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道教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道教对于理想仙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于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一种向往,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借助力。这种追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描述;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和对自然的态度上。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在东汉顺帝年间形成的一个重人贵生的宗教,先秦老庄道家的自然人文主义学说是其教义和修行理论的主要支柱。纵观道教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古老的道教虽然没有直接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性的探讨,但从其理智妥善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所形成的环境潜意识中,人们惊讶地发现,长期受到忽视的道教文化中却蕴含着极其广博而又深刻的生态智慧。一、道生万物的平等观。道教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都是道的产物,道性无差别地遍布于任何事物中。《太平经》云:“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无能子·圣过》也说:“人者,…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精深、玄奥、通达,具有纳百川而容藏万有,处低下而利育群类,慈俭而不为天下先的胸怀。其生态理念具体表现在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顺乎自然”为特征的伦理目标,以“自然无为”为原则的生态实践之中。三者合为宁静恬淡、清静素朴、柔弱不争的和谐境界,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一、道教的生态理念(一)道法自然、生生不息道教生态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自然“。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活动也应按自然规律进行,即《阴符经》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与自然暗暗相合。道教认为,宇宙间天地人物、飞禽走兽、草木昆虫…  相似文献   

4.
毛丽娅 《中国道教》2006,1(4):19-22
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和谐。成书于我国东汉中期的《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基本命题和这个命题所表现的“体用一源”的思维模式,熔铸了一种独特的宇宙人生理论。汤一介先生称之为“普遍和谐观念”①。这种“普遍和谐观念”在《太平经》中至少包括四个层次,即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我身心的和谐,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整体和谐观念。一、自然界的和谐《太平经》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  相似文献   

5.
国际道教论坛:值此国际道教论坛开幕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海内外高道大德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道教崇尚道法自然、齐同慈爱、贵生乐生、抱朴守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和谐的理念,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教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宗教。一般理解,以修道成他为核心的道教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纵观道救起源与道教发展衍变历史,中华道教文化传播与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大律师傅宗天方丈在时常说:“道教文化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文化同根同源,道家文化起源于‘无极太极’,道教起源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家文化与道教教理教义,都是从无和有总根源开始衍绎发展”,形成为我国独具的宗教思想,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前 言 1987年11月10——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收到全国各地研究道教学者、专家的许多论文。当时几家杂志社商定:分别选登。卿希泰《试论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陈兵《道教之“道”》、刘仲宇《道教思维方式探微》已刊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1期。孟乃昌《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丁贻庄  相似文献   

8.
9月24日,香港道教蓬瀛仙馆与香港宽频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意向,共同推出一个专门作道教文化宣传的电视频道———《道通天地》,届时在香港宽频有线电视台播出。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频道在电视媒体上做道教节目,这还是第一次。《道通天地》频道每天于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内容与观众见面,目前,该频道共有九个栏目,分别是:“大道纵横”、“洞天福地”、“钧天妙乐”、“仙踪道迹”、“道教养生”、“天天谈道”、“妙手灵丹”、“道教知多少”、“经忏科仪”等,节目以生动的形式,多姿多彩的画面,向大家介绍道教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道教辞典     
神(1)指鬼神或天神。有神论者认为,鬼神或天神是流行于天地之间具有人格的精气和元气,或人死后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意识。《管子·内业》:“凡物之精,此(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是故民(名)气。”意谓鬼神也是一种精气。《周氏冥通记》:“夫生为人,实依依世上;死为神,则恋恋于幽冥。”《混元皇帝圣纪》:“老君者,乃元气。”老君,是道教所信奉的最高天神。作为天神之“神”,如老君等,为道教气功的意想对象,名之曰“存思”或“存神”。(2)指“道”或“一”。邵雍《观  相似文献   

10.
浅议道教养生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源起于春秋战国时代,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后,道教的养生术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道教养生术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医药卫生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传承关系。随着历史的前进与进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教养生术,在人类社会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道教养生目标的实质道教认为,生活在宇宙大自然中的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衡斗争中,是强者,是可以长寿的,是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老子《道德经》中说:“死而不亡者寿”、“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道教的先辈们也不乏通过养生而长寿的人。道教的…  相似文献   

11.
正道教是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古老宗教,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一体、和谐共生思想,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环保理论,并积极予以实践。道教徒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是无法感知的。而"道"的见证就是永不停息的生命创造力。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作为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应该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人并没有凌驾于万  相似文献   

12.
赵文 《中国道教》2003,(5):52-54
闵智亭道长在《道教的根本教理及其核心信仰》(《中国宗教》2003年4月号)一文中,指出:“道教的根本教理和核心信仰就是老子之道。道教把《老子》哲学理论从整体宇宙观出发,然后将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三者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中。”今天,深刻认识道教的核心信仰,是社会对道教发展的要求,也是道教适应社会发展的自身要求。有感于斯,笔者不揣简陋,愿取“以经解经”的方法,对《老子》的自然之道、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作如下述说:一、自然之道(一)道的本体1.道体不可以感官和理智测度首先,理智、语言都无法理解和说明道的本体。道…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理解养生理念推动道教的健康发展道教的宗旨是修仙成道、济世利人。道教文化的精华在于其性命学说,也即道教养生。道教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就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充分体现了道教贵生度人的特点。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4.
文摘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现代价值卿希泰在2006年第4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一论题。一、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存留下来。二、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中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挖掘道教的和谐理念,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拟定于2007年4月下旬,在陕西西安和香港举办主题为“和谐世界,以道相通”的《道德经》论坛。为了听取香港有关方面的意见,共同办好论坛,应香港道教联合会的邀请,国家宗教局副局  相似文献   

16.
中华立国逾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为世界文明古国。道教乃根植于中华大地之古老宗教,以黄帝为宗,太上为教,尊奉太上老君为教祖,尊《道德经》为圣典。我道侣之根本信仰为“道”。“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生成成,古今不移。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咸畅其宜。祖先崇拜,神仙信仰,黄老学说为我教宗仰之思想体系,据此阐发之教理、教义、经典、科仪、规戒、养生、法术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行世已近两千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弘扬祖国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各名山宫  相似文献   

17.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道教史及地方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不但重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而且还更为关注地方道教及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对中国道教和地方道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不但促进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地方道教的研究和地方道教文化挖掘、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求卿先生在中国道教史的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和践行指导,对于引领地方道教文化及其地方道教史研究,践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史论结合的文风文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既是中国道教的圣典, 也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为深入阐发和传播《道德经》的和谐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道教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定于  相似文献   

19.
正明张正常《汉天师世家》有云:“天师之号,见于《素问》、《庄子》,盖谓有道者之极称。”~①“天师”为道教内修道之人的最高称号,地位尊崇,非寻常可得。《太平经》称:“天师者,乃天地凡事教化之本也。”~②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则言:“有受命而居天职者,天师之谓也。”~③一般而言,能称为天师者,需道法高超、  相似文献   

20.
“天官赐福”——道教吉语压胜钱。正如彭信威教授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中国压胜钱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古时道教是深入民间的宗教。天官,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之合称。《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务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在天曰天官,在地曰地官,在水曰水官。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水官解厄之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