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3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初七)是明代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中国天主教的先驱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徐光启先后居住在上海南市乔家路九间头和徐家汇,他的实验场所在南市有“双园”,在徐家汇有“农庄别业”。他曾在上海读书和耕作,任过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他以“富国利民”为目标,毕生致力于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是中国天主教的开创者,至今天主教界还尊敬地称他为“阁老”。他死后安葬在上海徐家汇。上海天主教界人士和信徒在纪念素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徐家汇南的肇嘉浜沿岸一带,有个叫"土山湾"的地方。当时因疏浚河道,淤泥被堆积在河湾处,形成小阜,后土山被削去,故该地得名"土山湾"。天主教江南教区在开展传教活动时,又在土山湾兴办了慈善、印刷等业务,对近代此项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则宽作为土山湾的重要华人神父,与土山湾的发展历程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要说中国美术近百年来最为神秘的地方,那便是土山湾了。徐悲鸿先生把这里比作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但这个“摇篮”却早已消失,消失在上海的版图上,消失在后人的记忆里。那么土山湾在什么地方呢?原来,土山湾位于上海徐家汇南部的肇家浜沿岸,占地80亩,史载:“...  相似文献   

4.
5月18日至20日,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在徐家汇天主教堂举行徐光启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120余人,他们是天主教內外的徐光启研究专家和学者。这是  相似文献   

5.
上海部分天主教人士9月24日(主日)在徐家汇大堂举行谢恩弥撒并隆重集会,纪念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诞辰150周年暨辞世50周年。马相伯祖籍江苏丹阳,生于1840年4月19日,世奉天主圣教,圣名若瑟。1870年加入著名的耶稣会,1872年任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校长。1900年后,马相伯倡导“教育救国”,毁家兴学,创办震旦学院(Univeste L'Aurore,1903年3月1日开学,校址在土山湾北,1908年迁吕班路,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继又创办复  相似文献   

6.
最近,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召开了一次由中国天主教界和上海学术界参加的“徐光启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是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会者认为不能把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人为的割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与科学并不互相排斥;正是它们的相辅相成才造就了徐光启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7.
一、《徐光启京沪芳踪》一文(见《中国天主教》第14期)所说徐光启于1593年起到广东韶州府,与史实有所出入。徐光启当时因乡试未中,在上海南门赵凤宇家教书,籍此糊口。1596年赵出任广西浔州府知府,徐光启也随往浔州,途经广东韶州府,并由此认识了天主教传教士郭居静。徐光启于1592年遭丁母之忧,应在家守制三年,三年内自不能远出家门。二、1597年,徐光启从浔州赴北京应  相似文献   

8.
为使江西省贫困乡村儿童就学,并纪念我国天主教教友、明末著名科学家、我国教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徐光启(1562—1633年),在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的倡仪下,由上海、江西两教区共同捐款人民币30万元,在南昌市所管辖的贤县七里乡兴建“光启小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的贤哲徐光启最早接触天学(天主教)是在1595年他三十四岁时。当时他在广东韶州教书,偶值馀暇,信步至城西天主堂,“瞻仰天主像设,盖从欧罗巴海舶来也”(徐光启:《跋〈二十五言〉》)。他与韶州天主堂司铎郭居静(L,Cattaneo,1560-1640)语,“颇惬恰”(李问渔:《徐文定公行实》)。这是徐公与西方科学、文化接触的开始。1600年,他在“留都”南京与耶稣会利玛窦司铎晤谈,“以为此海内博物通达君子”(徐光启:同上);前此,徐公曾见过利氏重绘、由应天(今南京)巡抚赵可怀和南都(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重刻于苏州、南京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区现设十二个区、十个县。自1608年郭居静神父(1560-1640)应伟大的爱国科学家徐光启教友(1562-1633)之邀,由南京抵沪开教,旋由徐光启在私宅“九间楼”西,建造上海第一座圣堂以米,三个半世纪中,上海地区天主教信友日众,开设大小圣堂三百来所。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适应广大信友崇敬天主、祈祷赎灵等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自一九七九年以来,相继重新开放了一批圣堂。笔者为此专程访问了上海教区房产管理组张瑞麟神父。张神父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地对笔者说,由于上海市和区、县、局的党政领导统  相似文献   

11.
徐光启与马相伯是中国天主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从事的工作有异,但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作出了同样令人敬仰的卓越业绩。温故而知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温这两位天主教界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与卓越贡献,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天主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时代有不同卓越无差异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进士。晚明政治腐朽,阉党专权。徐光启独立不惑,历任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天启时,任礼部右侍郎,后遭阉党排挤去职。崇祯初擢礼部尚书,崇祯五年兼东阁…  相似文献   

12.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定。他是我国明季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天主教界中一位杰出的热心教友,1983年正是他逝世后的第三百五十周年。回忆1933年当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时,中国许多名人学者,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了不少纪念文章赞扬歌颂他,比如:蔡元培先生称徐光启是我国科学的先导;竺可祯先生称徐光启的治学精神更胜于与他同时期的英国的培根(1561—1626);高鲁先生称徐光启的治历,前不让郭守敬的特创,后不逊梅文鼎的敏求。(北京《光明日报》1938年11月18百)又称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可和中国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78)的《本草纲目》齐名而范围更广。近读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提到徐光启,在脚注里说:  相似文献   

13.
金鲁贤主教生于1916年,圣名类思。就读于徐汇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教区修院,1945年晋铎,得有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家汇总修院院长,现任上海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院长,1984年12月7日当选为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0,(3):52-54
在明代基督徒士大夫中,王徵(1571—1644)的名气远远比不过有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之称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但若论基督徒在科学上的贡献,王徵则是除徐光启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不二人选。古时候,人们对科学研究一直不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刘建 《中国宗教》2013,(5):43-45
2013年4月27日,97岁高龄的金鲁贤主教与世长辞了。在他生命的最后31年间,金主教为探索践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给上海的天主教工作增加了活力,带领上海教区一方面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另一方面脚踏实地、立足于本土,以徐光启爱国爱教的精神为楷模,加强教会自身建设,推进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金云舟 《中国宗教》2017,(10):58-59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样式造型的改变,从这些画作中,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上海南市区黄浦江畔的董家渡天主堂是现存上海最古的一所天主教堂,它始建于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董家渡地处当时上海城厢与“租界”近边,东临黄浦,帆船林立,市面繁荣,为江南主教常驻之地,并作为主教座堂。沪地天主教中的望族大都集居于此。教区神职人员中的年长者,也多半早年曾在此间教会学校读过书,他们对于这所圣堂至今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上海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天主教上海教区于2月27日上午在徐家汇主教座堂为张家树主教举行双五六品大礼追思弥撒。张主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上海市天主教教务委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的天主教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两位受人景仰的人物:徐光启和马相伯。前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科学家,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先驱者;而后者一生“爱国益世,荣主爱教”的德表则成为世人所仰慕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1951年1月8日社论《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指出:“在我国历史上,天主教徒中曾出现过不少爱国志士。最早的如明末优秀的科学家徐光启,较近的如在抗日战争时期逝世的老教育家马相伯,都是著名的爱国的天主教徒。”社论号召,“中国天主教徒,应当继承和发扬徐光启和马相伯的爱国精神”,踊跃参加全国人民的斗争,“并且踊跃参加石明亮、王良佐等所发起的自立革新运动。”因此,多侧面地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