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止观与气功     
《法音》1989,(3)
早在本世纪初,蒋维乔居士在其《因是子静坐法》及《续编》中,把佛教六妙门、天台止观等作为一种身心锻炼之道,介绍给社会人士,开佛教禅法进入医疗气功园地之端。近几年来的气功热中,佛教禅定从气功、人体科学的角度,被重新认识,气功界把佛教禅定从客观上看做气功,尊佛家禅功为中国传统气功六大家(道、佛、儒、医、  相似文献   

2.
正如铃木大拙先生所说:假如一个人真想精通一门艺术,光有技巧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超越技巧,让艺术成为一种源于无意识的‘无艺之艺’。中国拳学,博大精深,奥妙所在,非言语所能道及,作为内家拳法的大成拳尤其如是。故有志于拳学诸同好,除苦用功外,尚须自具悟性,正如王芗斋先生所云:不可浮聪明,不可笨用功。学者于师之所授,当观其神,度其  相似文献   

3.
《大乘止观法门》相传系天台宗的大师慧思所作,在思想上与慧思现存的其余几部基于实相论立场的论著颇有不同,其中所开示的止观行法也殊为特别,乃是宗依于《华严经》和《起信论》而以“一心如来藏”为绝对本体并依唯识学的“三自性说”而开“三重止观”之禅修次第。其观法的重点乃是对现象世界之非实在性的体认,在某些方面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存在之悬置”不无可相比较之处。同时,论中关于“历事止观”的指授体现出止观禅修之生活化的特色,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倾向。  相似文献   

4.
禅风与禅锋     
渐袭,是时又恐涉世已深,无法回头,而禅如风,润物无声,又如锋,斩断烦丝。名师云:"吃饭,穿衣,皆是坐禅。"是谓悟透俗世,一言一行皆是坐禅,又有如佛拈花一笑,则凡尘俗世皆与之绝,此若非当世之言——欢喜就好。而当人人自危,抱着财富、美人、权力于枕边之时,却常常要烧香拜佛,状若虔  相似文献   

5.
禅,梵语为dhyāna,即禅那之简称,或云禅定、定,印度则谓瑜伽。禅,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谓制止他想,专注一境,正审思虑,即在定中观察思虑,故亦云禅观、止观。其特点是定中有观、有慧。目的在于现起慧观,达到般若正智,得到解脱。决不是有些人说的为了得到神通或特异功能。其实,神通是禅定过程中的副产品。佛教的禅定为释迦牟尼所创。佛典记载,释迦牟尼在尼连河畔的菩提树下,坐禅开悟,  相似文献   

6.
已说明生病的因缘,现在继续说明治病的方法。病源不同,治病的方法也有多种不同途径。当然医学是专门的知识,在佛法五明中,也有医方明;在大藏经中,也有相关治病的经典,以对治众生的身病与心病。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明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诵其神咒,病苦消除。又有《禅病秘要法》,专说关于坐阿练若(寂静  相似文献   

7.
林欣 《法音》2002,(3):14-25
一、两种禅法系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da,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于佛陀般涅?后三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期,由印度本土向南弘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发展而成。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li),基本守持了原始佛教的传统。今天的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座部佛教也传播到欧美等地,并有持续发展之势。流传于上座部佛教的禅法目前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第一为正念系统,第二为止观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重庆古剑论坛禅道与养生研讨会在重庆綦江古剑山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正慈法师,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心照法师,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的止观熏修邓俊松学佛要有成就,就离不开止观的熏修。唯有通过止观的熏修,才能达到定慧一如之境。古人学佛修习止观,大都是遁世远引,栖止于溪边林下,身离外缘,一意专修;而现代人学佛,已较难具备这种条件,特别是在家居士,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责任在身,难...  相似文献   

10.
禅与艺术     
劳里 《佛教文化》1995,(6):31-32
二、语言、文字、技法 禅与艺术都需要真切的体验证悟,这种悟可以是长期修养的渐悟,也可以是通过一个似乎不相关的现象,偶然得之的顿悟。 禅绝不否定语言文字。所说的,“不立文字,不可言传,开口便错”,是为了让人正确认识语言文字的作用,去除不必要的障碍,从有限的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1.
禅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逐渐关注佛教与当今心理学的种种联系,试图从心理学角度用更科学的方式解读佛教思想。在国外,对佛教禅定体验的科学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成果丰富。更多的人则关注佛教对人心灵的医治和提升,希望把佛教从宗教大背景中释放出来作为当代人类心理保健的新途径。正如  相似文献   

12.
罗近溪与禅     
郝光明 《法音》2019,(5):60-63
  相似文献   

13.
孙冬  程爽 《学海》2005,(1):163-167
华莱士·史蒂文斯生于 1 879年。和他的同时代人弗罗斯特一样 ,他也是 40岁之后才出版第一本诗集的。直到 72岁的时候 ,他才获得闻名遐迩的声誉 ,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他诗歌的主题和语言的纯粹程度更使他在西方诗歌史上留下了“诗人中的诗人”和“批评家的诗人”的美名。纵观其哲学思想 ,他似乎对人类思维的意义和作用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与此矛盾的是 ,终其一生 ,他都在不断地探索艺术和现实、死亡和宗教、感官和理性的关系问题 ,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辨。在《世界如沉思》中 ,史蒂文斯引用了罗马尼亚的…  相似文献   

14.
15.
禅与艺术     
劳里 《佛教文化》1995,(5):29-30
一、从无题说起 许多诗、画音乐都无题,因为题常常是一个限制、一个范围、一个框框。事实上许多标题都是后加去的,而加标题本身往往是一种误导。一首乐曲加上标题,听众便似乎“明白了”,加上评论家将自己的体会给予解释,人们便不再直接感受音乐的实意,而照评论家的语言、文字立下的框框去领会了。这一领会不仅离开了作者的原意,也使听者失去了自己。这便是语言、文字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茶与禅     
石晶 《思维与智慧》2005,(12):12-12
茶,一种蕴藏着香味的朴素文化;禅,一种包含着玄机的古朴文明。茶与禅之间的奇妙关联,使得二者的境界有了更深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禅与俳句     
一 佛典中记载: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有佛陀的上首弟子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乃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尊者.  相似文献   

18.
李申 《佛教文化》1993,(3):29-29
人们对于各种形态的文化,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比如甲骨文,不懂的就是不明白;又比如高等数学,不懂的如看天书。但只有佛教,其中又特别是禅宗,自认为真懂的往往不懂,被认为不懂的却往往真懂,惠能就是一个例子。正是他,创立了中国的禅宗。他不要自己的“儿孙”们坐禅,也不让他们读经,只让他们用心去悟。人们把艺术的起源推得很早。其实人类早期的歌舞画塑,不能说不是艺术,可那仅是今天的广告、宣传品一类的艺术。广告、宣传品中自有艺术在,可其中的艺术毕竟只是质实物欲的附属。  相似文献   

19.
小禅画禅     
才女小禅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的时候,用的名字不是小禅,是张斌。小禅的名字渐为人们熟悉,张斌的名字渐为人们陌生。  相似文献   

20.
禅与书结合,从宋代“持法外之意”的禅意书法到晚清竹禅创立“九分禅书”,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至于当代,以禅书名世,继往开来,在书坛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家,当数湖北归元禅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