教会而言,已经不再是需要继续论证的课题,这已经为中国教会一直以来生动的神学教育实践和业已取得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所明证。但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工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了神学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中国基督教神学院校是否均衡实现了规范性办学,尚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完善。而且,随着中国神学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探讨《利未记》中的安息观,思考安息的神学内涵。一方面,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引导基督徒进一步地理解上帝的圣洁、慈爱和公义,让信徒归回到上帝的平安和圣洁中;另一方面,旨在将神学研究成果与中国当代教会事工和社会生活实际地结合起来,发挥中国教会应有的社会功能,提升中国教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谢生莲 《天风》2002,(10):36-37
神学思想需要建设是个普世性的话题,就我们中国教会而言,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是教会由“三自”朝“三好”发展的必然。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教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岳清华 《天风》2010,(9):24-25
被称为“和平的福音”的基督教,其圣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承载着神人和好、人人和平、人物和谐的美好信息。因此,积极创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符合圣经主旨。一、多角度诠释中国教会创建和谐教会的神学价值,激发信徒创建和谐教堂的信仰热情树立正确的圣经观才能建立信徒和谐健康的生命!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教会的活动来自神学思想的支撑。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圣经和谐之价值,才能增加教会在创建和谐教堂这一事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