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解姓名的幽默方法,就是通过对有关人物的姓名或姓或名进行巧妙的解释或拆解,从而形成幽默的方法。巧解姓名不但显示了一个人的智慧,而且可以创造出诙谐有趣的幽默效果,因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幽默方法。白居易16岁时进京参加考试,他仰慕当时著名诗人顾况,便带着诗稿登门求教。此时白居易尚未成名,顾况看着白居易这个名字,笑着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接着,顾况翻看白居易的诗稿,当他读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  相似文献   

2.
通晓历史、熟谙世事的孔子,肯定世人对“名”的追求。他讲:“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在他看来,名声、名誉、名望,是一个人敦养品德、成就事业的结果,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述。他自己就称赞治国有方、施惠于民的郑国大政治家子产为“惠人”(见《论语·宪问》)。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相似文献   

3.
王维名“维”字“摩诘”,他的“名”和“字”取自他爱不释手的佛典《维摩诘所说经》。王维,人称“诗佛”,就像人们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一样,他这个扬名诗界的“绰号”,正说明了他佛缘不浅。诗仙李白也被称为“谪仙人”,他不但在诗中写仙人的丰姿,从而使自己的诗濡染了仙气,也在自  相似文献   

4.
荀况是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在学术界几乎已经没有争论了。但是,荀况的宇宙观究竟是朴素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荀况宇宙观的基本倾向是属于朴素辩证法的,虽然还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和局限。但是,包遵信同志的《论荀况宇宙观的形而上学特征》一文(《历史研究》1977年第4期),认为苟况宇宙观是以形而上学为其“特征”的,“它没有能从根本上冲破形而上学宇宙观”。这就否定了荀况宇宙观的朴素辩证法的基本性质。我们  相似文献   

5.
荀子论情、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0,13(2):88-95
荀子名况,是战国后期的赵国人。他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一位集学术思想之大成的思想家。在他所遗留下来的三十二篇著作即《荀子》一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唯物主义的心理思想。现在我们仅对他的情、欲、性的心理观点进行一些分析。不妥之处,尚望指正。  相似文献   

6.
早在1987年的《学术月刊》第四期上,曾刊载了顾易生先生《孔子论(韶)考》一文,认为孔子在齐所闻并为之三月不知肉味之《韶》,"虽托旧名,实为新声",而非舜乐,当时便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顾易生先生在该文中说:"孔子论音乐,竭力推崇《韶》。考察一下什么是《韶乐}),对于理解孔子的文艺观,审美理想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也有同感。因此,我们觉得把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不是没有必要的。其实调《韶》为新声的论点,顾颌刚先生在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林杂识})一书内所载《韶)}文中已经提出,他说:"《韶》为春秋时新…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孔子作为思想家,他与耶酥、释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自许拥有a。thority(权力),因而他的思想言谈就不是教条,而是探索。尽管在当时就有弟子子贡等抬举他为圣人,但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学”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下引只注篇名)这种态度无疑给我们理解孔子指出了一个方向:理解他而不是顶礼、崇拜,也不是歪曲、利用。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孔子进行历史的还原。历史还原的第一步,就是把加在孔子头上的“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之类的帽子摘掉,把两千多年来由尊孔与反孔吵吵嚷嚷…  相似文献   

8.
说“安”     
许慎《说文解字》对“安”的解释是:“安,静也。”《尔雅》曰:“安,定也。”《周书·谥法》中说:“好和不争日安。”按照古人的解释,“安”就是“静”,就是“定”,就是“好和不争”。一个人能够做到“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长期的修炼。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修炼,不是躲到深山古刹去修行,而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历练,“安”是需要磨练的,就像雏鹰需要在风雨中磨练自己的翅膀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在苦难中磨练,直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样就自然达到了“安”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9.
<正> “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语出《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孙卿,即荀况、荀卿。汉人因避宣帝(名询)之讳,故以“孙”代“荀”。宋子名鈃,又叫宋(?)、宋荣、宋荣子;先荀况,约与孟子同时,和尹文齐名,为先秦著名思想家之一;所著《宋子》十三篇,《汉志》列在小说家类,已佚。黄老即黄老之学,“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史记·论六家要旨》)。班固之言,通常被理解为:荀子说宋鈃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与道教重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水 《中国道教》2001,(6):42-46
在道教发展的历史上,老子的地位始终是显赫的,他一开始便被尊为教祖,而《老子》一书也一直被奉为上品经典。与老子相比,庄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仙道的创始者葛洪,就曾在他的《抱朴子·释滞》中针砭《庄子》“永无至言”、“不足耽玩”,因而在他的《神仙传》里也没给庄子留以神仙位次。然而,如果我们深究道教义理同庄学的关系,究其实质,论其本旨,就会发现,道教从《庄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实较从《老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多,受《庄子》的影响也更深。早在南朝,上清茅山道的陶弘景就极为推崇《庄子》,他在《真诰·序录》中写道:“仰寻…  相似文献   

11.
李世峥 《天风》2014,(10):30-31
再读《诗篇》第99篇,我被其中一段深深吸引:“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  相似文献   

12.
从《易经》与《论语》中看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其现实意义李文炳写此文前,把我的观点提出:我同意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有关《周易》是文王、周公、孔子编写的。从宋代欧阳修提出《易经》中“传”有“子曰”而不应是孔子自己写的,是所谓“讲师”借孔...  相似文献   

13.
论焦循易学     
<正> 焦循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写出《易学三书》。焦循的《易》学研究颇有自己的特色,为清代阮元、王引之等学者推崇,被誉为“石破天惊”之作,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震动。此后,皮锡瑞、章太炎也认为其书“独僻畦町”而“足以名其家”。焦循的《易》学究竟独特在哪里?前人往往语焉不详。本文旨在就焦循的《易》学体系和特色,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晨曦微露的早晨,宋太祖赵匡凰早早地就离丹了寝殿,来到书房之中,沐手焚香,认认真真地诵读起《金刚经》来—这部佛经,是他自己毕恭毕敬地书写下来的:他讨厌那种千篇一律的刻本“印刷体”,而宁愿一笔一划地亲自来恭录出这部著名佛经。晨起诵读手书的《金刚经》,这是他多年来生活规律了,满朝文臣武将,居然没有一个人知晓皇上的这个“秘密”。但今天却不幸被一个大臣撞见了。那位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奏事心切,闯入禁中,看见了皇上面前未及掖严实的《金刚经》,一时愕然:他从不知道皇上读佛经。君臣相视,不禁尴…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思想家,他与耶酥、释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自许拥有authority(权力),因而他的思想言谈就不是教条,而是探索。尽管在当时就有弟子子贡等抬举他为圣人,但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学”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下引只注篇名)这种态度无疑给我们理解孔子指出了一个方向:理解他而不是顶礼、崇拜,也不是歪曲、利用。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孔子进行历史的还原。  相似文献   

16.
生平传略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生于公元1020——1077年。祖居大梁,后迁凤翔、邵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张载少孤而自立,喜谈兵事。年二十一,曾以书谒陕西宣抚使范仲淹,慨然欲树功名。范仲淹识其才,乃告诫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接受了范仲淹的忠告,《中庸》犹以为未足,又窥之于释、道。但“累年究极其说,知  相似文献   

17.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各位乡老多斯提们:我们既然是穆斯林,就应该学习教门知识,认真遵行天经和圣训的教诲,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廉敬畏的穆斯林。伊斯兰教的五项根基是:念、礼、斋、课、朝。此外,真主在天经中还提到的五种美德,我们也要切实做到。《古兰经》第三章第十七节谕示:“他  相似文献   

18.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古兰经》中说:“你应当按照天命而遵循正路,与你一起悔过的人,也当遵循正路”。(11:112) 真主在上述经文里呼唤穆圣,命令他按照主命而遵循正路,即遵行伊斯兰教正道。因为圣人遵循正路了,圣门第子和众教生就会以其为榜样,而趋于正道。据经载,自《古兰经》第11章呼德章中这节经文颁降后,穆圣就紧张地履行功修,没见过他有笑容。当圣门第子对他说:  相似文献   

19.
著名文学家邓友梅先生一九八三年写的著名小说《烟壶》,曾轰动海内外。这本书的一开头,便有一首诗介绍二十世纪初北京一带的里画壶名画师。这首诗写道:“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写小说免不了虚构,这个乌长安便是虚构的。而其他三位,都确有其人,也确实是名画师。这三位中,马少宣先生,是回族穆斯林。  相似文献   

20.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