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12日,记者拍摄到山西五台山龙泉寺西宋代名将杨业的墓塔,从墓塔上可以看到精美的宋代磨砖雕刻,在千年之后风采依旧。但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塔顶已经开始坍塌,成为蒿草的"园地";塔身已经多处开裂,将有摇摇欲坠之势。  相似文献   

2.
圆瑛法师1953年9月19日在浙江宁波天童寺圆寂,当时即修建墓塔在天童青冈顶。为了纪念圆瑛法师生西三十周年,天童寺于今春将圆瑛法师墓塔整修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协会为了铭记菅原惠庆长老生前为中日友好事业和复兴玄中寺作出的贡献,表达中国人民和佛教徒对长老的怀念,决定在山西玄中寺建塔安奉菅原惠庆长老的部分灵骨。我受山西省佛教协会的委托,承担了菅原长老灵骨塔的设计任务。僧人的墓塔,多建在寺院附近的山坡上或寺院周围的开阔地带,形成塔群;玄中寺的墓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之塔     
东台墓塔 位于东台顶望海寺东南侧,是现代新建的一座高僧墓塔。塔基平面方形,为青砖砌筑的基台。基台上还置有一个由两层青砖筑成的四角平台,上为四角束腰须弥座。须弥座的上部、下部均为两层,束腰部分单层。座上又用青砖叠涩内收五层成一方形平台,承托着坛形覆钵塔身。塔身下部有一覆莲瓣的装饰,塔身正面设一方龛,  相似文献   

5.
李超 《佛教文化》2013,(1):102-109
灵岩寺:建筑比时间更久坐落于泰山西北麓的灵岩寺尽管行政归属于济南市,但在地理特征和文化形态上,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老寺院,几乎见证了泰山佛教文化发展完整的脉络。灵岩寺在唐代之时,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同为天下寺院“四绝”,而它在唐武宗时也难免于灭法的命运。寺院走过了1600多年的岁月,几度沉浮之后,灵岩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以古建筑遗存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灵岩寺早期的建筑多已不存,从现在寺院内所发掘出的遗迹可见当时宏大的建筑基础。有些尚未发掘,所见多为宋代以后所建。这里仍然保留着完好的佛像雕塑、石刻和墓塔等,可以说灵岩寺是一部中国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史。  相似文献   

6.
南山寺宝塔     
南山寺宝塔方明塔,梵语为stupa,音译作都婆、塔婆、浮图等,意译作功德聚、方坟、灵庙等,为顶、堆土之义,原为埋藏佛陀舍利的地方,故有佛塔、高僧墓塔之别。因此,它就成了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山寺自元代始建以来,即有真觉国师灵塔、弘教祖师灵骨塔、舍利...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西宜丰县考古工作队最近在该县黄岗公社黄檗山黄檗寺(又名报恩光孝寺)遗址,发现了唐代高僧希运禅师的墓塔。同时发现的还有该山宋以后历朝所建的僧人墓塔和碑碣六十八座。希运是禅宗六祖下面南岳一系的著名禅师,是百丈怀海的法嗣。他的言教,由裴休结集成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一书,素为  相似文献   

8.
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  云南省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傣族居众,这两个地区不时见到佛教持征建筑,有的村寨建佛塔,有的建奘寺,如芝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傣族地区建造佛塔始于小乘佛教传入时期。据《西南夷风情记》载:十五世纪西南边疆已是“寺塔遍村落”。佛塔是由塔墓、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组成的实心塔,非常稳定。塔基为正方形,大小按塔的规模而定,多在一二百平方米左右,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  相似文献   

9.
芮城圣寿寺     
山西晋南芮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人杰地灵,著名的道教圣地永乐宫就在这里。位于芮城东北巷口村圣寿寺,因寺内有八角十三级浮图塔一座,又名“塔寺”,又因历史记载塔内藏有舍利,也称“舍利塔”。该寺创建于北宋天圣(1023—1032)年间,元明清三代重修。后因战争影响,只剩有46米的高塔巍然依存。高塔与法门寺塔样式相同,挺拔秀丽,塔刹顶部已毁,仅存覆体刹基。塔内残存宋代壁画,依稀可辨,塔中原设木楼梯,也已毁没。塔身岌岌可危,站在塔下,即可看见明显的裂缝沿着塔顶向下延伸,现在已经延伸到塔身第3层。此外,塔底也布有多条裂纹,亟待修复。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6,(5)
广东潮阳县灵山护国禅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它位于潮阳县西铜盂区界内的小北山麓,唐贞元七年(791),由高僧大颠倡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自然环境十分幽雅。寺后有座保护完好的开山祖大颠和尚墓塔。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大颠和尚“长庆四年(824)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有三……墓塔在灵山寺左(因历史兴废、寺院改建、塔今处寺后)。至唐末有发其窣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发现于不同地域塔基中的舍利实物资料,探讨了舍利信仰所依存的二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即舍利形态的演化和佛舍利塔的功能变化。由此提出了宋代舍利信仰的“泛化”问题。继而通过对古代舍利遗物的形态变化分析,阐述了自宋代开始,舍利信仰已从原初以圣骨崇拜为核心的印度式信仰,泛化为具有象征意味的中国式的符号物信仰。进而指出了“泛化”的原因与晚唐至宋代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时代背景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圆箓道士的墓塔坐落在敦煌莫高窟大泉河东岸的戈壁滩上,塔上的墓志铭简要地记述了王道士的生平、敦煌活动的经历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关于藏经洞宝藏的外流,作者认为并非都应归咎于王道士个人,而是落后的民族在那个愚昧无知的时代里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湖南桂阳刘家岭宋墓中的南北二斗图像是宋代壁画墓中的罕见题材。本文试图将之置于南方地区宋代丧葬艺术与道教信仰视觉化表达的视野下,考察图像的宗教意涵和墓葬的空间逻辑。通过对汉唐以来墓葬南斗、北斗图像梳理和南北二斗信仰在宋代道教科仪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此类图像与宋代水火炼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墓葬后室表现了道教南宫炼度受生转化成仙的圣神空间,它与前室的礼仪空间相组合,从而完成了让死者亡灵超凡入圣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刚才,大谷演慧代表已经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我想就不必再讲什么了。但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次修建墓塔的感激之情,还是请允许我再讲几句话。回忆起来,我们的祖先们在长达两千年的岁月中所建立起来的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被那场可恶的战争残酷地毁掉了。那种巨大的损失,不论我们子子孙孙如何努力都是弥补不尽  相似文献   

15.
座落在江西省靖安县宝峰禅寺内、宝珠峰下的唐代高僧马祖道一禅师墓塔,在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付会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宝峰禅寺主持一诚法师主持下,进行修复,工程进展迅速,如资金充足,可望元月底峻工。马祖墓塔,始建于唐代贞元七年(791),国相左仆射权德舆奉德宗李适圣旨主建马祖塔,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旧城北门外的清真大寺,与大召、小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玉塔寺、昭君墓(青冢)等,同是呼市人民引以自豪的本地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17.
摩尼教是世界十大宗教之一 ,早已绝迹。 1990年前后。于莆田市涵江区及其周边沿海集镇 ,接连发现摩尼教残碑刻共三块 (具存 ) ;1994年至今相继新发现宋代其遗址一处(仅存其建筑实测绘图、地貌及宋代连通石柱两对 ) ;又新发现其它系统石雕遗物 ,即 :宋代石雕神台一座 ,唐代石雕墓头石一块等 (具存 )。这些古迹属当今国内外仅有的摩尼教历史文物在迹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证于阗僧人法藏入宋,应是使臣身份。于阗的战乱及亡国,促成法藏留居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的金棺纹样,包含了诸多于阗因素,是宋代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兴隆塔是中原人民与新疆人民友好交往的纪念碑式建筑。  相似文献   

19.
唐初居士李通玄《华严新论》自唐大历中期之后流传,影响颇广。五代之后李通玄制像风靡南方。宋代李通玄造像风格在继承五代时期风格之外,造像有了更加明显的文人化特点,从侧面表现了李通玄及其华严思想在宋代文人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光寺现存的砖塔分布在寺内与寺外的山坡上,它们都是和尚的墓塔,虽体积不大,塔身不高,但造形奇特,各具风姿,是我国古代砖塔艺术中一批珍贵的遗产。一、祖师塔的艺术风格祖师塔位于佛光寺上院东南角,塔的平面呈等边六角形,下层塔基分六层,遂级收分,整体平矮。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上盖六角形小屋,屋墙略有收分,西面开券门,门顶作火焰纹,六角形小屋是塔体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