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公民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它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理性意识,在调节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人们凭着内心的善恶观念、情感和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道德赏罚:道德生活的急切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赏罚:道德生活的急切呼唤黄明理长期以来,人们依据道德的含义,往往只强调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在道德培养中的作用,很少把道德与赏罚联系起来,有的甚至把赏罚完全排除在道德生活之外。我认为这在理论上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上也会影响道德作用的发挥。道德赏罚...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要保持稳定并且使社会生活继续下去,决不可能仅仅依靠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甚至共同利益,而要依靠形成了制度的被人们能够共同遵守的条例和准则,也就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习俗、道德态度和社会控制,它是人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伦理的若干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乐新 《天风》2002,(9):46-47
1989年骸《辞海》对“伦理”的解释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理通常作为道德的同义语”。面对“道德”一词的解释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评价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客观地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予以道德评判,必须澄清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二是关于道德评价的依据问题;三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权重问题;四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蓝红 《学海》2002,(2):156-159
道德情感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环节。它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估量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处境时所产生的内心情绪体验 ,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出于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生发的情感 ,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研究道德情感的培养 ,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作用 ,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一、道德情感的特点道德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性情感。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道德意识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性与感性相融合一般地说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对任何一种道德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说:“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27页)。所以,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是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信念是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道德包含着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两个方面,它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首先,无产阶级衡量人们道德水平之高低,一贯坚持知和行统一的观点。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有坚强的道德信念,而且还要自觉地把他的道德意识表现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在他的生产、工作和学习等具体活动中。也就是说,只有知和行相一致,并且符合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时候,人们才承认他是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6-14岁儿童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区分与认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规则认知是衡量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维度之一.本研究利用儿童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违规行为问题,采用故事-问题法,对6岁、8岁、10岁、12岁、14岁五个年龄组共150名儿童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中国儿童对道德和社会习俗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至少6岁的中国儿童已表现出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直觉区分,但对二者的深刻的理解则需到8岁左右才能达到;儿童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强调公平原则,他人幸福和义务责任等因素,而对社会习俗的认识,则强调社会习俗传统、团体规则和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敬畏及其在个体道德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敬畏是指人们对道德法则,对善的事物及其社会价值与根源的强烈的崇敬和畏惧的道德情感体验.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人类的道德敬畏大致经历了无知型的道德敬畏、形而上的道德敬畏和理性自觉的道德敬畏三种形态.道德敬畏的指向主要有四种,即敬畏自然、敬畏上帝、敬畏生命和敬畏规则.道德敬畏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个体道德意识产生的重要的情感因素,是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激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