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哥哥你错了” 某年轻老板与一女士谈上了。他看到一本书中引用了“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昧昧”是深思的意思)一句,于是把此句用在了写给女士的信中,他写成了“妹妹我思之”。女士回信只有五个字:“哥哥你错了!”老板想,喊“哥哥”怪亲热的,于是趁热打铁又去一信,意欲乘胜追击。谁知女士回信说:“既然你们商店打出那样的广告,何必找我?”原来此老板在广告中把“削价袜子”写成了“削价妹子”。 是谁骗人? 一位姑娘走在大街上,忽然遇到一个打扮挺时髦的男士前来求爱:“你长得太迷人了,我真心地爱你!”姑娘平静地…  相似文献   

2.
爱的划分     
有一位单身汉过腻了独身生活,决定娶一个老婆。于是来到婚姻介绍所,想选择一位如意伴侣。介绍所位于市中心。一位穿戴雅致的女士在门口迎接了他,并深深鞠了一躬,说:“请您到隔壁房间去,那里有许多门,每扇门上都写着您所需要的对象的资料,供您选择。亲爱的先生,您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谢过了姑娘,单身汉向隔壁房间走去。房间里有两个门,第一个门上写着“终生的伴侣”,另一个写的是“至死不变心”。他忌讳那个“死”字,便迈进了第一个门。接着,又看见两个门,右侧写的是“淡黄的头发”,左侧写的是“乌黑的头发”。…  相似文献   

3.
惯性思维又叫常规思维或顺势思维,决策学中把它称为基本假设思维。这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在处理一个问题,看待一件事情,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用以往的知识、经历、经验和直觉,不由自主地对问题的原因或结果直接作出条件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学术上就是所谓的“已知障”,即受到虚假事实的障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比如,有一幅漫画,画的是公园里有一把长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位女士,旁边还有一只狗。一位男士也想坐在椅子上,就问这位女士:“你的狗咬不咬人?”女士说:“不咬。”结果那位男士一坐上去就被狗咬了个一塌糊涂。比如中国成语中有“只知…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一束     
反对吸烟同事甲:“你妻子反对你在家里吸烟吗?”同事乙:“反对,她反对我在任何地方抽烟,她说两个人抽烟比一个人抽烟费钱得多。” 初次见识一位年轻女士从浴盆里出来,正要去拿毛由,突然她发现一个正在工作的刷窗工人看见了她。她吓得浑身瘫软,怔怔地望着那人。“您怎么了,太太?”那人问:“难道您从来没有见过刷窗工吗?” 带 路一个美国人飞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一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相似文献   

5.
自尊无价     
有一个小男孩,他长到14岁的时候,仍非常怯弱,经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欺负。那一天在学校,一个身体强壮而又喜欢惹事的男孩,向他挑战道:“你敢跟我较量一下吗?”那个男孩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在地上,并粗鲁地嘲笑他说:“你就像一只病弱的鸡似的,不堪一击!”这句嘲弄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最美的奇迹     
三个外科医生在一起争夸自己的医术。第一个说:“我给一个人接上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腿,他现在是世界上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第三个说:“我为一个厌世者接上了笑神经,他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第一个医生和第二个医生的确是医术高明,他们的手术能让缺胳膊  相似文献   

7.
此文的题目是张慎博士《黑格尔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一个标题,也是她在“结束语”中所表明的全书的主旨。此语出自黑格尔1816年IO月初到海德堡大学的开讲辞。张慎女士在书中诗意抄录了这篇开讲辞的全文,并在“结束语”的最后一段话里点明:“今天,我们生活的年代已不是黑格尔的年代,我们对世界的经历也不可与他的经历相比拟。但是我们可以把他的哲学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照,经常回顾一下历史,将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会也不敢再强求哲学恢复昔日的至尊地位,但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如果不重…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的一天,在天津市东北角新华书店二楼,一位女士正在全神贯注地翻看一本名叫《心里的豁口》的书,她丈夫轻轻走到她的身边问:“看什么书呢?这么专心?”那位漂亮的女士指着书名对丈夫说:“陈仲舜出书了,一套六本这是其中一本。”他丈夫说:“他出的书咱可得看看,你等着,我去买一套来。”妻子听了,冲着丈夫会心地一笑。当时正在买书的我,把这个镜头看个满眼。在一次聚会中,我将这事讲给陈仲舜教授听。他笑着说:“在天津几百万人口中,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想到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是我,我就很满足了,这就是我个人的荣誉吧!”一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仲舜个人心理热线咨询手记,总共有100万字,由《性爱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反帝爱国老人马公相伯,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也是一位有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的中国天主教徒。马老一生所经历的整整一个世纪,正是我中华民族倍受屈辱的一个世纪。公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还是以反帝救国为己任、身体力行的带头人。在当时,千万爱国人民都以他老人家“马首是瞻”,尊称他为爱国老人。马老离开人世间已经四十五个年头了。半个世纪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  相似文献   

10.
学会倾听     
王猛 《思维与智慧》2003,(10):22-22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演讲家,更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他曾不止一次地告诉他的学员: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一次,卡耐基从欧洲旅游回来,去参加朋友的桥牌晚会。晚会上只有卡耐基和另一位女士不会打桥牌,他俩坐在一旁便闲聊上了。“卡耐基先生,听说你去了欧洲,一定到过许多有趣的地方,欧洲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和优美的风景,你能给我讲讲吗?我一直梦想着去欧洲旅行,可到现在还未如愿呢。”卡耐基一听这位女士的开场白,知道她是位健谈者,他从朋友那儿知道她刚…  相似文献   

11.
在近期举行的一次职业问题研讨会上,全部与会者均以介绍自己的职称作为发言开头语,唯名叫洛雷塔的女士除外。洛雷塔女士道:“我的工作都是短期临时性质,一项接一项总在变化,因此我无职称无商业名片。我是所谓的‘侦察员’、‘搜索者’,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新方法去提高自身各种技能,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我有能力有办法做某种业务为他人创造财富。”她今年31岁,现正临时承接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她常常同时并进着手处理多宗业务,是个忙人。另一位与会代表——一名现年39岁的系统工程师沃尔特也同样令与会者瞩目:他原有职务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青年社交宴会上,见一个青年人的《自传》上只有3个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一个惊叹号“!”,一个句号“。”,他解释说:“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见他如此消沉,立即拿起笔在他的自传上加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一个问号“?”巴尔肯鼓励这  相似文献   

13.
我不想用四海驰名的云岗石窟、万众赞叹的山西彩塑、气魄宏伟的佛光寺大殿、内容丰富的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古寺云集的清凉圣地、庄严动人的五台山佛乐来说山西的佛教艺术,实在是因为往深里说自叹无能,往浅里讲,没人要听。我想通过两件小事谈谈我对山西这个佛教艺术圣地的感想。一件是关于梁思成先生的。我曾听赵朴老讲梁先生保存着一双佛脚,他曾风趣地对朴老说:“到关键时刻,我还能抱抱佛脚。”前些日子看到林诛女士写的一段文章,她说:梁先生有一双踏在直径仅二十公分的莲花上的佛脚,是他在佛光寺后山抬来的。梁先生说:“这是唐代…  相似文献   

14.
彼得有一个全世界知名的爸爸,他就是“股神”巴菲特。他爸爸有的是钱,所以他是名符其实的“富二代”。彼得在19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一大笔来自于祖父的遗产,那是一个农场,他爸爸把它卖掉后,把钱变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值9万美元,这在当时算得上巨款。  相似文献   

15.
"是-应该"问题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平 《现代哲学》2002,3(3):92-102
休谟提出如何从“是”推出“应该”,亦即如何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以该问题为线索,评述和澄清休谟道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并对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囚徒困境”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答,即:“是一应该”问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在这个意义上,休谟的“是一应该”论题是正确的。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是一应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即对于那些已经把长远利益作为追求目标的人而言是如此。因为对他们来说,追求长远利益已经是一个事实,因而必须考虑与他人或社会的合作,这使他们原有的同情心得到加强,从而产生名誉感和自尊心,进而达到正义和仁慈的德行。这样便从追求长远利益的“是”得出正义和仁慈的“应该”。  相似文献   

16.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农场主,一心想要发财。一天傍晚,一位珠宝商前来借宿。农场主对珠宝商提出了一个藏在他心里几十年的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钱?”珠宝商回答道:“钻石最值钱!”农场主又问:“那么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钻石呢?”珠宝商说:“这就难说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上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教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  相似文献   

18.
巧妙的约会     
一次是小刘让我捎条给小李。我说不怕我看条子吗?他说尽管看。我一看那条子上写的是:“黄昏后,一点前去,洒水尽于奇木之上。”看过条子,我就想,“黄昏后”“一点前去”这不矛盾吗?“洒水尽于奇木之上”,这又是哪呢?可当我把条子给了小李,她一看,先对我说声“谢谢!”然后就会心的笑了。并说,这条子上写的是小刘与她约会的时间、方位和地点。还有一次是小李托我给小刘捎字条。那条子更绝,上边仅写一个“燕”字,我看后真如坠云里雾中,一片茫然。可谁知一入小刘眼里,人家就明白了。他也高兴地向我道谢,并说这是小李约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20.
永远不晚     
一位社会学教授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但是,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人倾听他对人生、对死亡的感悟,并留给后人。这是一个奇怪的念头。一家电视台在一个“夜线”采访节目采访了他,结果有一个他当年的学生恰巧看到了这档节目,他坐飞机从700英里外的城市赶到了老师的病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