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2.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苏、粤、湘、蜀、汴五大名绣为代表的刺绣工艺。汴绣作为五大名绣的新进成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汴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风格面貌,力求为汴绣的发展破冰开道,并最终推动中国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相似文献   

4.
乱针绣是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刺绣工艺美术界的一个创新品种。因其针法独特,视觉表现力强而赢得世人青睐。"画绣一体"和"乱针技法"是构成乱针绣的两个要素,也是识别乱针绣是艺术创作还是工艺制作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吕氏正则绣产生于吕凤子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是凤先生开创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新型刺绣。纵观百年正则绣的发展,可分为两段来研究。前50年属于学院性质的刺绣教学,后50年改称乱针绣而不再使用正则绣名并持续发扬光大。其最初的目的是为女性独立自主具谋生能力而创。经过吕氏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正则绣人才。正则绣历经百年传承,在新世纪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善于刺绣,她爱把日出、星空、荷花、彩霞等美好的景色,绣在家里的桌布上、枕巾上、床单上……我们这个贫穷的家,因有了母亲刺绣的装点,亮丽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8.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绣画由中国刺绣与中国文人书画相结合而产生,由此形成的绣画文化对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韩希孟、沈寿两位刺绣大师的刺绣生涯探寻促使中国绣画文化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对研究中国刺绣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崇岫 《管子学刊》2007,(4):123-126
鲁绣,作为山东著名的传统刺绣,是我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早的品种之一。其演变过程历史悠久,遍布广泛。本文通过对鲁绣发展演变的研究,来进一步加强鲁绣作为传统的刺绣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并提出一些对鲁绣艺术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非遗"技艺的设计转化,是向文化创意产品转换的桥梁,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结合刺绣技法与花丝工艺,对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吉祥图符进行再设计,把创新设计与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相结合,探索刺绣与花丝工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使刺绣与花丝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颜。  相似文献   

12.
舅娘有一手绝活——刺绣。舅娘和大舅的结合就是从一只精美的绣球开始的。舅娘的刺绣手艺是她母亲传给她的。多年来,老家那一片只要提起旧州镇的韦刺绣,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  相似文献   

13.
碧芥 《思维与智慧》2012,(15):22-23
最近,妻子决定要绣一个十字绣的大件,即九尺的牡丹图。尽管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她执意要绣,也只好随她。但她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她绣时我得帮她把图案先画出来。无奈之下也只得答应了下来,在每天抽时间帮她画的过程中,我才深深地感悟到,原来人生也是一幅十字绣。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用专  相似文献   

14.
枕顶绣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刺绣的工艺水平。同时,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设计表现出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完美地承载着人们祈福求祥的信息,构成了枕顶绣造型艺术的象征符号系统。"枕"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普通卧室寝具,这个不起眼的物品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伴随枕头度过的。枕的类型有很多,我国传统使用的"枕"是一种以纺织品缝制成长柱形,两端多呈正方形,上面刺绣  相似文献   

15.
绣荷包是女红的手工技艺之一,产生于中国妇女传统的刺绣艺术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衍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产物。本文从绣荷包的形制和工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剖析绣荷包与民间生活风俗的关系,以及与创作主体——女红情感寄托的联系,反映时代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6.
被当代人称为明代活化石的贵州安顺屯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民间刺绣尤为独特,从屯堡人服饰的领口、大襟、袖口到鞋子、袜底、鞋垫,以及帽子、背扇、肚兜和口水兜都布满了独特的刺绣纹饰,而且构图完美,内容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7.
三都水族服饰视觉符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主要聚居地。水族服饰,尤其是女性盛装最具民族特色。调查发现,水族服饰中的艺术、审美因子发生于服饰的功能需要和结构,刺绣(绣片)、绲边、纹样既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又是文化的视觉表现。而马尾绣这一特殊工艺,只流行于部分地区。任何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研究、传承与发展都是系统的,也是工程性的。以艺术代替文化或以审美统摄艺术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8.
正沈寿是一位绣女,她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绣女,而是苏绣近代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苏绣艺术家,她为苏绣的复兴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美名蜚声中国刺绣艺坛,其作品震惊海外,被我国近代实业家张謇称为"世界美术家"。沈寿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别号天香阁主。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等八幅"仿真绣"作品祝寿。慈禧惊为绝世神品,随即懿  相似文献   

19.
苗绣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工艺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由于其造型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非常适合于进行动画创作。近几年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以展示传统文化或以民间艺术形式去表现的,民族性成为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苗绣运用于动画创作也必须要抓住民族性这个特点去进行。通过解读苗绣的艺术特点来阐述其在动画表现中所应当体现出的民族性,从而达到将其进用于动画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陕西的刺绣可以说是最具普及性及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既有生活的实用一面,又有艺术性和多种材料运用变化的一面,集细致、粗犷、单纯、复杂于一体。但是陕西刺绣既不属于"四大名绣",也没有发掘出它更多的魅力。当今它的市场价值如何?哪些方面有待开发?这都是我们应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