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4年11月,苏联外高加索和乌克兰几个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哲学、法学研究所联合举行了一次题为“科技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术讨论会。在会议材料基础上,苏联梯比里斯《科学》出版社于1977年正式出版了《科学技术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一书。这本书抓住了科技革命对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这个当代人们所关注的主题,从科技革命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方法论,科技  相似文献   

2.
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学习钱学森有关思想的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这20世纪已近尾声21世纪翘首可望之际,回顾100年来,物换星移,世界上确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向传统的世界观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呼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风云和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以科学的世界观重新审视世界,认真思考。下面就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几个问题,学习钱学森同志的有关思想,谈几点看法,并以此向大家求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革命:资产阶级和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本提纲对第一、二次哲学革命只作简略回顾。而把重点放在第三次哲学革命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作为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理论的超越,蕴含着超越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该理论前提得到充分提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有其自身固有的限度及其特殊性,这种限度和特殊性阻碍了人的真正解放;社会革命则致力于超越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在普遍性的高度上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这既是马克思社会革命的理论前提与实践原则,也应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与行动指南。因此,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蕴与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个冲击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在全世界激荡着,震憾着”。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激荡全球的冲击波?国内外不少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已经写出了很多著作。《大杠杆——震憾社会的新技术革命》一书的作者们,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也自愿集合起来,广泛搜集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思索、探求,对新技术革命作出了翔实的、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该书以技术这个社会杠杆为中心,以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技术革命的前提(科学革命)、条件(教育革命)、后果(产业革命)和前途(社会革命),描绘了一幅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这根主线编织而成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分述了现代生产的骨肉——材料、血液——能  相似文献   

6.
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们的研究对象。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因此,研究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革命?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我认为,所谓科技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科学发展与技术发展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就是三次科技革命。因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或生产工具变  相似文献   

7.
方卫华 《学海》2006,59(4):186-193
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兴起,这个过程经历了行为革命、理性革命和制度革命几个阶段。制度革命后,各个社会科学学科都有自己的制度主义,关于人类行为的解释已趋向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应用系统论的结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系统的层次研究,特别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效应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效应包括三个层次:1.促进社会生产力出现飞跃;2.推动生产关系实现演变;3.推动上层建筑实现变革。其中第一层次是第二、第三层次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是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树式理论中,科技革命对生产力产生的是根本效  相似文献   

9.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成就的世纪,是一个哲学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世纪。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社会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与此相应的是,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哲学革命:资本主义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预计要到下世纪中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政治领袖、社会改革家,邓小平同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的革命导师们一样,在革命的理论创造和革命的实践活动中,也在文艺思想方面有着重要建树,闪耀着理性的光彩。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是在他所经历的长期革命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革命历史是有阶段性的,是划分为不同阶段的。邓小平在走上伟大的革命道路之后,经历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的建设时期(文革是一个特殊时段)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时期既前后相续、互相联系,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和社会生活内容。作为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李祥  杨凤春 《学海》2006,4(4):22-26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先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发展观: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邓小平的改革发展观、江泽民的创新发展观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也体现了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发展精神。  相似文献   

12.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命思想和他对一般意义上的革命的思考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他同情和参与政治社会革命,并在此刺激下进行佛教革命。但他对世俗革命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革命思想是中国近代历史与佛法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李向平 《现代哲学》2006,1(4):23-32
世界文明史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革命,一种独特的革命方式,即以精神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突变、做成政治的演替和社会的变革。而这种精神建构的革命模式,同样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模式。它以传统汤武革命为基础,整合了来自西方政治革命的理念,并给予当代中国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几乎左右了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构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国内外都在谈论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问题。理论界正在掀起研究我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前景和社会发展前景的浪潮,我们哲学工作者对这种情况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关注。 二,所谓“新科技革命”,实际上指的是科学理论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结构(主要  相似文献   

15.
从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呈现出特别五光十色的多元化倾向。神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折光反映,自然也表现出特别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里简略介绍几种产生于本世纪,并正在发展,尚未完全臻于成熟的神学理论。 1.政治神学。这是一个综合的术语,包括天主教与新教中与政治相结合的各种神学思潮。如解放神学、革命神学、黑人神学、女权神学、第三世界神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解放神学主要是天主教神学思想中的一种社会思潮,于60年代末在拉丁美洲得到广泛传播。解放神学要求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革,使人民从殖民地压迫、阶级剥削中“解放”出来,赞成社会主义。这些解放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革命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革命得以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又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新发展。本文仅就当代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生产力量和质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这不仅在于它神奇般的发展,而且还在于它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社会系统太复杂了,而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几乎到了搿无孔不入”的地步。下面从八个方面加以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和全面地分析了資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由于这个社会所固有的阶級对抗的发展和尖銳化,因此資本主义社会将被革命所推翻以及无产阶級专政取得胜利和共产主义取得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揭示出工人阶級的世界历史作用,論証了革命无产阶級和劳动人民中的非无产者阶层为革命的胜利而相互合作的必要性。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級阶級斗爭的最高形式。它是政治改造、社会改造和經济改造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从国家转向市民社会,从法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此从政治解放转向人的解放,从政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马克思从总体上揭示了现代性所建构的现代社会-政治基本结构,决定人的双重生活方式、双重存在方式,决定人的双重本质。马克思在结构多维、过程流动的人类社会历史中把握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就是人的双重本质合一,亦即人的双重存在方式、双重生活方式合一,这就必须改变现代社会-政治基本结构,重新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统一,国家(非政治国家)复归于社会(非市民社会)。这就是社会革命,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解构现代性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库恩的范式论及其在心理学革命上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恩久 《心理学报》1984,17(4):20-26
文中,把库恩的范式论及其在心理学革命上的有效性分为几个部分来论述:库恩科学哲学的理论基础——范式论;他的范式论在心理学革命上的应用;他的范式论的贡献和局限。最后,笔者认为心理学革命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