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有一天,学生出了一个谜语让老师猜,谜日:“一院隔成两下,五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要求:打一用具。这个原本很简单的谜语,一时让善于猜谜的老师“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文献资料上看,作为独立概念出现的“气”是从《孟子》的“浩然之气”开始的,但是作为一般用词,“气”字在《孟子》之前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了。比如,《论语》中就有四处提到了“气”字。也许是由于《论语》中的“气”还...  相似文献   

3.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这句话如何解读,历来学者颇多分歧。朱熹《四书集注》与杨伯峻《论语译注》(以下简称为《朱注》、《杨注》)甚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解释。《朱注》称:“攻,专治也,故木石金玉之工日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佛氏之言,比之杨、墨,犹为近理,所以其为害为尤甚。”《杨注》称:“攻──《论语》共用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  相似文献   

4.
睿智护尊严     
一日,一位姓史的先生和一位姓尤的郎中以联戏谑,史先生率先吟出上联发难。联曰:“尤郎中直脚便为犬。”“尤”字的弯钩变为捺就成了“犬”字。尤郎中也并不示弱,沉思一会儿,便朗声对曰:“史先生脱口不成人。”这一下联对得实在巧妙,“史”字离开了“口”就变得既和“人”字相像,又不是“人”字,尤郎中针锋相对地回敬了史先生的发难。  相似文献   

5.
所谓“离合拆字联”,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把文字或拆开或组合,巧妙地串联在有一定意义的语句之中。试辑录几副,并略作分析,与读者朋友共赏。其一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二人大笑,进屋下棋。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已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不由触动才思,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大有雅兴未尽之意,所以才责怪小沙弥…  相似文献   

6.
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词:“我是个村郎,只合蓬窗茅屋梅花帐。”这十四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就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存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若以为他是个胸无大志不求长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一点也不是,蓬窗茅屋梅花帐,是池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学家纪昀.丰晓岗.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吟诗作对与人戏谑。尤其是他运用抑扬修辞手法撰写的诗、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失将对方贬抑入地.令他大惊失色: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又将对方褒扬上天,使他转想为喜、仿佛使人们欣赏到一幕幕滑稽生动的悲喜剧。.一天,纪晓岚正在书安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部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对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相似文献   

9.
正纪晓岚是位对联高手,他的文学才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所以,乾隆经常用联句来考他,纪晓岚总是每问必答,对得天衣无缝。一次,乾隆逛京城,由纪晓岚陪着。他们路过一座东岳庙,在庙宇的旁边,有个地方戏台班子正在表演《西厢记》。《西厢记》是当时流行的一出名剧,所以观看的人很多。乾隆就借此吟出一联: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联语中,巧妙地嵌入了方位词"东""西""南""北"四个字,表达了较好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当作“议”解。许慎《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安国《孔子家语后序》和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相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言论及其与弟子的辩论。  相似文献   

11.
《论语·学而》第十五章:“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此章:“未若贫而乐”一句,梁皇侃《论语义疏》(新安鲍氏知不足斋本)作“未着贫而乐道”,比今本多一“道”字。由于“道”字的有无直接影响到对此章、乃至对孔子人格思想的理解,所以,这一差异便引起了清代以来众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尽管大家的说法纷坛错杂,但综合而论,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古本《论语》本来就作“末若贫而乐道”,今本作“贫而乐”,乃是在传抄中脱漏了一个“道”字;二是它实际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12.
宋朝王安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擅长作谜语,有年春节他就出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谜日:“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听了这个谜语,稍稍一想,并不马上回答,他接着也作了一个谜语:“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欣然一  相似文献   

13.
萧成 《福建宗教》2000,(5):37-38
澳门,这座在20世纪落日的余辉中从葡萄牙人手中回归祖国怀抱的城市,从其开埠至今400年来,笼罩在它上面的始终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梵蒂冈”或“东方蒙地卡罗”的面纱。人们对澳门的印象只有一个字:谜。今天,徐晓望、陈衍德两位先生著述的(澳门妈祖文化研究)一书的问世,终于为我们掀开了这个“谜。的一角。  相似文献   

14.
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忠信之道》校释1.不访不富,忠之至也;不是、弗智(知),信之至也:“宫”字疑为从、告声文字,当释为“造”,训同“狡诈”之“狡”。战国文字中“造”字有写作“造”者(见高明《古文字类编》,其右旁所从与此相近。《诗·兔》毛传:“造,伪也”。《周礼·大司徒》  相似文献   

15.
从故训材料看,从《论语》一书的语言内证看,特别是从孔子的思想性格看,《论语·季氏》篇“君子有三畏”章的诸“畏”字只能训为“敬”,训为“敬重”,而不能训为㈠惧”。即便训为“既敬且惧”或“由敬生畏”,也必然会歪曲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嘉历 《思维与智慧》2008,(12):24-25
有一则寓言:狐狸和刺猬住在相距不远的地方。狐狸不但狡猾,而且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哪里有什么好事也落不下它,抢尽了风光;刺猬就不行了,它又蠢又笨,不但走起路来慢慢腾腾,而且稍有风吹草动,它就像个与世无争的胆小鬼,马上把身体蜷缩起来“装死”。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前面有一古老的凉亭。凉亭斑驳陈旧 ,圆顶上长满了青苔。它虽不起眼 ,但显得古朴庄重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那柱子上镌刻着的五条古训 ,它那娟秀有力的隶体字透出中国传统美德固有的生命力。“仲尼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仲尼”是孔子的字。这句话来自《论语·颜渊》。春秋之时 ,孔子目睹礼乐废弛 ,世风日下 ,一些士人蝇营狗苟 ,朝秦暮楚。他认为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指出“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他强调 ,一个人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  相似文献   

18.
刘炜 《思维与智慧》2005,(11):58-5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举“墨”字求对。不少人以“笔、纸、砚、书”等字去对,均不见佳对。只有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孔子作为思想家,他与耶酥、释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自许拥有a。thority(权力),因而他的思想言谈就不是教条,而是探索。尽管在当时就有弟子子贡等抬举他为圣人,但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学”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下引只注篇名)这种态度无疑给我们理解孔子指出了一个方向:理解他而不是顶礼、崇拜,也不是歪曲、利用。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孔子进行历史的还原。历史还原的第一步,就是把加在孔子头上的“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之类的帽子摘掉,把两千多年来由尊孔与反孔吵吵嚷嚷…  相似文献   

20.
<正> “五十以学易”出于《论语·述而》,是孔子的自述。全文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什么意思?何以学易必待五十?这就是个谜。为解这个谜,许多人作了解说,约有三种: 第一种,照文作解。如邢疏本的注说:“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在着意于解决何以学易必待五十的问题。因为孔子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所以利用这个五十,将其和学易牵合在一起。但问题并不能因此而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