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的金币     
生长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生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自然大多数孩子会想到钱,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着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显然这些不是他们母亲所要的答案。她们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是啊!怀有这枚人生的…  相似文献   

2.
一、事业无止境经营者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没关系,没有杰出的智慧和技术也无妨,但必须有经营的使命感及热情,不能服输。无论靠知识经营,还是靠智慧技术经营,都不是真正的经营者,也不会达到经营的顶峰。有热情就会有进步。周围的员工会在你热情的感召下努力为你工作。再聪明的人,如果缺乏热情,周围的人就难以运转,无形之中就显得不协调了。你要统帅人心,就要有热情。在大多数场合,员工是因为佩服你的热情而追随你的,而不是因为你的志气,你的学问才追随你。六十几年前,我的员工只有我和夫人俩人,资金近乎于零,工作经验也等于零,…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就是太极拳技法,即以巧以智胜人的功夫。你一拳似有千斤凶猛地抡过来,我轻轻地一闪以四两之力拨过去;由于你用力过猛,一拳打空收不住,自然会一下踉跄趴下去。在人际交往中,妙语“四两”,亦可拨动“千斤”。  相似文献   

4.
交际随想录     
恭维与赞美 表面看来,恭维与赞美都是称赞别人,说别人的好话,二者似乎并无区别,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恭维者总是怀有某种目的和企图,他所说的那一套“好话”,只是抛出去的诱饵,以吸引对方上钩,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一旦目的达到了,他也就不再恭维对方了。因此,恭维只是一种手段。而赞美别人的人则不是这样,他的赞美没有任何别的企图或用意,赞美就是赞美,是因为看到对方的确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因此,赞美总是真诚的。 其次,恭维者所恭维的有时并不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恰恰是对…  相似文献   

5.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6.
语序的变化组合如同智力魔方一样,巧妙地调动,可以变换出多种花样、形式,把说者的思想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最终征服对手。 常见的口语语序变化方式有: 1.着意颠倒词序,建构口语的闪光点。 有些词组本来有着固定的位置,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果把其词语的位置加以变换、颠倒,其意义就会发生质变,或使强调重点转移,因而强化表达的效果。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一次迎奥运文艺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勉励中国足球队:“中国足球队虽然屡战屡败,但影响不了他们屡败屡战的意志和精神……”你看,在这里把…  相似文献   

7.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8.
“舍不得”曾是一种传统美德,这不可否认。新买的衣服舍不得穿,留作参加宴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才穿;新买的高级食品舍不得吃,而用作招待朋友或客人;朋友送的礼物舍不得用,放在柜子或抽屉里;刚发的工资舍不得花,而考虑以后的急需,未雨绸缪;周末的时间舍不得浪费,而仍然呆板地背着书包去图书馆……生活中这么多的“舍不得”,的确有它的好处,它可以使你节省时间,节约金钱,有计划地消费……但是,凡事都来个舍不得,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让人遗憾。新买的衣服舍不得穿,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使款式、颜色等不再新潮而失…  相似文献   

9.
启明 《思维与智慧》2008,(12):30-30
人际交往从来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人们更加注重如何处理好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实践告诉人们,和谐的人际交往来自交往主体的“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两方面的保障。有些人在“应做什么”方面做得很好,可在“不应做什么”方面做得很差,二者相互抵消,人际关系平平,甚至很糟。所谓“不应做什么”,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与人交往应“避其讳”。  相似文献   

10.
创造“交流电”:请你别说话太多,侃自己“英雄”很容易,可惜她们不一定相信。最好多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善用“恭维”的钥匙:恰到好处的“恭维”,是一把无坚不摧的钥匙,能打开所有女孩子自矜的城堡。但需切记,无原则的恭维,就算虚荣心再大的女孩子也会生厌,效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钟摆在正负两个方面来回摆动,往负的方面摆动大,往正的方面摆动也大;往负的方面摆动小,往正的方面摆动也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你严格要求、严厉批评的人,会使你有长足的进步;对你既不注意也不理睬的人,是对你既不关心也不负责的人。与人交往,一定要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寻求批评。 ※两棵笔挺的树木是不能成为一个紧密结合体的,但一根细柔的藤条却能将树木紧紧缠绕起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与人交往,明智的做法是刚柔互补、取长补短,而不是以硬碰硬,以短量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朝天空吐唾液的…  相似文献   

1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你长得很革命,”那是遥远的老话。很多时候,你的落伍与傻帽,往往就体现在语言上。当你走在街上,向一位姑娘问路时,如果还正儿八经地叫“同志……”她可能不会太热情地帮你的忙;要是换了个词“小姐……”她可能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详细地给你指明方向。●“策划人”’的词意,以前可能是“特务”、“反革命分子”、“搞阴谋诡计者”等。现在一般是指有创意的人、卖点子的人、做广告的人。当今表扬一个人很勤奋,他会将信将疑;说他聪明,他不反对;说他有“创意”,他会高兴地说“过奖”了!●“对不…  相似文献   

13.
战胜自卑     
长相有缺憾的人,很多人都因此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压抑了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甚而会影响人生一辈子。但是,有缺憾的人并不是一无所长、一事无成的傻子,有时,恰恰是沉重的自卑感压抑着他们,妨碍人的成功成才。如何正确对待自卑呢?首先,正确认识自卑,适度自卑并不是坏事。有点自卑感,你就不会计较应该属于你的报酬,帮你挣脱名疆利锁,你就会在较高层次上获得立身行事的自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有点自卑感,你感到比别人差,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有点自卑感,你就会看见别人更多的长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  相似文献   

14.
“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民间的这句谚语是用来形容口头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神奇功能的。然而,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语言——姿态(也叫体态语),它能发挥虽不能言传却能意会的微妙作用。 一天,你因事去拜访一位你并不熟悉的人。“笃笃、笃”,门开了,主人出现在你面前。假如他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摊开双手说“请进!”那么这就表明他的欢  相似文献   

15.
《HealingConversation》作者南丝·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适时适度表达关心,提供了“康复对话”的10项原则。所谓“康复对话”,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谈,让求援者获得适度纾解,进而自然地达到“治疗的效果”。当你不确定“说什么”和“如何说”的时候,本书可以提供许多实用的参考。聆听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义。聆听也不是指说话或发问;通常我们会急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聆听该有的姿态。然而,所谓康复对话的聆听,应该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选择,而有些选择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选择得当,就可以顺利地踏上人生的坦途;而选择失当,就可能陷入人生的困境。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人们常常会做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选择。因而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确实应该三思而后行。一、理想的未必适合你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自然之理。然而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你理想中的职业、家庭、生存环境并不一定适合于你,适合于你的并非一定是你理想中的模式。事实常常是你千方百计要摆脱的很可能正是适合你,而你费尽心机要得…  相似文献   

17.
孔令东 《天风》2008,(10):23-23
饶恕是什么? 饶恕是在当他人不小心踩到你脚上时,你不是破口大骂,出口成“脏”,而是当他人向你道歉时,你一声和蔼的“没关系”并送以一个甜甜的微笑.  相似文献   

18.
谈名誊     
人活着是靠名誉而活着。良好的名誉能促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面对着各种艰难和困苦都能有游刃有余地前行。名誉的好坏,影响着人的一生,它能决定你的工作、事业、信仰是否朝前健康的目的迈进。名誉是一个人心态的自然流露,它与人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密切关联。良好的名誉不是装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日久见人心”、“烈火炼真金”,同样,人的做事行为、生活动机、爱憎立场,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中,足能反映出其名誉的高低。名誉是一种信誉的表现,好的名誉标志着你做人的光明磊落,你能得到朋友的真诚喝彩;相反,坏的名誉犹如一副毒药,使你的生命暗淡无光,你会遭受到人们的唾弃。  相似文献   

19.
姚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57-157
文明以降,人逐渐走上自然的中心地位,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声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与现在的人比较起来,那时候人还比较赢弱,到了近代的康德也同样理性地发出“人为自然立法”自信的声音。人是如何成为万物的尺度?人是在生存中把自身历史化,自由化,这主要是人类本身的对象化意识被在生存申开发出来;由此不是什么的什/1-,就在人的对象化意识中被带上前来成为一物;走上前来的一物把不是什么的什么在转化过程中开显出来的尺度交付给人,使得人成为万物的尺度或者人只是万物尺度的促成者,拟或人只是万物尺度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20.
博客也寂寞     
有了网络,就有了博客。在当下,业余时光盘踞在博客上的人不在少数。因人而异的博客,在展示一个人好恶的时候,也恰到好处地亮出了滚滚红尘中那些若隐若现的寂寞表隋。写博,与其说在展示什么,不如说是对寂寞的一种有序的宣泄。有道是:“寂寞陪我看风景,风景和我都寂寞。”博客的热闹和寂寞,谁说不是人生的热闹和寂寞的轮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