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0,(4)
正佛教、道教音乐作为我国宗教音乐的重要门类,汉魏以来便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国人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与传统音乐其他种类相比,佛教、道教音乐不仅表现出发展的延续性,其传承亦显示出可贵的"活态"价值。但现代学人对此持续关注与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间,全国重点寺院、宫观便成为学界的关注点。三十多年来,通过大量的田野调研,基本摸清了佛道音乐之现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佛、道三家向来是相互融摄、相互影响的。相对于儒家在封建时代长期居于正统地位,佛道则主要发挥着思想影响之辅助功能。而在佛道之间,虽教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7.
古代小说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是关于宗教的最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在宗教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多层多向文化。其边缘与非宗教文化交渗,具有模糊不定的性质,从而给予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古代小说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道教自东汉顺帝时期正式产生,便对古代小说给予了广泛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佛道文化本身的发展演变而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态势,并具化为四种不同的方式。即一、直接宣扬佛道教义;二、将佛道观念作为表现手段;三、将佛道观念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四、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主要框架,自商周文字记载至今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多以文人士大夫所居,三家思想对苏州园林的造园法则、设计理念的构成和完善有着必要性的作用。本文就以儒、道、佛思想为出发点,从苏州的私家园林入手,探讨传统文化礼教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探寻隐于苏州园林造园法则中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19日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一曲悠扬清凉的佛音,把无数观众带进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殊胜庄严的境界,同时,也拉开了首届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的帷幕。此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同时得到了北京佛乐团、拉卜楞寺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苏州道乐团、白云观道乐团和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的热情响应。演出共分三场:第一场由祖国内地的宗教艺术家们联袂演出。第二场和第三场由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演出。这次活动由海峡两岸六个佛教、道教音乐团体共…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的佛道关系实现了从激烈的对抗到彼此间平等的对话与共存的重大转折,而转折的实现与佛道两家实力的消长变化、统治者的政策导向以及佛道思想的发展演变有紧密联系。佛道关系转折代表了最基本的观念态度的转变:佛道一致的关系模式因其强调佛道两教的高低优劣,侧重于阐述佛道思想的差异而仍然坚持对抗的观念态度;而佛道合一的关系模式则强调佛道思想的融合,侧重于阐述佛道思想的共通处,因而突出了强调彼此间平等的对话与共存的观念态度。正是由于道教率先突破对抗的观念态度,站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思想从而实现了理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佛道二教在发展中相互斗争,又彼此融合,相互间的交融渗透在用语上也有所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揭示其用语交互影响的事实是研究佛道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文章以六朝的上清经为考察对象,发掘出一批深受佛教影响的用语,它们无疑是佛道二教的交融渗透的直观体现.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始终不绝,而三教的融合也从未间断。到了宋代,形成了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三教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处世态度的相互融摄、补充,则可以满足现实生活的个体可能具有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或不同的个体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遇中可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需求。宋代士人在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对三教中心义理(特别是其人生哲学)的兼摄、融通,使其处世心态有着不同于前代的表现: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使他们精神振奋,热情参与政治,而道家任自然、轻去就的思想和佛家追求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能超然对待人生的荣辱得失。  相似文献   

13.
柳华阳传承了伍守阳"仙佛合宗"的思想,并予以理论化、系统化.在<慧命经>一书中,他在佛言道,在道言佛,佛道双融,以不同于前人的简易之语,晓畅明白地揭示佛道双摄、"性命双修"的"慧命之道",阐释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佛道一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汉传佛教的梵呗起源、形成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传而来。将大乘佛教音声的发展放到华夏历史文化背景下考察,可以揭示"梵呗"完全起源于中国,与道教有密切关系这一事实。佛道两教音乐本来有着完全相同的源头,而不仅仅是学术界一般认为的佛道两教相互"交融"、"借鉴"或者"伪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音乐研究院于1990年6月3日在北京白云观联合举办了道教音乐研讨会。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兼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闵智亭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白云观监院兼白云观道乐团团长黄信阳,中国音乐研究院院长乔建中,山西恒山、辽宁千山无量观、上海白云观、湖北武当山、苏州玄妙观、北京白云观等道乐团领队、代表,以及在京和各地方的部分音乐工作者、宗教事务部门的有关领导,共五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闵智亭所长就道教音乐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影响作了发言。各地方道乐团代表介绍了他们发掘、整理当地道教音乐的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赵宋王朝是在经历了唐末五代的军阀混战之后建立的。为了解除武人干政的威胁,重整封建伦常,以维护和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北宋统治者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右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具体到文化学术上,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儒、佛、道关系的问题。本文选取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为背景,运用大量的史实,对宋初三帝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宋初在强调儒、佛、道融合的同时,对儒、佛、道的关照程度也不置一等,其中儒家处于首要地位,佛、道二教又分别次之。同时指出,宋初对儒、佛、道的鼓励和扶植并不等于是任其姿肆,而是以不妨碍封建国家的统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5,(1)
<正>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是专门为拉卜楞寺主嘉木样大师起居和举行盛大典礼时的奏乐。与一般的音乐项目不同,"道得尔"音乐根植于深厚的宗教文化生态中,它的产生、发展变迁、传承与保护都不能脱离宗教文化土壤而独行,藏传佛教文化生态和安多藏区社会的客观环境决定了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于今年6月在北京共同主持了一次关于佛教音乐的座谈会,就佛教音乐的渊源、流派、风格等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席座谈会的有:天津佛教音乐团、五台山佛教音乐团、常州天宁寺佛乐团、江西能仁寺佛乐团、甘肃拉卜楞寺佛乐团、鞍山千山佛乐团等佛教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艺。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佛乐亦然。佛乐,即是佛教音乐,是佛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歌咏赞叹佛德的法言,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佛乐,乃称“梵音”,是“清净之音”,义为正直、和雅、清澈、清满、周遍远闻之音;佛乐,又俗称庙堂音乐,佛教专称为梵呗。梵,是印度语“梵览摩”之略称,义为寂静、清净、净洁、离欲之意。呗,是印度语“呗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和道教是中国宗教的代表,佛道交涉的现象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存在。东汉楚王英晚年"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便是较早的例子。此后无论是僧道相互攻讦的记录,或是文人比较三教的论述,都反映出该现象为中国社会所熟知。作为现代学科背景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佛道交涉与佛道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佛教在跨越亚洲的传播过程中,如何适应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以及道教如何在与佛教的接触交流中逐渐成熟。另一方面,佛道交涉也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