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求知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认识与求知(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关于天人关系、心物关系、形神关系方面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求知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习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试对这些观点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王静斋大阿訇是中国回族著名的翻译家、著作家。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爱国爱教,永葆革命的青春是他求知的重要内容;刻苦读书,洁身自好,品端学粹,以学养德是他求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命不息,求知不止是王静斋大阿訇一生的真实写照,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小女子读才子佳人,沉静处、娴静端庄,拈得枝上一花独笑;动情处,涕泪横飞,听得石上冷泉幽咽。女子从来都是读情感的好手,那敏锐的触觉,细腻的特质, 是女子与生俱来的东西。女子又天生是母性、女儿性的统一体,一  相似文献   

4.
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教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本来它公平地属于所有的人,但是有的人为什么嫌太长,有的人觉得太短。  相似文献   

5.
以《庄子》内七篇中的"德"这一观念作为中心线索进行考察,通过对"德"与"道"、"心"、"命"等概念之关系脉络的探析,可以内在地了解和呈现庄子德论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质。在庄子这里,体道于心即为德("游心于道"),并且心只有在虚灵明觉状态之下方能体道("虚室生白"),而要使心显现其本然之虚灵明觉则须诉诸主体自身的精神修炼("德者,成和之修也"),这就是庄子所谓的"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在战国时代心术思潮的宏观背景之下,不同于儒家基于人伦关系而建构道德观念的理论进路,庄子的理论旨趣则转而指向一种非道德(或者说超道德)意义上的精神修炼。  相似文献   

6.
多重视域中的道德生产力——兼驳"泛生产力论"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生产力范畴是学术研究开拓创新的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逻辑之间合力的结晶。它符合马克思的文本,尤其是契合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道德生产力所具有的特殊内核及其要素,决定其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中的独特地位,而日常意识正由于不具有这些特质而不能纳入精神生产力范畴。因此,强调道德生产力不仅不会引起所谓“泛生产力化”,而且可以带来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7.
坚持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但是,即使能坚持读书的人,也往往会钻牛角尖。  相似文献   

8.
知识行动论     
唐热风 《哲学动态》2022,(7):85-96+129
本文将知识分为三种类型:思辨知识、技能知识和实践知识。道德知识则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实践知识,即好的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知识行动论的主张,即以行动理解知识。根据知识行动论,技能知识是成功的行动,实践知识是如其所知的意向行动,而思辨知识则是成功的认知性心智行动。  相似文献   

9.
王海滨 《哲学动态》2022,(12):21-27
精神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它主要有三个基本路向:遵循境界逻辑和适用苦乐原理的精神修养,遵循自由逻辑和适用主客原理的精神实现,遵循实践逻辑和适用知行原理的精神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寻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境界提供了智慧滋养;德国古典哲学在主客对立统一的框架中阐明了精神自由及其实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影响精神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基础条件,奠立了以实践为地基、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推进精神解放的分析框架。在追求天人合一或主客统一的共同目标时,三种路向存在着显著的方法论差异。在推进精神发展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和而不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论医学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面对守望生命的神圣事业 ,人们开始发出“返回故园”的深切呼喊[1] 。自然 ,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终极关怀所在 ,是我们最深切最真挚的向往。然而 ,当医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西方所谓“后现代化”思潮交织而来的时候 ,我们是踏上返乡之路 ,还是走向不归之途 ?这需要我们理智地沉思 ,沉思当前医学应具有的理性精神。1 对医学理性的阐释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理性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同时 ,理性又不是一种超历史的先天能力 ,人们的理性只能表现在他们的实际活动和思考之中。所以 ,理性又必然带有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个体特点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精神哲学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精神哲学包括精神形上学和精神修养学两大部分,其旨趣在于人的精神提升与精神超越。儒、道、佛三家分别以道德心、自然心和清净心作为精神生活的基点,并提出入世、隐世和出世三种精神超越之路。这些学说虽有历史的局限性,同时亦包含普遍性与恒久性的思想成分,对于现代精神哲学的理论建构和现代人的精神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由知识经济而带来的知识管理同样面临种种风险 ,道德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道德风险是一种本质性风险而非过程性风险 ,不但缘于道德自身的不确定性 ,也缘于知识价值本身的不确定性。要消解知识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必须对知识进行道德规制 ,使知识内容、知识主体、知识传播都符合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新儒学大师的徐复观,何以在艺术思想上独钟情于庄子精神并称之为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呢?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核心究竟是儒家美学还是庄子美学呢?此可从儒道思想的相通与相异、台湾的历史文化传承、现实专制政治的压迫及其内心情感的激发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徐复观归向庄子精神的因素,对学界"重庄轻儒"、"根儒道华"、"儒学化的庄子"三种观点提出批判。事实上,徐复观洞察到了儒道艺术精神之间的差异,从而突破了传统的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固有思维模式,从庄子精神的视角去发掘和把握中国艺术精神,体现了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14.
吴恩平 《天风》2012,(3):52-5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怡情。读书使人摆脱愚昧,获得智性的愉悦,拥有真理和高尚,使生命丰厚。在这知识爆炸、信息雪崩的时代,作为一个教会的牧者,只有常常与书为伴,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生命内涵,更好地牧养教会群羊。  相似文献   

15.
王世谊  张晓彤 《学海》2003,(4):5-10
党的十六大报告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 ,论述精辟 ,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一个指导思想 ;总结十条基本经验 ;实施一个奋斗目标 ;谋划三大改革思路 ;把握一个时代主题 ;推进一个伟大工程。十六大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时空形式 ,更在于它向人们揭示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西方有一则寓言:沙漠中有父子俩,牵着骆驼,在经历了长途的跋涉之后,都已经疲惫不堪,干渴使他们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而沙漠依旧一望无际。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块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那是沙漠里的先行者的遗留品。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来吧,会有用的。儿子心想,在这漫无边际的  相似文献   

17.
两位画家教自己的儿子绘画。第一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墙上,给所有来家里的客人看。第二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张画都扔进废纸篓。10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看着一墙色彩鲜艳、构图完整的画,观者无不大为赞赏,纷纷索要回去裱挂。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因为他的画都被扔进了废纸篓,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他手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精神在我们的记忆中表现为最崇高的理想信念、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求实的实践智慧、最坚韧的忠勇德性,在百年党史中一以贯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我们必须激活这种记忆,使之成为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引领、精神养料、品德高地,把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家也和儒家一样,具有非常明显的道德至上的思想倾向。他们倡导如下基本道德精神:反对不劳而获,提倡“为人犹为己”,强调义利统一、志功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