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从康德的“世界公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的历史演变,进而认为,康德哲学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它是近代哲学主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的完成者,更主要的是它开启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这一“新的哲学变革”;黑格尔哲学以其“宏大的历史感”和否定性辩证法使历史观的探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使历史观真正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成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现汽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引入哲学,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既奠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也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为回答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挑战,科学地、唯物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看作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对实践本身的理解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首要问题。我们以往关于实践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在当代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自己生长点的趋势。比如,有人着眼于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整合现象及思维内部微观机理,于是产生了“微观认识论”;有人致力于探索认识论与哲学历史观的内在联系,因而诞生了“社会认识论”。近几年来,社会认识论在我国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我手头即有三本国内出版的关于社会认识论的专著:景天魁  相似文献   

4.
实践·历史必然性·价值——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价值论的探讨正在突破单纯认识论的框架,向着哲学历史观的高度提升。实际上,这种努力并非自今日始。例如,早在5年前就有论者明确地将探讨马克思历史观的“逻辑系统和价值系统的总体关联”作为研究宗旨,正确地指出,如果忽视马克思历  相似文献   

5.
论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参照系构架和内参照系构架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 ,由前者观之而有“有”本论哲学 ,由后者观之而有“无”本论哲学。“有”本论的方法论原则是逻辑分析法 ,“无”本论的方法论原则只能是描摹法。本文由此切入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从概念上的辩名言理、体用上的本末二分、认识论上的“得意忘象”和社会历史观上的“名教”出于“自然”四个方面 ,论证了王弼的“无”实质上是个“有” ,因而王弼的“贵无”论和郭象的“独化”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再论知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学术界内外,“认识论”和“知识论”概念,尤其是“认识论”这一概念的使用十分广泛和普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认识论和知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问题系、理论目的等似乎都是自明的和无庸争辩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心考察和分析“认识论”和“知识论”概念实际使用的状况,那么,理解上的歧义和使用上的混乱就会呈现眼前。同时,我国哲学界对于主要根源于西方哲学传统的认识论和知识论在现当代的发展及其遭遇到的挑战和批判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对于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出路问题也缺乏必要的反省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国内理论界已开始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本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研究。人们初步认清了“民主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上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从深层次探寻“民主社会主义”的谬误所在,分清理论是非。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的历史观、折衷主义的方法论、多元真理的认识论、改良主义的政治哲学。其哲学理论根源,在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新康德主义、基督教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8日在长沙召开。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苏联认识论专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列克托尔斯基发来了贺信。会议主题是,认识论研究10年回顾、认识论当前问题分析和认识论发展趋势展望。一、认识论研究10年回顾与会者在这方面大致取得一些共同的认识。 (1) 10年来认识论研究比较活跃。据统计,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有人提出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两门不同的科学,但对认识论的独立这一主题并没有作专门研究。本文试图对认识论独立的必要性、可能性作一初步探讨。一在现行哲学教科书里,哲学内容包括四大块: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对于唯物史观,尽管人们仍尚未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其独立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有着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论、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论”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的出现和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的一个表现。(一) 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论(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义是关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称《唯批》)出版80多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几乎所有研究《唯批》的论著都认为,《唯批》的主题是认识论,《唯批》是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本文试图对研究和评价《唯批》提出一个新视角,即《唯批》的主题不是认识论,而应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价值问题,始于传统认识论之内,却超乎传统认识论之外,开创了哲学价值论领域,似还将导出一门“价值认识论”来,这后一概念结构物的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形态,可能就是“审美认识论”。如果“事实认识”是人类心灵的一翼,那么“价值判断”则是人类心灵的另一翼,人类心灵是拍打着双翼在对象世界中飞翔的。然而,我们的哲学曾把这另一翼遗失了,而且至今还在“事实认识”上揣摩着它的音容笑貌呢!我们应在哲学价值论和价值认识论、首先是审美认识论中把这遗失了的另一翼找回。但本文只能就这种新的概念结构物中的核心要素即价值概念略陈己见,就教于先进。  相似文献   

13.
卞敏 《学海》2004,3(4):50-55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恩格斯在谈及创立新世界观的工作时说 :“马克思和我 ,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中进行变革的实质 ,是使辩证法与唯物论、自然观与历史观得到完整的统一 ,而“自然”与“历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核心范畴。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 ,马克思在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以后 ,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解开“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4.
<正> 对理学心性哲学的偏见,由来已久。清代许多儒者直斥之为“心性空谈”,这种观点一直影响于许多现代学者。而近40年来我们写中国哲学史,习惯于将其分成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政治观、历史观等几大块,其中人性论是一个较窄的观念,我们通常冠以“地主阶级的人性论”、“抽象的人性论”等等予以否定。而历史上所说的心性论是一个涵盖很宽的观念,它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本文侧重从广义的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朱熹心性哲学的范畴定位,这对心性问题的深入思考,或许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陈祖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苏俄与中国存在着这一哲学发展的主线,它与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进程相伴而行。列宁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斯大林的形而上学与教条主...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所作的规定,是在总结人类认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革命变革。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统一,是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也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的“价值观”概念,是指在哲学上作为一个理论分支的“价值论”,不是指作为人们现实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念”;而“历史观”则是指以狭义社会历史为对象的理论,如“唯物史观”,不是指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考虑到近年来一些同志实际上主张“哲学就是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在这里已不是狭义唯物史观的同义语,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总体名称之一,即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外延相同的概念。因此有说明的必要)。在哲学上,价值论和历史观是分属不同划分层次和系列的理论分支:历史观与自然观、思维观同列,…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把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条当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意思来理解的。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窄。笔者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对整个认识论发展史的一个总结,是对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的揭示,是从实践这一新的视角对“认识如何可能”这一近代认识论的重大理论课题作出的科学解答,是认识论的革命性变革的标志。如所周知,自古以来,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不过,在古代,认识论是从属于本体论的,那时,哲学家们主要关心的是“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进入近代以来,认识论日益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日益成为哲学家们讨论的热点,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认识如何可能”之所以是认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是由认识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认识论既是反思认识的理论框架,又是启发认识行为的研究纲领。传统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哲学以及某些受传统哲学影响的现代哲学)在本质上是思辨的,它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以社会为基点来解释认识问题,其实质是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本体性及其认识的社会性。“反思辨”是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由于“反思辨”的角度和方式不同,现代认识论又大体可分为四条思路,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实用主义的。这几种思路有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关心社会、研究社会、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因而本身就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作为本世纪中叶新崛起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前沿科学,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复杂多元辩证统一的时代特征,体现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交汇结合而走向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因而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和哲学认识论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